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龙威何在?高通历代骁龙芯片盘点 [打印本页]

作者: 520503    时间: 2015-12-28 21:26     标题: 龙威何在?高通历代骁龙芯片盘点

高通在手机芯片市场上纵横驰骋已经很多年了,受益于“买基带送处理器”的大量通信专利掌控,高通一直都处于市场霸主的地位。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很多移动 芯片品牌逐渐被挤出了市场,比如雄心壮志的intel、当年红极一时的德州仪器,而高通却一直活得很好,这其中除了垄断性地位的因素,性能强、兼容性好也 是不容忽视的优势。下面,国内第一硬件检测平台鲁大师就来盘点一下高通过去几年里移动CPU的发展历程。

  


  图一:历代高通骁龙测试成绩


  自 2012年高通将Snapdragon系列处理器的中文名称定为“骁龙”后,对其原有的产品线进行了一系列的定位梳理,把新旧定位不同的产品线纷纷划入了 800系列、600系列、400系列和200系列。原有S系列已退出历史舞台,所以我们就不再介绍S系列下的产品,鲁大师将按目前产品规划分类介绍,为大家清晰梳理高通历代芯片。
  高通骁龙200
  现如今的入门级产品,不过当初某些S系列芯片发布时可不是这么讲的,只是随着竞品的发布,性能逐渐落后,以致最后划为最入门的产品。骁龙200主要会出现在千元以下级产品中,比如MSM8X25就是传说中的高性价比高通四核,你会在某宝几百元的机器里经常看见,就是不告诉他的具体型号。
  骁龙200系列主要是45nm制程的产品,也有个别的28nm产品,普遍采用四核Cortex A5 CPU/四核ARM Cortex A7两种架构,单核速度在1.2GHz~1.4GHz之间。对应的GPU有Adreno 203或Adreno 302。另外有一些共性的地方是划分的标准,比如最大支持1280x800分辨率,最大支持800W像素摄像头。比较常见的型号有8110、8210、 8610、8112、8212、8612、8225Q和8625Q。
  鲁大师V3.0因为修正了得分体系,增强了GPU比重,所以骁龙200的产品整体得分会显得有点增强,不过增强幅度非常小,评分主要在10000~13000分之间浮动,毕竟是入门级的产品。
  高通骁龙400
  骁龙400是千元左右机型的专用,这个系列多数都是双核,因为工艺普遍采用28nm制程+Krait 300/200架构,处理器的性能要比A5架构的4核骁龙200强出一截。
  骁龙400单核心最高1.7GHz。内置Adreno305 GPU,最高支持1080P分辨率和1350W像素的摄像头。该系列中包括了8026、 8028、 8228、 8628、 8928、 8926、 8030AB、8226、8230、8230AB、8626、8630、8630AB、8930和8930AB,如此众多的型号里包括了很多不带基带的平板电脑专属,还有针对不同网络制式的产品,虽然看上去型号较多,其实产品倒不算多。比较常见的8x30、8x26系列在鲁大师V3.0的体系中评分在 15000~23000左右浮动,根据核心数量与主频的不同,性能起伏较大。
  高通骁龙600
  这是包含处理器最少的一个系列,只有8064T, 8064M两款。2013年的“爆款”APQ8064并不属于这个系列,而是归入了骁龙S4 pro。骁龙600采用28nm LP四核Krait300 CPU,单核速度可达1.9GHz,增加了LP-DDR3内存。
  骁龙600最明显的增强在于Adreno 320 GPU,相比前代的Adreno 2XX GPU图形性能增强了300%,并且支持高级图形和计算API,包括OpenGL ES 3.0、DirectX、OpenCL、Renderscript Compute和FlexRender™2。

  


  图二:高通骁龙系列处理器3D测试成绩


  在鲁大师V3.0的3D测试成绩中,由于Adreno320 GPU进步幅度较大的关系,APQ8064有非常明显的图形游戏性能成长,成为了那一年讨论最多的产品,这也导致了小米2当时的火爆。
  高通骁龙800/801
  这或许是普通消费者最耳熟能详的的一个系列了,高通骁龙800在2013-2014年几乎出现在各种手机厂商的发布会上,各个厂商都在宣传这颗处理器,用上了骁龙800就意味着用上了当下最好的处理器,从性能和网络兼容性上来说当时确实几无敌手。
  高通骁龙800采用了28nm HPm四核Krait400 CPU ,单核速度可达2.3GHz,更新的Adreno330 GPU,可将图形性能提升50%。2014年说的最多的高通骁龙801主频升级0.2GHz,同时在其他一些细节方面也带来了调整。

  


  图三:高通骁龙801与800的规格差异


  从鲁大师的测试成绩横向对比上,你就会发现,801的进步还是有的,尤其是在eMMc的性能上进步比较明显。




欢迎光临 电子技术论坛_中国专业的电子工程师学习交流社区-中电网技术论坛 (http://bbs.eccn.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