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探索 Linux 内存模型(2) [打印本页]

作者: look_w    时间: 2018-5-18 21:11     标题: 探索 Linux 内存模型(2)

Linux 中的段控制单元Linux 对这个模型稍微进行了修改。我注意到 Linux 以一种受限的方法来使用这种分段模型(主要是出于兼容性方面的考虑)。
在 Linux 中,所有的段寄存器都指向相同的段地址范围 —— 换言之,每个段寄存器都使用相同的线性地址。这使 Linux 所用的段描述符数量受限,从而可将所有描述符都保存在 GDT 之中。这种模型有两个优点:
图 4 展示了对模型的修改。
图 4. 在 Linux 中,段寄存器指向相同的地址集段描述符Linux 使用以下段描述符:
下面详细介绍这些段寄存器。
GDT 中的内核代码段 (kernel code segment) 描述符中的值如下:
与这个段相关的线性地址是 4 GB,S = 1 和 type = 0xa 表示代码段。选择器在 cs 寄存器中。Linux 中用来访问这个段选择器的宏是 _KERNEL_CS。
内核数据段 (kernel data segment) 描述符的值与内核代码段的值类似,惟一不同的就是 Type 字段值为 2。这表示此段为数据段,选择器存储在 ds 寄存器中。Linux 中用来访问这个段选择器的宏是 _KERNEL_DS。
用户代码段 (user code segment) 由处于用户模式中的所有进程共享。存储在 GDT 中的对应段描述符的值如下:
在 Linux 中,我们可以通过 _USER_CS 宏来访问此段选择器。
用户数据段 (user data segment) 描述符中,惟一不同的字段就是 Type,它被设置为 2,表示将此数据段定义为可读取和写入。Linux 中用来访问此段选择器的宏是 _USER_DS。
除了这些段描述符之外,GDT 还包含了另外两个用于每个创建的进程的段描述符 —— TSS 和 LDT 段。
每个 TSS 段 (TSS segment) 描述符都代表一个不同的进程。TSS 中保存了每个 CPU 的硬件上下文信息,它有助于有效地切换上下文。例如,在 U->K 模式的切换中,x86 CPU 就是从 TSS 中获取内核模式堆栈的地址。
每个进程都有自己在 GDT 中存储的对应进程的 TSS 描述符。这些描述符的值如下:
所有进程共享默认 LDT 段。默认情况下,其中会包含一个空的段描述符。这个默认 LDT 段描述符存储在 GDT 中。Linux 所生成的 LDT 的大小是 24 个字节。默认有 3 个条目:
1
2
3
LDT[0] = 空
LDT[1] = 用户代码段
LDT[2] = 用户数据/堆栈段描述符




计算任务要计算 GDT 中最多可以存储多少条目,必须先理解 NR_TASKS(这个变量决定了 Linux 可支持的并发进程数 —— 内核源代码中的默认值是 512,最多允许有 256 个到同一实例的并发连接)。
GDT 中可存储的条目总数可通过以下公式确定:
1
2
GDT 中的条目数 = 12 + 2 * NR_TASKS。
正如前所述,GDT 可以保存的条目数 = 2^13 -1 = 8192。




在这 8192 个段描述符中,Linux 要使用 6 个段描述符,另外还有 4 个描述符将用于 APM 特性(高级电源管理特性),在 GDT 中还有 4 个条目保留未用。因此,GDT 中的条目数等于 8192 - 14,也就是 8180。
任何情况下,GDT 中的条目数 8180,因此:
2 * NR_TASKS = 8180
NR_TASKS = 8180/2 = 4090
(为什么使用 2 * NR_TASKS?因为对于所创建的每个进程,都不仅要加载一个 TSS 描述符 —— 用来维护上下文切换的内容,另外还要加载一个 LDT 描述符。)
这种 x86 架构中进程数量的限制是 Linux 2.2 中的一个组件,但自 2.4 版的内核开始,这个问题已经不存在了,部分原因是使用了硬件上下文切换(这不可避免地要使用 TSS),并将其替换为进程切换。
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下分页模型




欢迎光临 电子技术论坛_中国专业的电子工程师学习交流社区-中电网技术论坛 (http://bbs.eccn.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