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品 | 文库 | 方案 | 视频 | 下载 | 商城 | 开发板 | 数据中心 | 座谈新版 | 培训 | 工具 | 博客 | 论坛 | 百科 | GEC | 活动 | 主题月 | 电子展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学诚法师北大百年讲堂谈“中国佛教教育”

学诚法师北大百年讲堂谈“中国佛教教育”

  资料来源:龙泉之声原创    作者: 龙泉之声     时间: 2011-10-21
  2011年10月20日上午10点,学诚大和尚受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北京大学佛学教育研究中心邀请,在北京大学百年大讲堂多功能厅作了《中国佛教教育概观》的讲座。本场讲座是北大“虚云讲座”第12讲。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佛教与道教教研室主任姚卫群教授主持讲座;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副系主任、宗教文化研究院副院长、佛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李四龙对讲座进行点评。
  姚卫群说:“今天,北京大学佛学教育研究中心举行‘虚云讲座’,我们荣幸的邀请到中国佛教界著名法师——学诚大和尚来到我们北京大学做这次学术演讲。学诚法师现任中国佛教协会驻会副会长、中国佛学院副院长、北京龙泉寺住持,同时兼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副院长等职务。”
  学诚法师开篇对“中国佛教教育概观”这个主题做了深刻论述:概——概括、概况;观——观察、看法、想法。宗——宗门;教——教下。天台、华严、唯识、中观这些都是教下;禅宗——五家七宗,宗门。很多人觉得“宗”字很难理解,也正因为这个“宗”很难理解,所以宗教有一种神秘的色彩,呈现出不同于世俗社会的地方。宗,佛教划分出“不可思议”的一些境界。所谓“不可思议”是指我们眼睛看不到的,而且不是语言能够表达清楚的,也不是我们自己的想象力能够想象得出来的,但大家又很关心、重视,大家又非常希望理解、了解的东西,比如“生从哪里来,死往何处去?”这样一些涉及到生命的问题。对于这样问题,佛教有自己的说法,这些说法就是教。“可思可议”的就是“教”,“不可思议”的就是“宗”。
  宗教在“宗”的部分,在不可思议的部分,纯粹是人精神上面的一种境界。只要能够表达得出来的、让大家理解的东西,完全就是一种理论。佛教三藏十二部——浩如烟海的《大藏经》都是理论,理论能用逻辑推理分析。理论的目的是让大家体会、领悟佛教根本宗旨。信仰的因素、信仰的宗旨为理论,从理论再到社会实践,宗教徒的行为、宗教团体、宗教建筑、宗教活动、宗教种种参与社会的事物,这些部分同社会发生的关系,对社会做出回馈,同时也可以对社会产生积极正面的社会作用,但也会有负面的东西。这些负面的东西是因为宗教徒自己的行为与我们社会的公共行为之间的一些关系引起的,就是我们常常讲的宗教事物。这些都要通过法律来规范,通过政策来引导。
  佛教是非常注重教育的,教人直至成佛这个过程的教育。佛就是完人,是人格的完善圆满,是佛德智慧的圆满。佛教告诉我们要懂得人生命的真相,或者人生实相、诸法实相、人生真相,是让我们能够有一个很好的认识人生、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法。一个法师对信徒的开示,一个老师对学生授课,如何让信徒,让学生能够听得懂,听进去,听完了能受用,这非常重要。我们可能在学校里学了很多知识,如何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拥有人生智慧?智慧才能使用、转化我们的知识,成为我们的行动,成为我们的创造力。智慧从哪里来?
  

