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人工智能时代的智能机器人发展问题分析(二)
[打印本页]
作者:
eaoogle_WSN
时间:
2019-7-5 06:43
标题:
人工智能时代的智能机器人发展问题分析(二)
三、我国智能机器人发展具备坚实基础和相对优势
(一)国内机器人市场规模与需求潜力十分巨大
首先,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从2013年起一直稳居世界第一,2016年中国市场机器人供应量达到87000台,是第二名韩国的两倍,预计2020年中国市场在全球范围内所占比重将超过40%。其次,我国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市场潜力正在快速释放,分别保持着25%和15%以上的增长速度,在老龄人口增多、可支配收入增加等因素刺激下,我国今后很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服务和特种机器人消费市场。最后,我国多个机器人应用细分领域的需求潜力十分旺盛,2016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平均每万人名工人对应机器人数量)约为68台/万人,而排名第一的韩国密度为631台/万人,此外在物流、医疗、安防等领域的机器人供给能力也远远落后目前的市场需求。
(二)人工智能关键技术能力跻身国际先进水平
据羿戓技术文件编制所了解,在国际范围,美国和中国是人工智能技术领域表现最为活跃的两个国家,据《全球人工智能专利资源发展概况》,美国和中国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分别约为35000件和34000件,而日本、韩国、德国等其他主要国家的专利数量合计才40000件左右。国内以科大讯飞、百度、阿里巴巴为代表的技术型企业和高校、研究机构共同创新,助力我国在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群体协同等尖端研究领域与国际领先水平并驾齐驱,为我国智能机器人发展奠定坚实人工智能技术基础。
(三)机器人产业基础和发展水平实现稳步提升
我国机器人产业链条完整,涵盖精密减速器、伺服系统、智能传感器、本体加工与系统集成解决方案等上下游产业,涌现出绿的谐波、英腾威、速感科技、新松、广州数控、科沃斯、优必选、明匠智能等一大批优秀企业。在龙头企业全力带动和地方政府积极扶持下,国内初步形成了东、南、西、北四大产业集聚区,包括起步较早的长三角地区、数控产业强的珠三角地区、积极引进外部资源的华中和华北地以及具备科研人才优势的环渤海地区,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与之对应的是,国产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市场份额近几年表现也十分亮眼,2015年国内市场国产工业机器人占比约为31%,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场70%的份额被中国大疆占据。同时,薄弱环节的国产化也取得显著进展,例如绿的谐波减速器产品已得到国际认可,产品水平达到甚至超过哈默纳科同类产品;北京天智航公司与积水潭医院联合开发的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也填补了领域空白。
(四)新兴力量正在成为加速产业发展新动力
国内各领域领先企业在应用需求和转型需求的驱动下,纷纷从产业下游的应用端向上游延伸,开始涉足工业机器人业务,家电企业格力投资成立智能装备子公司,自主研发工业机器人;电子企业小米推出扫地机器人实现智能服务机器人布局;互联网企业京东成立X事业部,专注物流配送无人机及仓储机器人的研发应用。而金融市场对智能机器人的关注度提升也驱动资本优势向产业发展力量进行转化,一是国内企业走出国门进行海外投资并购,行业内企业埃夫特通过构收购意大利CMA和EVOLUT公司来提升自身技术能力,行业外企业美的则通过控股库卡来向机器人行业进行渗透;二是国内资本青睐机器人产业,2017年年初至今,新三板上的近百家机器人公司中,有32家公司提出了总额接近23亿元的融资计划,全新的“独角兽企业”呼之欲出。
四、我国智能机器人发展仍然存在关键短板与瓶颈问题
(一)基础技术能力与研发设计经验欠缺
