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支股票揭中国IC上市跳水之谜? [打印本页]

作者: m1_ljp    时间: 2012-10-16 16:02     标题: 支股票揭中国IC上市跳水之谜?

为什么中国数码,无论上游IC还是下游品牌,无论纳斯达克还是创业板,上市就跳水?为什么中国电子股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总是被称之为垃圾股?这里仅以三支中国IC上市公司股票管中窥中国电子及资本游戏潜规则,虽只见一斑,但放眼整个行业,足以说明其跳水之谜、产业之势、资本之残、行业之忧!

[url=http://forum.eet-cn.com/images/attachments/201112/9950044118_TIME_1324525987428.jpg][url=http://forum.eet-cn.com/images/attachments/201112/9950044118_TIME_1324525987428.jpg][/url][/url]
2005年,北京中星微凭借一颗PC camera领域的DSP控制器芯片,形成行业垄断之势。在当时,深圳华强北随便拿起一个PC camera,80%的可能性是中星微的芯片。于是,中星微依靠仅有的3年盈利,顺利敲响了中国IC设计公司在纳斯达克的第一锤。
然而,2005年-2008年,中星微PC camera市场几乎殆尽,手机多媒体芯片市场全军覆没。然后呢,没有了。对的,因为没有东西可卖了。
【谜底一】上市到底是出于需要还是想要、或是无奈?
先讲个生活案例:我们每个家庭都会去超市购物,我们会事先列个清单。可是当我们出来超市,会发现总是多出很多东西,多出来的是一些或未来需要、或可有可无、或干脆回家束之高阁的,但是打折划算呀,于是就买了。所以,促成行为的都是发自想要,而非需要。
中国纯本土有一家全球知名公司,不仅自己可以上市,旗下公司怎么分怎么上。当问及为何不上市的时候,答案是:不需要。他就是华为。这里的不需要实着隐藏了很多含义,直指上市对于企业的种种弊端。
其实,上市最重要的还是解决资金的问题,那么,如果不需要资金,或者可以通过其他融资方式,想要资金的时候,随时的可以利用自己的血换取企业发展资金。那么,企业家还会选择上市么?所以,上市应该是出于企业的根本性发展需求,除非在其中有别的原因,我们不妨一探究竟。

2000年-2003年间,海龟们各个“怀揣金蛋”,一批批地游回大陆,希望找个东家,圈地孵蛋。作为东家,眼睛里只想看到投资的收益,于是海龟们在给东家画饼的时候,各个都是3年盈利,5年上市。久而久之,就成了海龟的一种天然潜意识,从而忽略了究竟为啥要上市。
结果,海龟们统统将上市当成了目标,一个想要的目标,一定要达到的目标,而非需要。此时,公司一旦上市,自己就完成了使命,获得了想要的成就感,而没有了后续。
另一方面,海归们清一色是坚决不用自己钱干事情的,海龟没有中国国籍,算外资,国家的拿不多,否则国有资产流失。于是基本上就只能靠VC了,一轮一轮的融,最后一步步无奈的走进后台资本游戏设计的不归路。
VC的钱要还的,请问怎么还?海龟“智商”都很高,但凡有不靠自己还的办法,绝对不出自己的血的,于是就只有上市了,于是上市的目的变成了还钱。当上市后,首先便是资本优先**,并获取远远高于本金的利息,一个深谙其则的CEO朋友讲,VC是狼,追逐的只有带血的资本。
此外,资本选择海龟,绝非表面上看到的由于文化背景相同那么简单。本质上讲,文化就是一种思想统治,是很强大的,这就让海龟更容易被控制和操纵,更容易遵守资本的游戏潜规则。
所以,若论上市的初衷,海龟的公司一开始就错了。
【谜底二】成也海龟,败也海龟?
在中国,政府和VC层面,海龟有绝对优势。但要论市场上赚钱的真本事,只有土生土长的本土团队(俗称土鳖)更知晓深浅。然而,海龟的几个后天养成,或将影响其企业在中国的生存。
知道的人都知道,海龟在国外没钱没地位。工作十几二十年,积攒个100-300万美金,然后回到中国,即使放大6倍,不少了,一下子钱和地位都有了,那是一种释放。因此,海龟对于钱和权力都十分在意,害怕失去,你可以观察一下,海龟公司的掌舵人都是海龟,而非本土团队。
海龟烧钱不眨眼,海龟一般不顾及中国特色,喜欢像国外一样,正统的建立公司架构,聘请同样正统的海龟管理层。结果,管理成本高的实在离谱,让土鳖看了实在心疼。
从和海龟的谈话中,你可以轻易感觉到,海龟多瞧不起山寨,以正统自居,不削山寨之为。若是在国外,这很应该。然而在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不懂得山寨,或高高在上,兜一圈深圳,转一圈华强,就以为通晓了山寨,结果下来,市场会给出评判。正如我在听左强讲山寨系列中的讲述,在中国,不了解山寨,就不要谈品牌。

