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物联网、区块链与数字货币 长达4年的国际标准之争底定
[打印本页]
作者:
eaoogle_WSN
时间:
2018-12-31 21:22
标题:
物联网、区块链与数字货币 长达4年的国际标准之争底定
各位在网络打滚多年的科科,或多或少,都可以亲身感受到“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的历史轮回。
每隔一段时间,就有排山倒海的业者、分析师和媒体,拼命炒作看似虚无飘渺,但绝对挂保证和商业投机紧紧挂勾的话题,别的不说,像本世纪初的网格运算、刀锋服务器、云端运算、
物联网
、机械学习、雾运算、边缘运算、直到最近因众人疯狂炒作数字货币而火红的
区块链
等等想必各位绝不陌生的关键词,莫名其妙的占据了大量媒体版面之后,不知不觉中,就被更耸动的技术营销名词淹没,“还没开始就结束了”,仅在Google等搜索引擎,遗留供后人凭吊的历史陈迹。
说穿了,万变不离其宗,近代信息科学的发展轨迹,受限于单一运算容器终究有其极限,总脱离不了支撑巨量服务的分布式计算,诸多琳琅满目的技术营销名词,事后回顾,仅为瞎子摸象的一隅,被人类的痴愚贪念,蓄意包装后的加工化合物。
物联网 (IoT)和区块链 (Blockchain)就此在历史的舞台上站稳的脚跟,几乎无人敢否认,万物互联与去中心化将构成New Internet的基础,只是碍于诸多因素,这2种技术的应用等级,迟迟没有达到世人最初的期待。但当这两者合而为一,那就将开辟另一个崭新的应用领域,足以改变人类的生活与未来。
物联网喊了这么多年,大规模推广却看似原地踏步
物联网热潮并非短短几年的事情,然而始终未普遍见于你我身边。这因素很复杂,同时兼具技术门坎和商业模式的层面,让我们迟迟看不到科幻小说般描述的物联网世界。
技术门坎是什么?
据羿戓设计所了解,物联网不外乎布署大量智能化的终端装置,但这些终端收集到的资料,最终还要为人类服务,这就引发了人和设备之间的互信疑虑:人类要如何信赖设备,设备要如何取信人类,设备和设备之间如何彼此确认数据是正确、而且不会被窜改。
物联网的数据传递与交换,一出乱子,可是会搞出很多人命的,相信不会有人希望自己家中的物联网装置被黑客入侵乱搞而且“被自杀”,例如晚上睡觉窗户全关所有家电浴室瓦斯炉热水器都开到最大活活搞死你的荒谬场面。
为何需要商业模式?
接着,通过物联网取得数据之后,例如我家现在的温度是多少,农地里面的农作物现在生长状况如何,从数据采集、数据分发、数据转化为有意义的信息,一路到多个主体之间分享数据,就涉及了所有权、使用权、价值的分配,衍生出一系列“信用”和“价值”的议题。
收集到一大堆数据是一回事,你要如何让这些数据产生相对应的价值,并有信用基础、商业模式和生态系统去推动其运行,那又是另一回事。难道这几年下来,做好放在那边却长期乏人问津的“IoT平台”还不够多吗?
当今数字货币的荒谬之处
很幸运地区块链就是踢开这2块挡在路上石头的最佳解答,确保数据的可信度与安全性,并赋予数据价值,将其转变为可计价的数字代币 (Token),让物联网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产出的巨
大数据
,成为此代币的信用基础,而不是仅浪费地球资源虚耗庞大的“挖矿”电力,而且除了数字货币之间的兑换,还没有可以交易的“商品”可买,完全违背了货币本质“降低交易成本”的初衷,这真是数字货币最大的荒谬。
很多技术宅往往对“商业”嗤之以鼻,抱持不屑一顾的轻蔑态度,但请动脑想想,今天像日本动漫画产业与同人商品如此风行全球,背后支撑其发展的,绝对不是关在家里的御宅族,而是推波助澜的“商业化”,天底下所有产业的兴盛,也同样有迹可循,要理解这么简单的道理,真的一点也不难。
区块链技术的4个发展阶段
现在谈到区块链,大多数人只会想到比特币和以太币,但区块链并没那么简单,虽众说纷纭,大致上可定义为以下4个发展阶段。
区块链1.0:
对北极熊不太友善的比特币。
区块链2.0:
以太坊的智能合约。
区块链3.0:
实现炼和炼之间的融合与互通,进而进行跨炼合约。
区块链4.0:
打造物联网区块链,数字资产来自实体世界的数据,区块链建立物联底纹层的互信,填补信息使用的信任机制。一方面建立物联网生态,另一方面建立商业模式和经济型态。创造可信任的物联网区块链生态体系。
成功的产品绝非只靠技术就能跃进
融合区块链之后,物联网的发展就从此一帆风顺?当然不是,世上任何推广成功的产品与应用,从来就不是单单仰赖“技术”即可功德圆满。
