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PCB加工之蚀刻质量及先期问题分析
[打印本页]
作者:
pcbodm
时间:
2013-1-15 11:59
标题:
PCB加工之蚀刻质量及先期问题分析
侧蚀问题是蚀刻参数中经常被提出来讨论的一项,
它被定义为侧蚀宽度与蚀刻深度之比
,
称为蚀刻因子。在
印刷电路板
工业中,它的变化范围很宽泛,从
1
:
1
到
1
:
5
。显然,小的侧蚀度或低的蚀刻因子是最令人满意的。
蚀刻设备的结构及不同成分的蚀刻液都会对蚀刻因子或侧蚀度产生影响,或者用乐观的话来说,可以对其进行控制。采用某些添加剂可以降低侧蚀度。这些添加剂的化学成分一般属于商业秘密,各自的研制者是不向外界透露的。至于蚀刻设备的结构问题,后面的章节将专门讨论。
从许多方面看,蚀刻质量的好坏,早在印制板进入蚀刻机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因为印制电路加工的各个工序或工艺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内部联系,没有一种不受其它工序影响又不影响其它工艺的工序。许多被认定是蚀刻质量的问题,实际上在去膜甚至更以前的工艺中已经存在了。对外层图形的蚀刻工艺来说,由于它所体现的
“
倒溪
”
现像比绝大多数印制电路板工艺都突出,所以许多问题最后都反映在它上面。同时,这也是由于蚀刻是自贴膜,感光开始的一个长系列工艺中的最后一环,之后,外层图形即转移成功了。环节越多,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这可以看成是印制电路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很特殊的方面。
从理论上讲,印制电路进入到蚀刻阶段后,在图形电镀法加工印制电路的工艺中,理想状态应该是
:
电镀后的铜和锡或铜和铅锡的厚度总和不应超过耐电镀感光膜的厚度
,
使电镀图形完全被膜两侧的
“
墙
”
挡住并嵌在里面。然而
,
现实生产中,全世界的印制电路板在电镀后,镀层图形都要大大厚于感光图形。在电镀铜和铅锡的过程中,由于镀层高度超过了感光膜,便产生横向堆积的趋势,问题便由此产生。在线条上方覆盖着的锡或铅锡抗蚀层向两侧延伸,形成了
“
沿
”
,把小部分感光膜盖在了
“
沿
”
下面。
锡或铅锡形成的
“
沿
”
使得在去膜时无法将感光膜彻底去除干净,留下一小部分
“
残胶
”
在
“
沿
”
的下面。
“
残胶
”
或
“
残膜
”
留在了抗蚀剂
“
沿
”
的下面,将造成不完全的蚀刻。线条在蚀刻后两侧形成
“
铜根
”
,铜根使线间距变窄,造成印制板不符合甲方要求,甚至可能被拒收。由于拒收便会使
PCB
的生产成本大大增加。
欢迎光临 电子技术论坛_中国专业的电子工程师学习交流社区-中电网技术论坛 (http://bbs.eccn.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