[url=http://forum.eet-cn.com/images/attachments/201112/9950044118_TIME_1324526040881.jpg][url=http://forum.eet-cn.com/images/attachments/201112/9950044118_TIME_1324526040881.jpg][/url][/url]
也是在2005年,本来可以敲第一锤的珠海炬力,终于摆脱了sigmatel的粘糕官司,紧随其后,依靠一颗MP3领域的DSP控制器芯片,形成行业垄断之势。在当时,在深圳华强北随便拿起一台MP3,80%的可能性是炬力的。于是,依靠仅有的那3年丰收,顺利敲响了纳斯达克的第二锤。
与中星微不同,虽然背后仍然是台湾资本的操控,但炬力清一色的本土团队,他们深谙山寨在中国的权重,更精通于此。由于拥有绝对的执行权,在2005-2006年间,炬力凭借两颗DSP低成本芯片ATJ2085和ATJ2097引爆了便携多媒体市场的山寨。
然而,上市之后,炬力却遇到了中星微相同的命运,为何?
【谜底三】一群千万、亿万富翁在一起,究竟是否还能商讨公司发展大计?
2007年,炬力的FAE照例要穿梭于各个代理商,进门如果遇到研发工程师,第一句话是:有问题别找我,我是过来聊天的。
当时正值炬力第一颗32位CPU 213X出炉,残酷的现实今非昔比,外有瑞芯微铺天袭来,内有研发团队疲惫不堪,芯片问题一堆,系统问题一堆,而一线团队仿佛在上市的一刹那释放了最后一口力气。
是呀,就连一个小小的FAE也是过百万身价,在珠海可以了。而高层各个千万、亿万。出差的级别,消费的级别都不同了,奋斗了那么多年,享受是理所应当的。
于是,千万、亿万富翁们各个都在盘算着单干,百万销售和FAE们各个在想着串点货卖卖。
于是,炬力和中星微,不同的背景,不同的上市路径,却有着相同的上市后的轨迹。这也是华为全民持股后最担心的。
【谜底四】技术军备竞赛,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最后的胜利者会是谁?
中国的IC设计,基本上是2003年开始的那批海龟带回来的。就这么几年,大家都在赛跑,在那之前行业几乎是空的。大家不妨跟随我回顾一下2005年-2010年的芯片发展步伐:
       SOC ARM内核:ARM7 60MHzàARM9 133MHzàARM926 300MHzàARM926 600MHzàARM11 800M/1GHz àA8 1GHzàA9 1.2GHz
       芯片制造工艺:0.25umà 0.18umà 0.13umà 90nmà 65nm
       Nand flash:128MBà 256MBà 512MBà 1GMBà 2GBà 4GB à8GB à16GB à32GBà 64GB
       SDRAM/DDR:16MB SDRAMà 32MB SDRAMà 64MB SDRAMà 512M DDRà 1G DDR
       便携屏幕尺寸:1.8” 96x96à2.0” 220x176à2.2” 320x240à2.4” 320x240à2.8” 320x240à3.0” 320x240à3.5” 320x240à4.2” 480x272à4.8” 480x272à7” 480x272à8” 800x600à9.7” 1024x768à 10.2” 1024x600
        视频解析分辨率:96x96/128x128自定义格式 à320x240 avià 320x240 RMVB à 480p RMVB 全格式à 720p RMVB 全格式à 1080p RMVB 全格式
这是一场技术军备竞赛,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在这里只有不断的超越和被超越,没有永远的领跑者。更为特别的是,这场比赛是不公平的,一直会有体力充沛的新对手从前面的路口插入。那么,可以肯定一点,今天的领跑者,未必是下一圈的领先者。以PMP市场为例,炬力2005-2006年领跑MP3/MP4,2007-2008年被瑞芯微完美解决AVI接跑,2008年君正率先支持RMVB接跑,2009年瑞芯微RMVB跟上再超越,2010年瑞芯微手机市场布局失败,回转孤注andriod PAD领跑平板电脑。。。
我们千万别以为这是自然的技术发展路线,究竟谁在幕后导演这一切。我们不妨再回顾一下:第一代MP3、第一代PMP、第一代GPS、第一代便携数码电视播放器、第一代手机和铉、第一代手机基带、第一代手机媒体处理。。。也许你会觉得,国外发展在前,一直领先作为第一代很正常,第二代直到山寨都是台湾和本土的了。其实这只不过是表面现象,我们以TI为例:今天TI在卖的,显然是几年前就在筹划在研发的,如果你去看他们的芯片手册,厚厚厚厚的一摞,其中很多很多都是很好的芯片,但研发出来却没有卖,而另一方面却闷头一个劲的往前领跑。
这里,我们不妨可以清晰的看到这场马拉松的脉络,同是一场竞赛,国外IC公司已经坐上了汽车和摩托车,而本土IC设计公司基本上是用腿的。结果就是一路疲惫的跟跑,这样总有一天会疲惫,而有幸一旦上市,那种一下子达到目标后的疲惫感会让人更加疲惫,无法支撑。
[url=http://forum.eet-cn.com/images/attachments/201112/9950044118_TIME_1324526073901.jpg][url=http://forum.eet-cn.com/images/attachments/201112/9950044118_TIME_1324526073901.jpg][/url][/url]
2010年,朗科创业板上市了,当时我的结论是,又一家公司结束了,而且是一家早就该结束的公司。身处深圳U盘市场的人都知道,朗科基本没有任何核心技术,自己做的芯片最后连自己都不用了,但不做又不行,U盘的发明人自己都没有U盘芯片太说不过去了。朗科依托的所谓专利,大多是抓住了时间点的文字概念。按照朗科的U盘专利,所有USB连接电脑的便携设备统统在侵权之列。正是这些文字构成的专利,构筑了朗科开创中国IC设计公司以专利作为公司主要赢收的先河。

