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UCLinux和Linux(2)
[打印本页]
作者:
yuyang911220
时间:
2015-7-7 09:57
标题:
UCLinux和Linux(2)
交叉编译调试工具 支持一种新的处理器,必须具备一些编译,汇编工具,使用这些工具可以形成可运行于这种处理器的二进制文件。对于内核使用的编译工具同应用程序使用的有所不同。在解释不同点之前,需要对gcc连接做一些说明: .ld(linkdescription)文件:ld文件是指出连接时内存映象格式的文件。 crt0.S:应用程序编译连接时需要的启动文件,主要是初始化应用程序栈。 pic:position independence code ,与位置无关的二进制格式文件,在程序段中必须包括reloc段,从而使的代码加载时可以进行重新定位。 内核编译连接时,使用ucsimm.ld文件,形成可执行文件映象,所形成的代码段既可以使用间接寻址方式(即使用reloc段进行寻址),也可以使用绝对寻址方式。这样可以给编译器更多的优化空间。因为内核可能使用绝对寻址,所以内核加载到的内存地址空间必须与ld文件中给定的内存空间完全相同。 应用程序的连接与内核连接方式不同。应用程序由内核加载(可执行文件加载器将在后面讨论),由于应用程序的ld文件给出的内存空间与应用程序实际被加载的内存位置可能不同,这样在应用程序加载的过程中需要一个重新地位的过程,即对reloc段进行修正,使得程序进行间接寻址时不至于出错。(这个问题在i386等高级处理器上方法有所不同,本文将在后面进一步分析)。 由上述讨论,至少需要两套编译连接工具。在讨论过uClinux的内存管理后本文将给出整个系统的工作流程以及系统在flash和ram中的空间分布。 可执行文件格式 先对一些名词作一些说明: coff(common object file format):一种通用的对象文件格式 elf(excutive linked file):一种为Linux系统所采用的通用文件格式,支持动态连接 flat:elf格式有很大的文件头,flat文件对文件头和一些段信息做了简化 uClinux系统使用flat可执行文件格式,gcc的编译器不能直接形成这种文件格式,但是可以形成coff或elf格式的可执行文件,这两种文件需要coff2flt或elf2flt工具进行格式转化,形成flat文件。 当用户执行一个应用时,内核的执行文件加载器将对flat文件进行进一步处理,主要是对reloc段进行修正(可执行文件加载器的详见fs/binfmt_flat.c)。以下对reloc段进一步讨论。 需要reloc段的根本原因是,程序在连接时连接器所假定的程序运行空间与实际程序加载到的内存空间不同。假如有这样一条指令: jsr app_start; 这一条指令采用直接寻址,跳转到app_start地址处执行,连接程序将在编译完成是计算出app_start的实际地址(设若实际地址为0x10000),这个实际地址是根据ld文件计算出来(因为连接器假定该程序将被加载到由ld文件指明的内存空间)。但实际上由于内存分配的关系,操作系统在加载时无法保证程序将按ld文件加载。这时如果程序仍然跳转到绝对地址0x10000处执行,通常情况这是不正确的。一个解决办法是增加一个存储空间,用于存储app_start的实际地址,设若使用变量addr表示这个存储空间。则以上这句程序将改为: movl addr, a0; jsr (a0);
增加的变量addr将在数据段中占用一个4字节的空间,连接器将app_start的绝对地址存储到该变量。在可执行文件加载时,可执行文件加载器根据程序将要加载的内存空间计算出app_start在内存中的实际位置,写入addr变量。系统在实际处理是不需要知道这个变量的确切存储位置(也不可能知道),系统只要对整个reloc段进行处理就可以了(reloc段有标识,系统可以读出来)。处理很简单只需要对reloc段中存储的值统一加上一个偏置(如果加载的空间比预想的要靠前,实际上是减去一个偏移量)。偏置由实际的物理地址起始值同ld文件指定的地址起始值相减计算出。
这种reloc的方式部分是由uClinux的内存分配问题引起的,这一点将在uClinux内存管理分析时说明。
针对实时性的解决方案
uClinux本身并没有关注实时问题,它并不是为了Linux的实时性而提出的。另外有一种Linux--Rt-linux关注实时问题。Rt-linux执行管理器把普通Linux的内核当成一个任务运行,同时还管理了实时进程。而非实时进程则交给普通Linux内核处理。这种方法已经应用于很多的操作系统用于增强操作系统的实时性,包括一些商用版UNIX系统,WindowsNT等等。这种方法优点之一是实现简单,且实时性能容易检验。优点之二是由于非实时进程运行于标准Linux系统,同其它Linux商用版本之间保持了很大的兼容性。优点之三是可以支持硬实时时钟的应用。uClinux可以使用Rt-linux的patch,从而增强uClinux的实时性,使得uClinux可以应用于工业控制、进程控制等一些实时要求较高的应用。
