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华市场在华强北生存了逾15年,已经成为外贸商品潮流集散地。 周游 摄
“清仓大甩卖!”“年底搬迁清货!”的牌子随处可见,但这里却依旧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两个月前被一纸拆迁通告点燃的紧张气氛已经悄然被年味冲淡,商家们都在抓紧时间促销。
“听说拆迁又要推迟了,老板上个星期又和我们签了一年的合同。”陈小姐和丈夫一口气盘下了隔壁的三家店,她打算重新装修,再“搏”一把。不过,也并不是所有商户都签了合同,一些被此起彼伏的拆迁消息折腾多年的,经营状况又时好时坏的商家就选择了及时撒手。
这是一个小小的、用钢筋、塑料棚架搭建起来的、简陋的、不起眼的外贸市场,在华强北已经“野蛮生长”了超过15年。如今已经成为外贸衣物、首饰、影像制品的潮流集散地。
连“百度词条”里都有它的专门介绍——“对于不少年轻女孩而言,想要知道今年什么最流行,来嘉华转一圈就知道大概了,那些最时髦的单品都可以在这里买到。”这里销售的外贸商品已经销往全国各地,来淘货的外国人甚至比很多中心商务区都要多。这里,已经孕育了别样的经济形态与文化生态……
2011年11月,一纸通告打破了这里的宁静。
“为保证城市更新的顺利进行,从2012年元月1日起,商场将停止对外营业。”在过去几年里,这里拆迁的消息如同明星们的绯闻隔三差五地响起,然而大多数时候往往是虚晃花枪,小天地的人们心安理得地重复着前一日的营生。
两个月过去了,这个周末,嘉华市场仍旧人头涌涌,显然,元月1日的停业令又一次没能兑现。
来自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公示的信息显示,华强北嘉华市场所处片区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已于2011年4月批准。更新改造完成以后,这里将崛起一个多功能综合体建筑,成为华强北片区更新改造的新典范。
纷争多年,告别的时候终于到了吗?相持多年,华强北嘉华依旧是纷扰未了,欲去还留……
现状
3年来,拆迁每年都会喊一遍
“情况很复杂,不好说,也说不清楚。”记者先后前往华强北街道办和华强北管委会咨询相关改造进程,但始终没能得到一个满意答复。华强北管委会相关人员告诉记者,街道办成立后,城市更新改造的功能已经剥离到街道办去了,因此他们不方便说话。街道办相关人员则坦言,这块地方的改造是福田区和深圳市政府层面的规划,他们不方便谈。而联系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对方也只给记者发来了一张规划图。
它的官方名字叫“嘉华小商品市场”,但市民、游客或者“淘客”们一般都叫它“外贸街”,或者“老鼠街”。
圣诞旺季,嘉华市场前所未有的热闹,尽管不少商铺门口都贴着“搬迁大甩卖”、“合同期到,清仓大甩卖”……但这一片用钢筋塑料棚架搭起的,颇有乡土特色的外贸街的热闹程度和附近的茂业、天虹百货相比,也毫不逊色。
“终于要拆了,说了这么多次,这次终于要动真格了,原来说让我们12月底之前一定要搬出去,现在听说可以推迟到明年4月份,正好年末生意比较好,我们可以清一清存货。”一家专门售卖“crocs”的店铺老板告诉记者,自己早就不进新货了,这一段时间也在物色商铺,但还没有找到合适的。
“在这里这么多年,都习惯了,去哪里才能够找到人气这么旺的铺位呢?”老板叹道。
“紧张干嘛?现在哪里找不到店铺?看清楚了再去。”从事皮包生产和销售生意的黄先生在嘉华已经待了将近5年,开始的时候自己一个人来回奔波,现在妻子孩子都过来帮忙了。去年11月29日,商场方面给他拿来了一张承诺书,让他在上面签字,承诺12月31日前搬走。黄先生平淡地签了字。
据悉,嘉华市场所在地前身应该是嘉年印刷厂,其前身为深圳第一家三来一补印刷企业——深圳市印刷制品厂,成立于1979年8月,曾被誉为“深圳印刷第一家”。1997年,随着华强北商业街改造工程的推行,公司搬迁到了关外。
“老厂房留下来后,一些商家们看上了这块黄金地段地方纷纷进驻,多年下来,就自然形成了一片外贸商品集散地,久而久之就以其物美价廉货通东西之风吸引了南来北往之客。”华强北街道办执法队副队长李泳敏在和记者交流时坦言,关于嘉华的故事,自己也是从老华强北人那里听来的。
因为改造,嘉华市场取代了嘉年印刷厂,也同样是因为改造,这块外贸街也许又将被一个更为现代的城市综合体所取代了。
深圳市规划国委第一直属管理局今年4月发布了《深圳市上步片区第三单元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根据规划,华强北嘉华市场将建成以商品交易为主,电子信息产业配套服务为辅,多元业态混合的商业中心和高新技术服务中心,兼具商务办公、居住等功能的综合性单元,拆除重建范围用地面积为28242.79平方米。
其实,关于这一片市场的拆迁改造已经“传”了好几年。2009年4月,福田区政府曾向社会公示了一套改造方案,提出要以珠三角一体化和深港对接为契机,将该项目打造成“一基地、两中心”——华南地区一流的、中国知名的高档百货购物中心;集中华强北街道基层政府职能和工商税务治安等政府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公共行政管理服务中心;面向华强北电子信息产业的生产性服务企业集聚基地。
2010年,因大运会举办在即,为配合城市更新,小市场也曾传出过拆迁改造的消息。不过,由于小市场里商铺众多,利益主体诉求也各有不同,因此尽管规划公示了一个又一个,但嘉华小商品市场仍屹立不倒,火红至今。
这次会不会又拆不成了?“不可能,这次是动真格了,前几次虽然都说要拆,但从来没有让我们签订搬迁协议书的,这次是真签了,而且街道办也已经来动员好几次了。”好几个商铺老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候都给出了相似的答案:“听说还有一些住户和公司的补偿方案没谈好,谈妥就要开始动工了,毕竟这里是华强北黄金地段,怎么可以一直这样下去?”
