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857010
|
10月27日消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去过2010年上海市世博会的人也许还记得手机门票、电子门票,检票入园时,世博会的电子门票无需接触、无需对准即可验票,持票人只需手持门票在离读写设备10厘米的距离内轻松一刷,便可顺利通行。事实上,正是上海世博会门票采用了RFID技术,门票内含一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博芯”,记录着参观者资料,并以无线方式与遍布园区的传感器交换信息。
在世博食品供应中也全面运用RFID电子标签技术,实现了食品的安全信息全程溯源。进入园区的蔬菜、水果、水产品、蛋等初级产品及配送的餐饮半成品等,包装袋上都将戴上RFID标签,这个标签储存了种植养殖企业或生产单位、品名、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在专供世博食品的物流货车上也配备相应的RFID设备,对装载冷藏、冷冻食品的车辆配备RFID等温度连续监控设备。在食品进入园区时,工作人员通过手持式RFID读取器,就能在现场快速追溯食品和原料的来源。
在车辆交通安全方面,世博会主办方采用了RFID技术的驾车安全管理系统,这套系统具有车辆和驾驶员电子证件双卡配对、过车自动检测、图像触发抓拍、车牌图像智能识别、自动放行、黑名单布控及即时报警等功能,为世博会区域车驾安全提供了坚实得保障。
此外,RFID技术还广泛应用于世博会的物流配送、证件管理、导游机、机器人、RFID手环和rfid智能图书馆等诸多方面。
在物联网广受关注的时代,上海借世博会赢得了一个巨大的推力,RFID在世博会中的实践经验对全国着手布局、积极推动RFID产业的发展的城市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借鉴。RFID随着物联网的春风潜移默化的融入到规模宏大的城市应用之中,在参与、呈现、融合与体验中引领着多城市、多行业和多企业之中RFID的成长,孕育着预期之内与预期之外的RFID的普及,为发展民族的甚至世界的RFID力量摸索新的道路。
上海市科委总工程师陈杰曾对上海世博会中的科技盛宴这样表示:包括RFID系统在内的很多科技成果通过世博会的展示将进一步走向市场。市场化和产业化是业界一直以来对RFID发展进程的一个期待。毋庸置疑,每年的重大活动都为RFID的应用创造了商机,这成为了一个相对固定的RFID应用市场,此次世博会的筹备过程中,已经有若干厂商基于政府层面的拉动和企业自身实力接受挑战,取得了RFID的投资回报,特别是上海和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在为世博会做出贡献的同时也赢了自身RFID产业的发展。
上海RFID与物联网产学研联盟秘书长王东博士看来,在世博会的每一个场馆里,实际上,把环保的各种技术,信息技术, 包括一些城市管理的理论和技术综合应用于城市的交通物流、制造、教育卫生等各个领域,展示了一系列的成果,如果把这些成果、场景单个应用的场景,在医疗应用的场景、在交通应用中得场景都汇总在一起,变成一个全新的图,就会看到这就是我们未来城市的一个蓝图,这实际上就是智慧城市的蓝图。
我们是RFID产业链中的一环,我们从RFID角度去看待EFID与物联网的关系,EFID与智慧城市的关系,它们之间是什么样的路径,我相信搞无线传感网、WASN、视频监控、嵌入式系统的,它们也会勾画一条路径,如果你把每条路径都探索一遍,就会发现把现在的RFID技术、物联网技术和产业以及智慧城市之间就可以完整关联起来。RFID表示货物是谁的货物什么货物,通过GPS表明这个货物目前处在什么位置,通过传感器表示这个货物处在什么状态,然后通过视频监控告诉这个货物是怎么样被操作的,这四种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原来都是独立的,现在物联网的应用,在智慧城市的应用中,就把这些技术集成应用,集成应用实现了物流供应链的可视化。全程都可视化了就对物流放心了。
王东认为,无论是物联网的提出还是智慧城市的兴起,对RFID的产业链企业研究机构都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可能会带动我们突破技术和产业链的瓶颈,走到一个更高的阶段。单个技术在物联网和智慧城市这样一个集成应用的环境下,首先是把单个技术提升了,再次就是真正的实现了我们的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教育、环境全都智慧了,那就意味着城市也智慧了。
上海:rfid电子标签产业链基本形成