uClinux的内存管理
应该说uClinux同标准Linux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内存管理,同时也由于uClinux的内存管理引发了一些标准Linux所不会出现的问题。本文将把uClinux内存管理同标准Linux的那内存管理部分进行比较分析。
标准Linux使用的虚拟存储器技术
标准Linux使用虚拟存储器技术,这种技术用于提供比计算机系统中实际使用的物理内存大得多的内存空间。使用者将感觉到好像程序可以使用非常大的内存空间,从而使得编程人员在写程序时不用考虑计算机中的物理内存的实际容量。 为了支持虚拟存储管理器的管理,Linux系统采用分页(paging)的方式来载入进程。所谓分页既是把实际的存储器分割为相同大小的段,例如每个段1024个字节,这样1024个字节大小的段便称为一个页面(page)。 虚拟存储器由存储器管理机制及一个大容量的快速硬盘存储器支持。它的实现基于局部性原理,当一个程序在运行之前,没有必要全部装入内存,而是仅将那些当前要运行的那些部分页面或段装入内存运行(copy-on-write),其余暂时留在硬盘上程序运行时如果它所要访问的页(段)已存在,则程序继续运行,如果发现不存在的页(段),操作系统将产生一个页错误(page fault),这个错误导致操作系统把需要运行的部分加载到内存中。必要时操作系统还可以把不需要的内存页(段)交换到磁盘上。利用这样的方式管理存储器,便可把一个进程所需要用到的存储器以化整为零的方式,视需求分批载入,而核心程序则凭借属于每个页面的页码来完成寻址各个存储器区段的工作。 标准Linux是针对有内存管理单元的处理器设计的。在这种处理器上,虚拟地址被送到内存管理单元(MMU),把虚拟地址映射为物理地址。 通过赋予每个任务不同的虚拟--物理地址转换映射,支持不同任务之间的保护。地址转换函数在每一个任务中定义,在一个任务中的虚拟地址空间映射到物理内存的一个部分,而另一个任务的虚拟地址空间映射到物理存储器中的另外区域。计算机的存储管理单元(MMU)一般有一组寄存器来标识当前运行的进程的转换表。在当前进程将CPU放弃给另一个进程时(一次上下文切换),内核通过指向新进程地址转换表的指针加载这些寄存器。MMU寄存器是有特权的,只能在内核态才能访问。这就保证了一个进程只能访问自己用户空间内的地址,而不会访问和修改其它进程的空间。当可执行文件被加载时,加载器根据缺省的ld文件,把程序加载到虚拟内存的一个空间,因为这个原因实际上很多程序的虚拟地址空间是相同的,但是由于转换函数不同,所以实际所处的内存区域也不同。而对于多进程管理当处理器进行进程切换并执行一个新任务时,一个重要部分就是为新任务切换任务转换表。我们可以看到Linux系统的内存管理至少实现了以下功能: 运行比内存还要大的程序。理想情况下应该可以运行任意大小的程序。 ◇可以运行只加载了部分的程序,缩短了程序启动的时间 ◇可以使多个程序同时驻留在内存中提高CPU的利用率 ◇可以运行重定位程序。即程序可以方于内存中的任何一处,而且可以在执行过程中移动。 ◇写机器无关的代码。程序不必事先约定机器的配置情况。 ◇减轻程序员分配和管理内存资源的负担。 ◇可以进行共享--例如,如果两个进程运行同一个程序,它们应该可以共享程序代码的同一个副本。 ◇提供内存保护,进程不能以非授权方式访问或修改页面,内核保护单个进程的数据和代码以防止其它进程修改它们。否则,用户程序可能会偶然(或恶意)的破坏内核或其它用户程序。 虚存系统并不是没有代价的。内存管理需要地址转换表和其他一些数据结构,留给程序的内存减少了。地址转换增加了每一条指令的执行时间,而对于有额外内存操作的指令会更严重。当进程访问不在内存的页面时,系统发生失效。系统处理该失效,并将页面加载到内存中,这需要极耗时间的磁盘I/O操作。总之内存管理活动占用了相当一部分cpu时间(在较忙的系统中大约占10%)。
uClinux针对NOMMU的特殊处理
对于uClinux来说,其设计针对没有MMU的处理器,即uClinux不能使用处理器的虚拟内存管理技术(应该说这种不带有MMU的处理器在嵌入式设备中相当普偏)。uClinux仍然采用存储器的分页管理,系统在启动时把实际存储器进行分页。在加载应用程序时程序分页加载。但是由于没有MMU管理,所以实际上uClinux采用实存储器管理策略(real memeory management)。这一点影响了系统工作的很多方面。
欢迎光临 电子技术论坛_中国专业的电子工程师学习交流社区-中电网技术论坛 (http://bbs.eccn.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