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Linux 下的两种分层存储方案 [打印本页]

作者: look_w    时间: 2017-12-19 20:43     标题: Linux 下的两种分层存储方案

背景介绍随着固态存储技术 (SSD),SAS 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存储介质的种类更加多样,采用不同存储介质和接口的存储设备的性能出现了很大差异。SSD                 相较于传统的机械硬盘,由于没有磁盘的机械转动,寻址速度大大提高,尤其在随机读写较多的应用环境下,性能会大大提升,但这些高性能存储设备的单位存储价格相对于传统的磁带和                SATA 硬盘也高出很多,如图 1 所示。
图 1 不同存储设备的性能价格对比所以,如何高效平衡地利用这些存储设备,是所有存储厂商都在关注的问题。采用 Storage Tiering                 分层存储,将数据按照冷热进行自动分层,越热的数据存放在访问性能越高的设备上,而越冷的数据存放在访问性能越低的设备上,既可以获取高的性能,又可以有效节约成本。
Storage Tiering 分层存储技术在企业级的存储设备中已经被广泛使用,如 IBM 的 Easy Tier, EMC 的 FAST                 等,但这些功能都集成在存储设备内部,需要存储设备固件的支持。
本文主要 Host 主机的角度,分析在 Linux 上实现 Storage Tiering                 分层存储的两种方案以及其开源实现。为便于表述,本文中仅以两级 Tiering 为例,慢速设备为传统的 SATA                 硬盘(DEV1),快速设备为固态存储硬盘 SSD(DEV2)。
分层存储的技术要点要实现分层存储,首先需要将具有不同访问性能的存储设备(DEV1, DEV2)虚拟化成一个新的存储设备(VDEV)。与缓存(Cache)不同,VDEV                 的存储容量是 DEV1 与 DEV2 的容量之和(需除去一些用于存放元数据的空间)。
所有用户的 IO 请求将会发给新的存储设备 VDEV,然后再按照一定的地址映射关系被转发到相应的物理设备 DEV1 或 DEV2。
同时还需要统计 IO 的热度,并根据这些热度数据,动态地在不同的 Tiering 间迁移数据,以达到性能容量的优化。
因此,实现分层存储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工作,如图 2 所示。
负责虚拟设备的创建,删除; 维护虚拟设备到物理设备的地址映射关系。
统计 IO 的热度,以及 IO 的大小,随机性能属性,为数据迁移提供依据。
根据 IO 数据的热度等统计属性,将访问频度高的数据迁移至读写性能高的 Tier 存放,而将访问频度低的数据迁移到性能低的 Tier 存放。
图 2 分层存储的数据迁移基于                Block Device 的分层存储方案该方案完整地实现了以上提到的分层存储中所有的工作,包括虚拟化,IO 性能统计以及数据的迁移。
方案结构该方案的结构包括一个 Linux 设备驱动程序和若干用户态的控制程序,如图 3 所示。
驱动程序实现存储设备的虚拟化,IO 性能监测统计以及数据的迁移;
用户态控制程序负责创建、删除虚拟设备,手动触发数据迁移,以及设置获取设备状态。
该方案由于 Storage Tiering 所有的功能都在 Linux                 内核实现,且需要维护虚拟设备到物理设备的地址映射表,以及保证数据一致性,所以实现难度和工作量比较大,但可扩展性和灵活性也相对较大。
图 3 基于 Block Device 的分层存储方案方案实现该方案的实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开源实现BTier 基于 Block Device 的分层存储方案的开源实现。BTier 最大支持 16 个设备的虚拟化,这些设备被 BTier                 简单地捆绑成一个 btier 块设备,因此,其中任何一个设备的失效,都会导致整个 btier 的失效。
编译并以模块形式安装 BTier 之后,会创建一个名为 tiercontrol 的字符设备;
然后使用 BTier 提供的 btier_setup 应用可以创建一个新的块设备 btiera,然后就可以对 btiera                 设备进行所有块设备的读写操作,包括分区和创建文件系统。
BTier 还提供了丰富的 sysfs 接口,进行控制和信息获取,如数据迁移的开关,间隔时间,IO 统计信息等。
不过 BTier 每个 Tier 层仅支持 1 个物理设备,同层多个设备的虚拟化需要借助其他的方法,在虚拟化上面,BTier                 还有可以改善的空间。
基于 LVM                 的分层存储方案Linux 的逻辑卷管理(LVM)提供了存储虚拟化,可以将多个物理卷(PV)建成一个卷组(VG),然后再在 VG 里创建虚拟卷(VG)。而且 LVM                 提供了在不同物理卷之间迁移数据的 API。因此,基于 LVM 的分层存储方案借助 LVM 的虚拟化和数据迁移的能力,实现会更简单。
方案结构该方案中,数据一致性的问题以及数据迁移时 IO 中断的问题都由 LVM 进行处理,重点在于如何分析并统计 IO                 的热度信息,并且不涉及内核态的开发。该方案的结构如图 5 所示。
图 5 基于 LVM 的分层存储方案方案实现该方案的实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开源实现LVMTS(LVM Tired Storage)是一个使用 SSD 和 HDD                 来创建混合存储的方案,完全在用户态实现,主要由几个守护进程构成。
Lvmtscd 负责监测 blktrace 的输出并统计块设备的访问频度,并将这些统计信息记录在文件中;
Lvmtsd 负责根据用户配置的信息,启动其他的守护进程,并完成数据迁移。
实际使用中发现,LVMTS 并不是太稳定,而且在 IO 分析统计上并不是太完善,可开发的空间仍然很大。
总结在 Linux 上实现 Storage Tiering 分层存储,方法有很多,包括使用 Linux Device Mapper                 机制等。本文对比较常用的两种方案的实现进行了大概的分析,以及各个方案的优劣,在实际实现中,还有很多细节需要考虑,如 Thin                 Provision,SSD Trim 等的支持。




欢迎光临 电子技术论坛_中国专业的电子工程师学习交流社区-中电网技术论坛 (http://bbs.eccn.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