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安创深度 |【创业系】可穿戴领域创业机会分析
[打印本页]
作者:
look_w
时间:
2018-1-24 19:32
标题:
安创深度 |【创业系】可穿戴领域创业机会分析
可穿戴市场是个很有意思的市场,一方面创业者觉得这个市场一直不温不火甚至已经是红海市场,甚至有传言2016年有3000家可穿戴厂商倒闭;而另一方面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显示该市场一直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根据IDC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增长32.6%,而中国市场的增速更高达52.9%,达到4000多万。预计2020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达到2.37亿件,而中国出货可以达到0.83亿。而从厂商的层面来看,受资本溺爱的Jawbone运动手环公司陷入困境,Fitbit虽然仍然保持销售量第一但市场份额快速下降,同时苹果开始占据龙头地位,特别是考虑到Apple watch平均售价为372美元,而Fitbit只有85美元。同时,无论是小米、三星、华为、360等都有亮点。
这些现象背后说明了什么?大致说来,可以分成几个方面。就智能手环来说,由于创新驱动的减弱,市场导向为更高性价比的产品,这也是像Jawbone等初创公司陷入困境的原因。在智能手表领域,原来的智能手机厂商越来越占据主流。
而从整个可穿戴式产品的品类来说,包括了全身上下众多的产品形态,如下图所示。当然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是现阶段出货量最大的产品。
从应用来说,大致可以分为运动检测、健康体征监测、治疗,以及其他各类行业应用。目前来说,运动和健康体征监测是目前主要的应用。
所以,
对初创公司来说,创业的机会在哪里?对创业来说,创新是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这种创新包括了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因为只有不断突破和创新才能打破现有的竞争格局,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和定位,当然这种创新必须是满足用户的需求为前提的。就我目前观察到的创业机会来说,虽然在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消费电子级别)似乎创业机会不多,但是我们沿着产业链纵向和横向去思考,以及结合未来的发展趋势,仍然有很多的机会。
由于可穿戴产品是穿在人身上的,对硬件小型化的要求非常高,尽量的把各种功能器件做更多的集成是最容易想到的方式。在这方面无论是更多功能集成的SoC设计,以及SIP的封装会经常看到。当然我们也看到其他形式的集成方式,包括基于硅表面的更高形式的集成等。
作为人类感知功能的延伸,在某些品类上,特别是智能手表上,更多功能的集成也是创业的机会。比如集成更多的传感器,比如加入语音、导航、手势识别等功能。在这方面,智能手表从最初定位的作为智能手机的附属,越来越表现出作为独立的硬件的趋势。随着硬件功能的增强,使软件操作系统的设计宽裕度更高,以及带来各种软件的应用,Apple Watch上的APP数量从发售初期的3000个,到目前已增加到大约10000个。
医疗健康是可穿戴最重要的发展趋势,因为贴近人体,天然可以收集各类的人体体征信息,所以传感器技术以及材料的改进是重要的创业方向。过去一段时间,我们看到各类的传感器,包括光电技术、射频技术、压电技术、肌电技术的应用。在这方面无论是半导体厂商,如ADI、TI、MTK、Silicon Labs、三星等一直在推新的技术,目的是带来更高的精确度以及更多的测量参数,包括心电、血压、血氧、血流、血管、脂肪、骨骼等,同时创业公司也在积极的推出新的技术,比如采用多光谱测量,采用射频技术等等。由于贴近皮肤,柔性材料一直是研发的重点方向,这种柔性产品包括了柔性屏幕、柔性电池、柔性芯片等等。
同时,会经常看到可穿戴式产品在新的方向上更为专业的探索。比如在运动管理上,结合运动神经学的数据,为专业的运动员提供更为精准的参考数据。在医学上,从我们经常看到的一般的监测,开始往医规级的可穿戴式产品发展,在测量上,也从一般的体征数据向更多疾病监测甚至治疗发展。在这方面,海外的创业团队比国内更强。对医规级的可穿戴设备来说,如何通过FDA、CFDA等认证,是摆在创业团队面前的一道坎,需要资本市场的扶持和耐心。
上次有听ADI的市场经理王胜总结可穿戴式的发展阶段,我觉得总结的非常好。他归纳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简单的健康和运动记录功能,需要通过手机进行交互,设备后台服务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第二阶段,融合环境与健康数据,可为用户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例如在室外运动时可以判断紫外线强度是否适合锻炼,或者室内的空气质量等,这可以进一步提升用户使用粘性。第三个阶段将结合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无需再有手机介入即可实现无感式控制采集和处理,例如睡觉时智能手环可以根据人体体温、环境温度情况对空调进行自动控制。目前我们处于第一阶段,正在向第二阶段过渡。如果我们能在传感器端收集更为精准,更多纬度的数据,必然带来更多的应用,同时使可穿戴式产品市场空间更大。对初创企业来说,如果利用自己的优势,切入到某一块的垂直领域,使传感、处理、云端数据处理打通的话,是很有想象空间的。
不是每一家创业公司都具有独到的技术,对创业团队来说,利用自己其他方面的优势,结合特定场景的应用,建立垂直解决方案与生态体系,仍然有非常多的机会,比如养老看护、术后康复,结合医院、社区、保险等。
欢迎光临 电子技术论坛_中国专业的电子工程师学习交流社区-中电网技术论坛 (http://bbs.eccn.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