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深入浅出FPGA-13-IMPACT软件使用
[打印本页]
作者:
yuyang911220
时间:
2015-11-25 19:45
标题:
深入浅出FPGA-13-IMPACT软件使用
一般情况下,我是反感写这些内容的,找个UG看一下,然后练习一下,就会了,参考价值不大,这次破例,纯属冲动。
5.4.1 iMPACT综述与基本操作
1. iMPACT简介
iMPACT支持4种下载模式:边界扫描,从串模式、SelectMap模式以及Desktop配置模式。从串模式是一种常用配置电路,可用USB口或并口完成配置。SelectMap模式是一种并行配置模式,速度快,但需要使用多个信号管脚。Desktop模式是一种高速配置模式,可配置FPGA、 PROM以及SystemACE,但需要专用的硬件设备。在实际中,由于边界扫描模式标准统一、设备简单,且可通过JTAG链路配置FPGA、CPLD以及PROM,使用最为广泛。因此本节主要基于边界扫描模式来介绍IMPACT的使用方法。
当设计完成后,ISE调用BitGEN程序把布局布线后的.ncd文件转化成.bit文件,包括了配置数据和配置指令。如果使用JTAG模式,可直接将.bit文件通过iMPACT文件配置到FPGA芯片中。如果要用其它模式配置FPGA,则需要通过iMPACT进行格式转化,生成.mcs、.exo 以及.hex等文件格式,表M对常用的配置文件进行比较和说明。
表5-19 常用的Xilixn FPGA配置文件格式列表
对于FPGA器件,iMPACT能够直接将.bit位流文件下载到芯片中,或者将其转换为PROM器件的EXO/MCS文件格式,并下载到PROM芯片中。
2. iMPACT用户界面
有两种方法可以启动iMPACT软件,一种是在ISE过程管理区中,点击Generate Programming File前面的“+”号,再双击“Configure Device”,在ISE环境下运行;另一种是通过点击“开始 程序 ISE9.1 Accessories iMPACT”,在Windows环境下单独运行。其用户界面如图M所示。
图5-35 iMPACT的用户界面
iMPACT的用户界面主要由File、Edit、View、Operations、Options、Output、Debug、Window、Help菜单栏和常用工具栏组成。下面对常用的菜单栏操作进行简要介绍。
File菜单
File菜单包含了常见的文件操作,其中的“Initialize Chain”用于自动完成边界扫描JTAG链上的器件类型和数目;“Export Project to CDF”用于把向前项目信息保存到CDF(Chain Description File)文件中。
Edit菜单
Edit菜单包含了常用的配置操作,其中的“Add Device”用于手动创建JTAG扫描链时添加PROM或FPGA芯片;“Assign Configuration File”用于指定配置文件;“EDIT ROM”用于修改和删除PROM芯片;“Preference”用于设定iMPACT的通用选项。
View菜单
View菜单包含了各个窗口显示/关闭的操作。
Operations菜单
Operations菜单包含了配置、验证、擦除以及各类验证操作。其中“Program”用于对器件编程,下载相应的配置文件;“Verify”用于验证下载是否正确;“Erase”用于擦除FPGA或PROM芯片内的内容。
Options菜单
Options菜单包含编程、擦除以及回读等选项。
Output菜单
Output菜单包含了常用的电缆操作。其中“Cable Auto Connect”用于电缆自动连接;“Disconnect All Cables”用于断开所有电缆
Debug菜单
Debug菜单包含了JTAG扫描连所有的调试操作。其中“Start/Stop Debug Chain”用于启动或停止调试;“Chain Integrity Test”用于扫描立案完整性测试;“IDCODE Test”用于IDCODE测试。
Window菜单
Window菜单包含了窗口管理操作,如关闭窗口、上一下/下一个窗口等。
Help菜单
Help菜单包含了iMPACT的在线帮助和版本信息。
5.4.2 使用IMPACT创建配置文件
一个设计经过综合、实现之后,需要为器件生成相应的编程文件。ISE中内嵌了比特流生成器,可生成FPGA以及PROM格式文件,从而实现动态配置,并验证数据是否正确。由于Xilinx FPGA支持多种配置模式,因此在完成数据配置之前,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模式,以避免出现编程错误
1. 配置参数设置窗口
在过程窗口中,选中[Generate Programming File]并单击右键打开[Process Properties]窗口,在其中可完成对各类编程参数的选择和配置。
(1)通用参数设置窗口
通用参数设置窗口如图5-36所示,主要选择配置文件的格式以及各种校验规则。