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我们经常要穿越“人墙”到公交读卡器前去刷卡,但在不远的将来,市民只需将安装有电子标签的公交卡随身携带上车,便可双手插袋轻松刷卡。上海坤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超高频电子标签芯片,是全亚洲第一款通过该官方认证的超高频电子标签芯片,也是全球符合该行业国际协议的芯片中容量最大的芯片。公司负责人介绍,该芯片的最大读取距离达到10米,数据保持时间最少有10年,数据擦写次数最少可达10万次。因此,如果将这款芯片植入公交卡中,人们再也不需要在上下班高峰时,突破公交车内的重重“人墙”挤到公交读卡器前去刷卡了。
业内专家认为,RFID技术作为物联网重要的关键技术之一,经过“十一五”的战略规划,我国在关键技术及应用推广上取得了重大的成果。行业数据统计显示,我国RFID市场规模已位居全球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英国,预计今年产业收入将超过120亿元。当前,面对西方发达国家在RFID技术上的先发优势,以及规划抢先、标准抢滩的挤压与刺激,未来5年也是决定我国RFID技术应用发展能否自立于世界先进国家之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电子标签与物联网技术是继条形码技术之后,变革物流配送、产品跟踪管理模式及商品零售结算的一项新技术。它结合了现代微电子、网络、计算机、自动识别等多项技术,通过电子标签可以实现全球物品信息自动识别和实时信息共享,改变生产方式,在现代物流业、现代仓储、政府管理、安全防伪等领域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因而受到各国的关注与重视。
电子标签及物联网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最近的3-5年内将快速进入物流业、现代制造业甚至零售业,根据国际权威机构的预测,电子标签及物联网产业在未来几年将形成爆炸式成长。
王东博士介绍:事实上,国内的RFID产业,早在2000年就开始发端,在2003年,上海市科委就开始大规模的支持RFID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2004年,第一次有政府科委支持RFID重大专项,RFID芯片、读写设备、中心件;还有RFID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四个领域组成的重大专项的研发;2005年9月27日,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支持下,设立《上海电子标签与物联网产业联盟》,当时由上海市科委陈克红负责,主持了一个联盟仪式产;当时上海市副市长 闫敏琪 为我们揭牌;2006年,经过努力,以上海张江集团为依托,在上海张江沟壑建设了有国家科技部批复的国家RFID产业化基地,这是目前国家唯一一个RFID产业化基地;同时我们上海一系列专家,包括复旦、交通等都参加了国家科技不主持的《中国社会识别技术政策白皮书》的编写,这个白皮书是2006年在北京有四五个部委联合发布的。
经过一系列的研发,从2007年到现在,上海在RFID已经进入了应用开发及实际推广阶段,其中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如医药、宠物管理、轨道交通单程票、动物源食品安全管理、制造以及与安全有关的如移动式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烟花爆竹安全管理等方面,支持RFID在各行业的应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据悉,作为目前中国唯一的国家级电子标签产业化基地——国家射频识别产业化(上海)基地的依托方,浦东张江还在全国率先建立起上海张江电子标签应用测试公共服务平台和电子标签应用展示中心,推动电子标签技术向手机SIM卡等和普通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逐步延伸,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目前,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目前已经集聚物联网相关企业近200家。同时,作为目前国内惟一的国家级RFID产业化基地国家射频识别(RFID)产业化(上海)基地的依托方,上海张江已经形成较完整的RFID产业链,聚集了一批芯片设计、标签和读写器研发生产以及系统集成等产业链关键环节上的重点企业,并逐步显现出前所未有的聚合效应,正为上海创建智慧城市提供强大“驱动力”。
在世博效应的带动下,今后以RFID技术为主导的电子门票有望逐渐成为一种主流应用,该趋势将为中国RFID产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而随着RFID技术的广泛应用,“物联网”、“智慧城市”也正加速从概念走向人们的现实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