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品 | 文库 | 方案 | 视频 | 下载 | 商城 | 开发板 | 数据中心 | 座谈新版 | 培训 | 工具 | 博客 | 论坛 | 百科 | GEC | 活动 | 主题月 | 电子展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中国3G和后3G发展“战略”研究2

中国3G和后3G发展“战略”研究2

2、 成本
  成本是商用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决定因素,特别是和过去同质化的业务。人们对小灵通以及CDMA技术上的优劣讨论得太多了,其实他们在进入市场中的业务是和过去基本同质化的移动话音业务,在这种情况下成本就成了几乎唯一的决定性因素。联通CDMA最初试图利用其绿色环保的技术优势定位于高端市场,但是事实证明人们选择CDMA的理由最有效的因素还是价格。其实小灵通的绿色环保并不亚于CDMA,但却一开始就很清楚地定位于中低端市场。
  成本表现为3个方面:起步价格(或者叫最低消费、门槛价格)、单位商品价格和性能价格比。从电信业务的普及角度来说,三个价格的影响方向是不同的。
  对于新发展的用户、特别是对该用户来说完全是第一次使用的业务,起步价格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一个用户接受的门槛。起步价格是一个用户要享受某个业务最低必须付出的价格。例如,短消息起步价格是单向0.1元,而移动电话的起步价格是双向每分钟0.4元。其实从电信技术性能价格比的角度来看,如果以统一的每单位流量产生的电信业务价格计算,短消息价格流量之比(以平均每个短消息100字节计算)大约为1000元/MB,而移动电话的价格流量之比(以9600bps码率计算)大约为11.2元/MB。因此,从网络流量角度考虑,事实上短消息要比移动电话业务贵大约90倍,但用户为什么却感觉短消息便宜而纷纷使用该业务呢?其原因在于短消息业务起步价格更低,并且单位商品价格也更低。
  单位商品价格在很多时候与起步价格是一样的,但也不尽然。例如,移动电话单位商品价格是按照每6秒计算的,但起步价格是按照1分钟的话音业务量计算的。单位商品价格是用户考虑长期使用该业务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性能价格比是从最后总量上来看用户所付出的总价格与他所获得的总业务服务量之比。性能价格比对于使用业务量非常大的用户是影响最大的。为了抓住这些大客户,运营商往往通过与业务使用量相关的价格折扣,使性能价格比低于单位业务商品价格。
  从商品营销的成本规模规律来讲,任何新商品进入市场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最初商品刚刚推出时开发费用要摊进去,同时规模又非常小,这使得单位商品价格非常高;价格高又反过来抑制消费者的接受;当市场规模逐渐扩大,开发费用逐步收回,规模大使器件成本下降,从而单位商品价格下降;价格下降反过来刺激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这个过程是任何新商品进入市场都必须面对的,而不仅仅是3G。
  3、 业务成熟性
  业务成熟性对于新业务来说是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业务成熟性不仅仅包括业务支撑技术本身的成熟性,而且包括业务环境和市场环境的成熟性。对于一个新业务来说,就算技术上和成本上都没有问题,即便是要让广大的消费者认可这个业务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无论多么好的技术和业务,它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夜之间普及到全社会的。新业务的宣传往往最好的途径是用户之间的交流传递。现在只是在通信行业内部把个3G炒得天翻地覆,但是到大街上去问问那些对3G具有最终话语权的老百姓有几个人知道3G到底是个什么东东呢?一些媒体做过的测试结果是90%以上的人不知道。我们不仅仅要从技术的角度看问题,而且应当从营销学的角度来看问题。3G无论好到什么程度也都只是一个商品,而不是一个神器。只要它是一个商品,社会大众消费者接受它都会遵从普通商品营销学基本规律和营销过程的约束。