然而,假的不能永远真,上市仅3个月,公司创始人,即全球U盘发明人如此快速变节,显然是之前很多事情已经失控了。专利期限纷纷到期,“优盘”商标最终被判定为通用名词,本来上市后3-5年发生的事情,浓缩到了短短3个月。显然,这一切绝非上市3个月后的突发。
        于是,又一家IC设计公司上市后相似的轨迹出来了。
【谜底五】英雄不问出处,但上市之后就应该干英雄的事情。
面对代表着高科技的IC设计公司,我们很难负责任的说他们申请的专利、获得的奖项到底有多少核心技术和含金量,自己心里最清楚。2005年以后,我们很难再认同做一颗SOC还有多少技术含量。IC设计公司,能买到的IP绝对不自己做,加上一颗ARM的核,SOC正式进入了同质化时代。政府大奖到底应该奖给首个100万门,还是应该奖给同等性能下的最少门数?如果我们选择别去把这些搞的太清楚,而将一切从上市重新开始,那么上市之后,就真的需要干些该干的事情。
本土的IC设计公司,基本上是靠一颗IC封装3颗打天下,一颗盈利才能支持下一颗的流片投入,这期间不能有任何闪失。随着工艺的提升,流片费用的增加,一旦一颗出现闪失,时间和成本上最多支持完全重新再来一颗,再不行要么融资,要么关门。在这种情况下,本土IC设计公司根本别谈任何基础性核心技术创新和研发,生存尚且挣扎,成本上更不允许。
当IC设计公司上市了,有了钱了,到底应该干些什么?这是上市前就应该思考清楚的,这才是上市的真正需要。而就目前显性信息来看,中国IC设计公司上市之后,想要上市的人都达到了目的,好像一下子市场和自己没有关系了。并没有思考去以2-3年为单位投入到具有原创新的核心技术储备之中,思考去买个交通工具,继续在马拉松赛跑中越跑越快。而市场是最残酷的,它不认识上市不上市,只认识竞争力。
【谜底六】不能一辈子不停的做买卖。
绝非IC设计公司,而是整个中国数码,从上游IC,到下游品牌(可查看汉王与合众思壮的股票走势),无一例外,整个行业都在做买卖。因为这样来钱最快,过程最简单,环节最少,资金效率最高。
然而,买卖是不能停的,手停口停。买卖做大了,上市了,除了盖楼以外,是否应该思考一下如何构建属于自己的被动赢收商业模式。
以苹果为例,我们在2011年第一财季的收益报告中可以看到,App Store为其带来了38.5亿美元,占总营收的15%。换句话说,苹果只搭建了一个软件交易平台,然后就躺在家里睡觉也能收到钱。大胆的设想一下,如果苹果仅以成本价销售IPhone、IPad,那么,必然一片哀嚎遍野背后,App Store收益不知还会被放大多少倍。又或者即使苹果由于某种原因硬件研发断档,没有了硬件销售收入,App Store带来的被动式赢收也能够持续支撑好一段时间,这对于立足持续领跑的公司来讲,是十分宝贵的。
反之,国内的数码品牌,至少一年几十款或近百款产品,每月出货几百k,当清一色的全部都是一次性买卖,卖出去的机器无法为其再赚的任何价值,实为可惜。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如果说投入原创新的核心技术开发是其生存根本,那么,建立可持续的被动式赢收商业模式就是企业健康的之源。上市后,有了钱,可以通过收购兼并的方式,赢得时间去构建这样的商业模式。而绝不是简单的通过盖楼,资本运作去获得收益,毕竟行业和**们看的还是公司的主业。
在中国IC设计发展的道路上,海龟们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是他们带动了整个IC设计产业高速前进,功绝不可没。但是,从2005年以来各个IC设计公司成长的情况来看,目前真正具有盈利能力的,仍然是那些本土的IC设计公司。因此,海龟和本土两者必须有机的结合,互相尊重、认同以及认可。前者带来技术,吸引资本,获得政府扶持,后者负责本土化的市场操盘和运作。最重要的是,两者合作,将整个公司的蓝图从上市点开始展开,将上市定位为企业发展的需要,利用上市资金构建自己真正的核心技术和可持续的被动式赢收的盈利模式。行业期待着这样一个公司的出现。




欢迎光临 电子技术论坛_中国专业的电子工程师学习交流社区-中电网技术论坛 (http://bbs.eccn.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