假使三十年前没有OSI七层模型,互联网的演进,根本不可能如此迅速。缺乏“框架 (Framework)”,也就是所谓的国际技术标准,大家都在“多样少量”,没有经济规模,再多的新创公司都会壮烈牺牲。毕竟物联网覆盖了整个世界的信息交换需求,如果没有一个联盟或生态体系,大家都在单打独斗,无法集中资源,确实的落实应用,只会让深奥幽玄的技术,停滞于天马行空的想象。
少了框架,就像少了设计图的房子,空有砖块和水泥,你还是无法万丈高楼平地起的盖起一栋稳固的高楼。
国际间长达4年的规格之争
历经长达4年多的规格战争,2017年底由中国推动、德国与瑞典协助的ISO / IEC 30141「IoT参考架构」(IoT Reference Architecture),通过了国际标准草案投票 (DIS),也正式将中国的「六域模型 (six-domain model)」国家标准GB/T 33474-2016,拱上了物联网区块链的浪头。而六域模型就扮演着类似三十年前OSI七层架构的角色,对物联网未来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这种“国际标准”究竟如何成形,美国日本韩国如何拼命阻挡中国的提案,背后暗藏了多少大国私下角力与权力斗争的“国际战争”,很可怕,不要问。
那已经有相对应的实作?
2017年五月启动项目、十月通过中国国家工信部区块链技术测试的「SDChain (Six-Domain Chain)」是ISO / IEC 30141全球第一个实作,基金会设置于新加坡,其数字代币SDA (Six-Domain Asset) 在2018年1月8日开放交易。
ISO / IEC 30141定义的「六域模型」和SDChain打造的「六域炼」,前者是物联网与各行各业融合的方法论,后者提供更强固的去中心化公有炼底层,并建立实际的应用与社群。
至于SDChain项目发起人与ISO / IEC 30141规格制定主编辑那「神奇的巧合」,请自行跪求Google大神,在此不便撰述。
物联网的共识算法,真的非得要区块链不可吗?
这是一个高度争议性的话题,尤其当“无区块分散账本”的IOTA受到众人关注后,区块链与DAG (Directed Acyclic Graph,有向无环图) 之间的优劣,一直不断的被众人关注并评论着。
从账面上来看,相较于区块链,DAG不受制于区块体积与工作量证明 (POW),免交易费,较能节省带宽与耗电,理论上有更强的规模延展性,但也有双重支付确认与缺乏传统意义上的「共识」等疑虑,而被取消的交易费,在实务领域也被视为提升区块炼安全性的重要环节,因此这些特性可能限制其应用范围。历史的教训已经证明,如果学术上已存在争论,那实际应用上问题只会更多,这些都有待时间证明。
此外,受到炒币歪风的不良影响,这年头的舆论已经被扭曲成“谁看起来比较炙手可热,谁的数字货币价格比较高,哪种技术就一定比较先进”,但重点是生态,而不是货币,应由应用场景决定共识算法,能不能「挖矿」就更不值一哂,这对人类一点贡献也没有。
物联网正处于迎接黎明前的黑暗
从物联网概念被提出,一路到区块链因比特币而爆红,区块链逐步展现了可解决物联网宿疾的潜力,直到国际标准问世,提供可遵循的总体架构框架,足以帮助各行各业真正厘清物联网是什么,就这样,足足耗费了近二十年的光阴。
看的更远,从三十年前的OSI模型,直到今天的六域模型,这三十年过程是“沟通自动化”转型到“执行自动化”的时代,人和物、物和物之间将会自动沟通,互通有无。我们可预期的“一万亿”联网设备,如何管理?如何改善生活?如何创造财富?这才是当代最大的挑战。
此时此刻踏入物联网产业,并有能力提供完美解答的企业,将有机会成为未来的科技巨头。各位科科也许将有幸躬逢其盛,亲眼见证到物联网改变你我的生活,以及新科技霸权的诞生,在踏出黑暗、准备迎接黎明的当下,值得拭目以待。
下载
(14.23 KB)
2018-12-31 21:22
图片附件:
羿戓LOGO.webp.jpg
(2018-12-31 21:22, 14.23 KB) / 下载次数 1439
http://bbs.eccn.com/attachment.php?aid=49072&k=97d1e1eeed33f7d4760e3bfe6d28a381&t=1732381733&sid=wqNmmh
欢迎光临 电子技术论坛_中国专业的电子工程师学习交流社区-中电网技术论坛 (http://bbs.eccn.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