相比国外先进水平,我国在设计开发方面理念和工具相对落后,仿真分析应用不够深入;在工艺水平方面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不高,容易受到人员素质和管控能力影响;在产品可靠性方面则由于经验积累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等因素,更是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品牌形象和客户口碑往往不如国外产品。事实上,我国在减速器、伺服电机等核心零部件领域受制于人的局面就主要是因为在设计、工艺和可靠性方面的差距所导致的。另外,对产品质量的提升而言,需要大量的经验积累,进行反复的产品型号迭代,才能够持续满足用户需求,并不断强化自身能力水平。国外知名机器人企业普遍拥有数十年以上发展历史,产品早已形成谱系化发展,而国内企业则涉足机器人领域时间短,产品种类少,销量也远远落后竞争对手。经验欠缺和产品缺少迭代也反过来造成了产品性能上的劣势,例如,发那科重型机器人负载已经高达1.3吨,而国产机器人目前最高负载只有500公斤。
(二)产业竞争能力相对薄弱
总体上看,我国机器人领域欠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龙头企业。一是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太少,根据工信部2016年初调研显示,国内约800家机器人企业中,超过90%年产值在1亿元以下。二是国内龙头与国际龙头的体量差距太大,ABB集团市场价值高达490.97亿美元,而国内新松在创业板的市值折算后约为46亿美元,尽管ABB业务不仅仅局限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但是企业规模所带来的优势仍然具备。三是企业综合竞争力相对不足,国际领先机器人企业大多走生态化发展道路,打造平台化的体系优势,发那科用FIELD System数据平台打造跨界协同生态,Universal Robots用开放设计平台UR Caps构建行业内部创新生态,而我国机器人企业目前生态能力不足,大部分尚停留在协会、联盟等传统合作模式上。
(三)需要警惕泡沫化风险
尽管当前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已经适逢其时,但是仍然需要清楚的看到,地方产业发展的过度规划和企业的低水平建设带来产能过剩和虚假繁荣将有可能导致整个产业存在泡沫化的风险。各地产业园规划的产值和产能明显超出市场需求,例如重庆、南京和广州均规划2020年产值超过1000亿,然而根据GGII预测,我国2020年整个机器人市场产值只有1000多亿。另外,从资本的角度进行分析,我国智能机器人融资一度呈现火爆场景,2015、2016年机器人投资数量达到顶峰,分别达到22和24起,但随着大众关注度转移至人工智能、区块链滞后,2017年投资案例数量开始明显回落,仅有15起,侧面证明智能机器人市场存在炒作空间。
五、我国智能机器人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是把握机遇、发挥优势,抢占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战略窗口期,从应用端牵引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当前技术更新、市场变革和格局未定的发展机遇,凭借前沿技术和市场规模的相对优势,综合发挥政策体制优势,做大做强本土智能机器人产业。
二是利用机遇、克服问题,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和新应用领域布局,实现换道超车。避免在传统弱势领域与国外先进水平竞争,瞄准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方向,聚焦当前处于并跑或领跑的领域进行发力,构筑和巩固自身竞争优势,实现换道超车。
三是化解挑战、强化优势,构建平等互利合作生态,强化自主知识产权竞争能力。充分发挥市场需求和资本规模优势,积极与国外领先企业开展合作,快速提升自身技术水平与产业能力。进一步加快智能机器人产业国产化进程,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产品牌。
四是直面挑战、正视问题,补短板与筑基础协同发力,促进产业发展水平稳定提升。清醒认识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充分汲取自身发展经验,小步快跑,不断夯实产业基础,促进产业整体水平提升。
下载
(14.23 KB)
2019-7-5 06:43
图片附件:
羿戓LOGO.webp.jpg
(2019-7-5 06:43, 14.23 KB) / 下载次数 1505
http://bbs.eccn.com/attachment.php?aid=49527&k=fed14e409a861a9cf8a6d54cf1f2a617&t=1732692648&sid=jbEXqQ
欢迎光临 电子技术论坛_中国专业的电子工程师学习交流社区-中电网技术论坛 (http://bbs.eccn.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