  4、发展3G是一个过程,并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由于网络业务不象面包等可以任意由消费者独立消费的商品,他是需要成对消费的,这使得网络业务的发展更加受到过程的约束。梅特卡夫定律指出了网络业务对于发展过程的依赖:网络的价值量与接入网络的终端数量的平方成正比。它揭示了电信网络发展的关键在于普及,即通常所说的“规模效应”。这样,当最初终端量很少时,用户接入的价值也越小,发展就越困难;随着终端用户的增多,网络价值量也急剧增加,从而新用户加入的价值也越大。很多电信业务的发展,特别是那些历史上发展状况最好的业务,其用户增长在相当长的时期里都表现为非常规律的指数增长特性。例如,互联网用户初期表现出很好的每6个月翻一番、移动电话用户初期大约每年翻一番等等。
  因此,只要我们回顾一下所有电信历史上发展得最好之列的业务,都会发现一个漫长的普及过程:ADSL在中国从1997就开始进入市场了,都6年过去了,直到现在还没有超过1000万用户量;小灵通从1998年进入中国市场,到现在才达到2000多万。还有互联网、移动短消息、模拟移动电话、GSM等等都是经过至少5年甚至10年以上的发展过程。联通CDMA其实已经是用户发展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奇迹了,最初用户增长的速度是3个月翻一番,但到现在增长率受到整个通信市场增长的约束而进入平稳发展阶段,即使这样联通依然感觉CDMA发展不能满足其要求,因为CDMA是突然之间新建的一个庞大网络,有非常大的财务平衡要求。事实上对于用户来说CDMA并非属于新业务,而是与GSM大致属于同质化的业务,CDMA的增长是以GSM增长的降低为代价的。而那些发展一般化,甚至是失败的业务就更不用说了。
  上述业务都是电信历史上发展最成功的,甚至其发展速度之高、之成功可以用“疯狂”、“爆炸”、“狂增”、“暴涨”等等这样极端的词汇来形容,但即使是这样属于最成功之列的业务也没有一个其发展速度能够象人们对3G所寄予的希望那么高。
  而3G在业务上与过去相比却又有着非常大的跳跃,这使得其业务的成熟过程需要消耗的时间更长。例如移动定位业务,需要电子地图等等业务环境的支持;MMS、点播类业务、游戏类业务需要内容商和彩屏手机普及的支持等等。
  有人预计2006年中国就会有1亿左右的3G用户,很难令人信服这类预测的依据到底是什么。即使按照电信历史上发展最快的互联网那样每6个月用户翻一番的速度发展,以10万用户为基数要发展到1亿用户没有5年以上的时间也是根本不可能的,而如果以移动电话最好时期平均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发展,这个时间会拉长到10年!
  需要清楚认识到的是:互联网用户6个月翻一番的发展速度是在业务“免费”提供,其大量的投资几乎完全依靠股票市场和风险投资,而资本市场形成了一种非常反常的以“亏损越多越光荣”、以“点击率”代替“销售额”、以“市梦率”代替“市盈率”的奇特价值理念和投资理念的历史背景下获得的。在刚刚经历了互联网泡沫破灭的深重苦难之后,3G还能指望资本市场再这么“傻”一回吗?
  移动电话完全就是在已经发展了上百年,成熟到不能再成熟的固定话音业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有庞大的固定电话网络用户量为基础来解决梅特卡夫难题。它所解决的问题其实仅仅就是让固定的电话终端可以拿在手里到处走动而已。而3G有那么多全新的业务环境完善问题,其发展速度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否能够达到过去移动通信每年翻一番这样快的速度都是很值得怀疑的。
  在技术成熟性、成本和业务成熟性这3个条件上只要有一个存在问题,就会大大延缓业务发展的速度,不幸的是:目前的3G在这3个基本条件上都是有问题、甚至有严重的问题,由此可见在3G上人们寄予的乐观估计泡沫成分是何等的巨大。想在短期内达到上亿的3G用户完全就是异想天开。
  事实上,以上分析并不是什么深奥难懂的道理,无论是显意识还是潜意识中,人们也都已经普遍感觉到了这个问题的艰巨性,因此把3G业务的发展重新定位在话音上。但是,这样就能解决问题吗?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