  过去禅门里边的一位法师对师父说:“我跟你出家修行这么多年,你没教我什么。“师父带弟子一起去厨房,把米拿出来放到锅里煮,让徒弟去烧火。一个小时后,米饭煮好了。师父对弟子说:“我已经把佛法传给你了。”弟子莫名其妙,问:“让我烧火怎么把法传给我的?”生米煮成熟饭就是佛法。为什么生米会变成熟饭呢?参起来,里边是很深的道理。反过来看,如果不是米肯定不能煮成熟饭。米是因,因要正确。同时,过程也必须正确,火候也要恰到好处。最主要是要发心,你要去煮,要去烧火,还要很清楚做饭干什么,做给谁吃,米从哪里来。
  佛教中吃饭时要念三句话: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愿度一切众生。这是吃饭的目的。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人想吃饭的目的。吃饭为了享受?吃饭为了解除饥渴……很显然这不是我们吃饭的目的,至少不是主要目的。佛法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能让自己悟出来。只有自己真正悟出来,那才是自己的智慧。听别人给我们讲的,那都是一种知识,一种理论,一种经验。别人的经验不一定在你的身上用得了,每个人的经验是不同的。经验随着时间、空间、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随着这些的不同而不同。只有自己真正有了这方面的悟性,有了这方面的觉悟,我们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智慧,而不是用佛教上的一些名词概念来分析世间法,来套用,来分别世间的一些现象。说教的话起不了作用,产生不了影响,对人的生命不会有改善。

  

  佛教告诉我们如何来处理烦恼,烦恼跟智慧是相对的。我们没有智慧是因为我们有烦恼。佛教不是不承认我们人没有烦恼,而恰恰承认我们人有烦恼。六个根本烦恼,二十个随烦恼,八万四千个法门,八万四千个烦恼,非常非常多的烦恼。这些烦恼怎么办呢?需要佛法对治。《中观论》中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世间上万事万物都是因缘所生法。比如我们今天这堂讲座,李四龙教授请我来,大家也发心来,我刚好今天有时间,这个多功能厅又刚好有空闲,这场讲座才能完成。这是因缘所生法,缺一个因缘都不能成。“我说即是空”,这场讲座是这些因缘组合起来的,众缘和合的,时间到了大家回去了,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工作的工作,就是空。“空”不是说不存在,而是说它在变化的这样一个过程。“亦名是假名”,比如我们今天这场活动没有演讲前,很多人就知道了,演讲时大家在听,演讲后很多人还会记住,这个是一个假名了。 “亦是中道义”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如何正确的认识这场活动、这场讲座。这就是告诉我们非常系统、非常完整、非常正确认识问题的角度和能力,是不会偏离一点的,执著一点。这样的话,我们生命当中就能够有一个中心;我们的生活更加有活力,让我们在生存方式方面有更多的选择。就不会觉得我们的人生很单调,或者说自己很多问题解决不了,等等。
  实际上,我们的很多烦恼、很多问题都是因为我们的固执造成的。固执就是自己不想去改变。我们国家改革开放,改革就是改变,改变才能发展;开放就是要包容。北大讲包容的精神,佛教也讲包容。佛法智慧可以用到我们学习上,用到我们的工作上,用到我们的生活上,乃至可以用到我们的身心健康方面。各方各面都可以用到佛法,而不是说一定要坐到禅堂里、坐到念佛堂里才可以用到佛法,那是少数出家僧侣专门修行。佛法如何转化成一种善的力量来回馈社会,来惠及我们这些信教的群众,要做的工作还是很多。这些工作都是跟教育有关系的,需要透过教育手段实现。我们过去也叫“教化”,“教化无量众生”,教育比较好懂、好理解。

  

  学诚法师从中国佛教教育的目的、对象、内容、方法、历史意义及现代意义及发展现况六方面来阐释这一主题。佛教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文化,佛教还是一种教育,是生命的教育。佛教是一种系统、完整的生命教育。教育可以分成四个部分:家庭教育(家教)、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宗教教育。
  学诚法师的讲座让听众穿越时空,进入智慧隧道,探究生命真相,寻找生的真谛,坦然面对生死的问题。佛教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宗教,它有明确的生命终极目标、阶段目标和辅行目标,教育对象涵盖所有生命,彻底平等。佛教传入中国后,与本土的儒道文化深入融合,并又与近现代的西方文化结合,教育内容更加广博,教育方法丰富多彩,对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社会产生重大影响,未来会朝着社会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对中国文化建设、世界人类和平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编辑:留白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