图5-36 通用参数(General Options)设置窗口
其中相应的选项说明如下:
Run Design Rules Checker(DRC):运行设计规则校验。建议使用该功能,在位流文件生成中进行规则校验,这样可对NCD文件进行评估。其默认值为选中。
Creat Bit File:创建位流文件。用于设计在实现后生成可配置的比特文件。其默认值为选中。
Creat Binary Configuration File:创建二进制配置文件。其默认值为不选中。
Creat ASCII Configuration File:创建ASCII配置文件。其默认值为不选中。
Creat IEEE 1532 Configuration File:创建符合IEEE 1532标准的配置文件,仅对Virtex系列芯片有关。其默认值为不选中。
Creat BitStream Compression:使能比特文件压缩功能,可节约PROM的存储空间。其默认值为不选中。
Enable Debugging of Serial Mode BitStream:使能比特文件的调试功能。其默认值为不选中。
Enable Cyclic Redundancy Checking(CRC):使能循环冗余校验,在配置数据中添加4位校验码。其默认值为不选中。
(2)配置参数设置窗口
配置参数设置窗口如图5-37所示,主要完成配置电路所用管脚内部电阻的选择。
图5-37 配置参数(Configuration Options)设置窗口
其相应的选项说明如下:
Configuration Rate:配置数据速率。其默认值为4Mbps。
Configuration Clk(Configuration Pins):用于选择配置时钟管脚CCLK内部是否使用上拉电阻,有“Pull up”和“Float”两种选择。选择上拉可以减小时钟信号线上的干扰信号,默认值为选择内部上拉。
Configuration Pin M0:用于选择模式控制管脚M0的内部电阻阻值,有“Pull Up”、“Float”和“Pull Down”3种选择,分别对应着上拉、悬空和下拉,其电阻值的范围为50 ~ 100 ,上拉和下拉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干扰。默认值为选择内部上拉。
Configuration Pin M1:用于选择模式控制管脚M1的内部电阻阻值。同M0的说明。
Configuration Pin M2:用于选择模式控制管脚M2的内部电阻阻值。同M0的说明
Configuration Pin Program:用于选择编程控制管脚PROG的内部电阻阻值,有“Pull Up”、“Float”和“Pull Down”3种选择,分别对应着上拉、悬空和下拉,上拉和下拉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干扰,避免非法操作。默认值为选择内部上拉。
Configuration Pin Done:用于选择DONE管脚的内部电阻阻值,有“Pull Up”、“Float”和“Pull Down”3种选择,分别对应着上拉、悬空和下拉,其电阻值的范围为2 ~ 18 。由于DONE信号为集电极开路输出,必须有终端电阻才能正常工作,如果外部电路中没有上拉电阻,则必须选择“Pull Up”;同样,在选择“Float”时,要保证外部电路中已有上拉电阻。
Configuration Pin Init
Configuration Pin CS
Configuration Pin DIn
Configuration Pin Busy
Configuration Pin RdWr
JTAG Pin TCK:用于选择JTAG时钟管脚TCK的内部电阻阻值,有“Pull Up”、“Float”和“Pull Down”3种选择,分别对应着上拉、悬空和下拉,建议选择内部上拉。默认值为选择内部上拉。
JTAG Pin TDI:用于选择JTAG输入数据管脚TDI的内部电阻阻值,同TCK的说明。
JTAG Pin TDO:用于选择JTAG输出数据管脚TDO的内部电阻阻值,同TCK的说明。
JTAG Pin TMS:用于选择JTAG测试模式选择管脚TMS的内部电阻阻值,同TCK的说明。
Unused IO Pins:用于选择未用管脚的内部电阻选择,同TCK的说明。默认值为FFFFFFFF。
User ID Code(8 Digital Hexadecimal):用户码身份输入,其格式为8个16进制数。
DCI Update Mode:用于选择设计DCI进行阻抗调整的模式,有“As Required”、“Continuous”和“Quiet(Off)”3种选择,分别对应着仅在需要时调整阻抗、连续调整阻抗以及达到初始后便不再调整阻抗的3种模式。默认值为“As Required”。
欢迎光临 电子技术论坛_中国专业的电子工程师学习交流社区-中电网技术论坛 (http://bbs.eccn.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