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品 | 文库 | 方案 | 视频 | 下载 | 商城 | 开发板 | 数据中心 | 座谈新版 | 培训 | 工具 | 博客 | 论坛 | 百科 | GEC | 活动 | 主题月 | 电子展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PM2.5检测仪之系统揭秘2

PM2.5检测仪之系统揭秘2

我国首台PM2.5浓度实时监测仪器研制成功

“粒径××,粒子数××,粒普××,PM2.5浓度×× ”,通过电子触摸屏,工作人员每隔3秒就能采集一次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2.5和PM10)的浓度和粒径分布。3月29日,我国首台可实时检测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及粒径分布的仪器(LD310和LD320)在京通过了专家鉴定。

  据介绍,PM2.5作为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它的直径还不到人头发丝粗细的1/20,可直接吸入肺部,对人体健康和空气质量等有重要影响。由于国内一直缺乏PM2.5监测的核心技术,国外设备制造商纷纷抢占国内市场,在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和北京市相关科技计划的支持下,北京汇丰隆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单位进行了联合攻关,研发的LD310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攻克了空气动力学飞行时间光散射粒子测量核心技术,并采用喷口加速技术,不仅可以检测PM2.5的浓度,同时还能真实地反映大气气溶胶粒子在呼吸道内的沉积部位,更适合于研究气溶胶粒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LD320大气颗粒物散射光粒径谱仪攻克了粒子加速、光散射粒子测量等核心技术,可满足当前我国PM2.5监测体系建设和大气环境污染防控的重大需求。

  目前,LD310和LD320均已通过技术性能、环境适应性测试和应用试验,并完成了与国外β射线法设备的样机对比试验,各项性能指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

  鉴定专家组认为,这两台仪器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对突破国际进口技术和产品依赖、解决当前我国PM2.5监测体系建设和大气环境污染防控对动态监测设备的重大需求具有战略意义。

PM2.5监测设备选择进口还是国产?

“PM2.5被写进《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全国将开展细颗粒物监测”的消息,像一针网络清新剂注入各大论坛。广大网民在击节叫好的同时,关于它的细节追问似乎才刚刚开始:采购PM2.5监测仪器的庞大“市场蛋糕”由谁享用?监测设备用进口的还是国产的?区域联防联治会否成为PM2.5“写”上蓝天的掣肘?对此,记者采访了两会代表委员和会外专家。

  监测设备:进口还是国产?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2日表示,“十二五”期间,国内要建设近1500个PM2.5监测点位,前期投入将超过20亿元。

  “监测设备究竟进口还是国产?”不少网民建议“一定得买进口的”。可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说:“有些国外仪器并不好使。国外监测仪器各有缺陷,方法评价也需时间,难以在短期内得出一致结果。截至目前,尚无一种仪器能准确无误地测定PM2.5浓度。”

  “PM2.5监测主要有‘称重法’‘β射线法’‘光散射法’,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但不能全盘照搬。”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环保局总工程师包景岭说,监测方法不同、仪器不同都会造成数据相当大的差异。“在观测、分析和治理技术等方面,政府应多加扶持,注意考虑民族仪器制造业的发展,让我国的PM2.5监测和治理逐渐使用本土技术。”

  区域联防联治:是不是纸上谈兵?

  在一些高校的BBS论坛上,不少热爱环保的学生发帖称:“仅仅监测PM2.5能治本么?再先进的仪器也改变不了尘土飞扬,关键得看如何治理!”

  包景岭代表对此深表认同:“大气污染是一个区域概念,拿京津冀来说,一个气候条件控制下,肯定会互相影响。如果不实行区域联防联治,再怎么监测空气质量也白搭。”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