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与 IoT 网络威胁作斗争 [打印本页]

作者: look_w    时间: 2018-1-13 17:38     标题: 与 IoT 网络威胁作斗争

创新、效率和省钱优势正推动物联网 (IoT) 快速兴起。撇开大受瞩目的智能家用电器和可穿戴设备产品不谈,IoT                还改进了每个行业领域的业务运营,而且成为了物流、仓储、生产线、管道运输和交通管理领域的一股经过考验的颠覆力量。连网设备的联网和远程管理,提供了全新的生产力和信息管理能力。
例如,Continental Tires                以前依靠手写笔记在其庞大的轮胎生产厂房内查找橡胶车;该体系往往导致员工很难找到车辆,给企业造成了高成本的生产延误。该问题通过 IoT                技术得到了解决,IoT                使橡胶车能通过无线网络直接与业务库存管理系统集成和连接。员工可以使用一个移动设备应用程序实时找到大型厂房中的任何车辆,而厂房管理团队知道每辆车上的货物,知道将车从当前位置转移到生产线所需的时间,这使得管理团队极大地提高了厂房生产效率。
另一个示例是 Kenya Pipeline Company,它使用能感知油压水平、温度和流速的连网 IoT                设备升级了管道基础设施。这些简单的联网设备不仅向操作管理团队提供了实时度量指标和警报,还能够感知危险并自动作出反应,在检测到石油泄漏时关闭管道。无论泄漏是意外还是盗油所导致,快速的检测和响应为该公司节省了数百万美元,而且通过即时关闭流往受损管道的石油,限制了任何泄露所导致的环境影响。
这个由 IoT 连接、数据收集和物理世界物体的管理组成的新时代带来了新的安全风险,从复杂的自动网络攻击到拼命窃取数据并导致严重破坏的黑客。IoT                设备的安全性高度依赖于用来管理它们的软件和应用程序,这将软件开发人员推到了网络前线,要求软件开发人员知道如何开发安全的 IoT 应用程序。
本文将概述一些安全编码技术和安全功能的最佳实践,这些最佳实践将帮助开发团队创建能降低 IoT 安全风险、具有灾备能力的 IoT 应用程序。
IoT 网络威胁示例 像所有联网计算机一样,IoT 设备会受到攻击,无论是通过它们所连接的网络直接进行攻击,还是通过控制它们的应用程序间接进行攻击。黑客出于多种原因而攻击                IoT 设备。网络罪犯通过控制 IoT 设备来窃取数据、勒索企业来追求利润,或者以付费客户的名义使用 IoT 设备执行大规模分布式拒绝服务                (DDoS) 攻击。众所周知,一些单一民族国家会攻击关键国家基础设施中涉及的 IoT                设备并进行间谍活动。一些黑客只想制造混乱,以获得社会关注和自身价值。甚至一些网络恐怖分子也有兴趣攻击 IoT 设备,因为他们深知一些 IoT                网络攻击能导致真实的损害,包括受伤和死亡。考虑这些 IoT 网络威胁示例:
我们能够从这些 IoT 网络威胁中学到什么?IoT 设备的应用层为黑客提供了最大的攻击面。应用层包含任何连接 IoT 设备的应用程序,这可能包括本地                Web 应用程序、基于云的应用程序,以及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应用程序。因此,应用程序安全性必须是所有 IoT 应用程序的软件开发生命周期 (SDLC)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设计、开发(编写代码)和测试阶段。
设计安全的 IoT 应用程序在 IoT 应用程序的计划或设计阶段,必须对所计划的应用程序的安全和隐私需求执行一次正式的“自顶向下”评估。IoT                应用程序开发需要一种“安全设计”方法。此方法意味着在设计阶段考虑所有 IoT                应用程序功能的安全需求,而不是在开发过程的后期假设并应用安全特性。像其他任何错误或问题一样,在开发阶段后期更正安全问题不但代价更高,而且花费的时间也更长。因此,在应用程序设计阶段,必须考虑和计划                IoT 应用程序的所有可能的安全需求。
安全需求评审在设计阶段,完成一次安全需求评审,以评审 IoT 应用程序的安全需求。
隐私影响评估IoT                应用程序收集、存储和处理个人数据时,需要以遵守适用的数据保护和隐私法律的方式进行。根据居民的数据属于哪个国家,数据隐私法律可能有不同程度的严格要求。需要执行一次隐私影响评估,确保应用程序和                IoT 设备遵守适用法律,包括任何云和第三方对个人数据的存储或处理。





欢迎光临 电子技术论坛_中国专业的电子工程师学习交流社区-中电网技术论坛 (http://bbs.eccn.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