标题:
智能家居和住宅无线传感器网络将成为今后ZigBee的主要应用市场
[打印本页]
作者:
yuewu
时间:
2011-7-4 10:52
标题:
智能家居和住宅无线传感器网络将成为今后ZigBee的主要应用市场
智能家居
(SMARTHOME)
市场目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从
2011
年开始应该逐渐展现其真正的潜力。
智能家居所中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许多器件使用的正是符合
IEEE802.15.4
物理射频标准的芯片,包括
ZigBee
协议,以及类似的、与之构成竞争的
Zensys
公司的
Z-Wave
和
SmartLabs
公司的
Insteon
,这三种技术都争相打入智能家居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争夺对家庭自动化市场的控制权。
智能家居是一个新兴市场,非常适合
ZigBee
应用。目前
,
智能家居是一个热门话题,人们希望有一种通用监控解决方案,
ZigBee
技术可能是最佳选择,
ZigBee
标准已经定义了针对照明设备和电器的协议,供开发者生产产品和解决方案。该市场规模巨大,可能包括万能遥控器制造商,以及灯和
传感器
等终端产品的制造商。
“ZigBee
是第一种用于传感器与制动器等监测和控制应用的开放无线标准。
ZigBee
采用网格网络
(meshnetwork)
分布式网络架构,可提供多条传输路径,故能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扩展性。网格网络分布式网络架构的自我修复能力同时能使
ZigBee
网络稳定可靠,亦即网络只要包含足够的路由器节点,就算某个路由器节点发生问题,例如操作环境包含
WiFi
等同样使用
ISM
频带的干扰源,数据仍能经由其它路径抵达目的地,
ZigBee
网络即可稳定工作。
”
除了提供稳定的双向与多点通讯能力,
ZigBee
技术还具有灵活的自适应性和扩展性,因此不需要复杂的服务器等设备。全功能设备
(FFD)
和简化功能设备
(RFD)
是任何
ZigBee
网络中的唯一组成部分。网络组成部分只需通过增加更多的
FFD
或者
RFD
就能扩展,它为各种应用提供了巨大的灵活性。此外,有别于一般红外或自有射频无线通讯解决方案的是,这种建构于
IEEE802.15.4
物理射频标准之上的无线技术能够解决不同制造商产品之间的互操作能力。
Z-Wave
则是另一种
900MHz
的网格网络无线技术,被作为
ZigBee
的竞争技术用于照明和家庭自动化而推广。目前得到了英特尔的声援和资助,该公司加入了
Z-WaveAlliance
家庭自动化组织,这是
ZigBeeAlliance
的死对头。
同时,英特尔对
Z-Wave
网格网络技术开发商
Zensys
进行了战略投资。此外,英特尔还对
Z-Wave
联盟的成员
iControl
进行了投资。
不过,尽管
Z-Wave
阵营虎视眈眈,加上有行业巨头英特尔的鼎立相助,但是目前看来无论是影响力还是产业生态的完整性,
ZigBee
都绝对领先。智能家居和住宅无线传感器网络将成为今后
ZigBee
的主要应用市场。余建美表示:
“
无线嵌入式监测与控制网络市场未来几年将出现爆炸性成长,其中典型应用领域包括智能家居、智能建筑、环境监控以及其它感测与控制应用。
ZigBee
是唯一为了满足这些系统要求而发展起来的无线网络标准。
”
总计超过
50
个成员、包括众多半导体厂商、家电厂商、通讯设备商、
IP
服务提供商以及
OEM
厂商组成的
ZigBeeAlliance(ZigBee
联盟
)
期许
ZigBee
技术能够切入能源监控、机电控制、照明控制、家庭安全和射频遥控等具体应用。据余建美介绍,在全球不同地区有大量应用在采用
ZigBee
解决方案,目前南京物联基于
ZigBee
协议的照明、电器控制、安全、环境监测方面的产品已经上市,我们已经开始向大量市场销售此类产品。
关于普遍关注的无线
传感器
的能源问题,尽管现在已经能够达到
20
年以上的超长无线节点电池寿命,尽管进一步降低耗电是目前看起来仍然可行的改善手段,但却不是最终的和最好的办法。这也是无线传感器技术在全球发展遇到的主要挑战。余建美指出,四个方面的因素将最终将决定物联网的普及程度,一是无线传感器的进一步低功耗化,二是发展无线供电或采电技术,三是能源的超微型化,第四就是无线传感器本身的微型化。如果这四个方面的技术发展获得突破,那么物联网将会大规模普及,而且其市场规模可能不仅是目前互联网
30
倍的问题,很可能会大得多。可以想象在物联网高度发展的未来,凭借无处不在的无线传感器,人们对自然的认知将获得跳跃性的进展。
就目前全球物联网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来看,余建美认为,中国的主要机会还在于市场规模,通过庞大的市场规模我们一样掌握影响标准制定的话语权,目前
ZigBeeAlliance
已经在中国成立办公室,这不仅显示
Zigbee
技术已经得到政府的高度认可,而且预示着
Zigbee
技术中将融入更多的中国元素,而这也是我们期望看到的局面。
欢迎光临 电子技术论坛_中国专业的电子工程师学习交流社区-中电网技术论坛 (http://bbs.eccn.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