“情况很复杂,不好说,也说不清楚。”记者先后前往华强北街道办和华强北管委会咨询相关改造进程,但始终没能得到一个满意答复。华强北管委会相关人员告诉记者,街道办成立后,城市更新改造的功能已经剥离到街道办去了,因此他们不方便说话。街道办相关人员则坦言,这块地方的改造是福田区和深圳市政府层面的规划,他们不方便谈。而联系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对方也只给记者发来了一张规划图。
这块坐落在华强北商业区,华强北路以西、振兴路以南、振华路深纺大厦以北的宝地,在此轮更新中,规划建筑面积达到200973平方米,包括住宅建筑、商业建筑、商业性办公建筑、商务公寓建筑等。改造中涉及商户、企业、业主众多,利益多元,各方都讳莫如深。
调查
来淘货的外国人比中心商务区还多
小晏到深圳工作不久就在同事的带领下熟识了嘉华,至此,嘉华成为他解决全身衣物的宝地。在一次与日本设计界教父黑川雅之的近距离采访中,黑川先生捏着他身上的衣角说:“我觉得你今天的搭配很协调,非常适合工作状态的你”。大师甚至还问他的衣服“哪儿买的?我也想去买一件!”
自上个世纪80年代香港的制衣业向深圳转移发轫,经过30多年的发展,借着方便顺畅的对内对外贸易渠道,深圳已经成为中国服装产业重镇,集聚了全国80%的服装企业和品牌。
短短几条“巷子”的嘉华市场,不仅在业态上是对华强北电子界的一个补充,更重要的是,在这几百家店铺后面,可以窥探出深圳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脉络。在这条充斥着减牌尾单、高仿名牌包以及外销礼品的小“老鼠街”上流淌着大深圳的城市经济血液。
“我每年来一次中国,来一次深圳,每年都会到这里来买东西。”Nick是在华为(微博)工作的印度人,这两天,他要返回印度,提前给家里准备了圣诞礼物。这一次,他挑了两双棉拖鞋:一双粉红色的上面有个米奇刺绣的给女儿,一双蓝色上面带着愤怒小鸟的给妻子。
在另一家店,来自美国的Jenny跟老板娘连比带划地讨价还价。老板娘说着带浓重湖南口音的普通话,除了数字之外,还夹杂着各个英文单词。旁边一个老板娘跟记者笑说:“这条街外国人很多,别看外国人有钱,但是他们在中国生活久了精得很,他们杀价也挺厉害的,我们这儿还有老板专门去学英语之类的”。
虽然外贸街也充斥着大量的假货,不过既然是“淘宝”,就意味着有风险,顾客和商户对此似乎都心照不宣了。“几十块,一两百块钱的东西就无所谓了,但是贵的就不会在这里买。”有顾客对记者说。
对于一些资深淘客来说,外贸街的消失则多少有点遗憾。外贸街给她们带来的不仅是价格上的优惠,同时也带来“淘宝”过程中的乐趣。叫上三五个好朋友,在茫茫的服饰海洋中,凭着敏锐的眼光找到正品外贸货,通过和店老板讨价还价,和“奸商”斗智斗勇,最后得到货真价实的东西,对很多顾客来说是一种莫大乐趣。
小晏到深圳工作不久就在同事的带领下熟识了嘉华,至此,嘉华成为他解决全身衣物的宝地。在一次与日本设计界教父黑川雅之的近距离采访中,黑川先生捏着他身上的衣角说:“我觉得你今天的搭配很协调,非常适合工作状态的你”。大师甚至还问他的衣服“哪儿买的?我也想去买一件!”
小晏的自信心爆棚,激动地发微博说:“我想说的是,今天黑川雅之先生夸奖的我那套行头,从里到外,都是从深圳嘉华外贸市场淘的货。”
未来
“拆了会影响到几千人的生计”
老陈说他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收入有保证,对这个地方也比较熟悉,如果要拆除的话会比较可惜。“以前也说要拆,说了七八年都没拆,我觉得这次要拆也没那么容易。”老陈说,“外贸街商户众多,如果要拆迁会影响到几千人的生计。”
老陈1998年就到外贸街做生意,到如今已有14个年头。他刚来深圳时在一家企业上班,从事销售业务。在逛街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外贸街,一直想着自己创业的他随后便在这里找了一家店,开始了当老板的生涯。随着华强北商业圈的繁荣,老陈的生意也不断地红火起来,情况好的时候一年可以赚一二十万。虽然现在这几年生意不像以前那么好,但是收入也很不错。
老陈说他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收入有保证,对这个地方也比较熟悉,如果要拆除的话会比较可惜。“以前也说要拆,说了七八年都没拆,我觉得这次要拆也没那么容易。”老陈说,“外贸街商户众多,如果要拆迁会影响到几千人的生计。”
在市场的出口位置,卖外贸家居饰品的老张则赶在拆迁前进行大清货,原本只在靠振华路边上开一家店面的他趁着圣诞旺季增租了一个门面,将七零八落的小玩意儿低价销售。
服装饰品以外,还有大量的礼品通过外贸巨头们的采购从深圳的龙岗和宝安的工厂跟随着集装箱漂洋过海去到美国和欧洲,也有少量的货物坐着老张们的小货车来到嘉华市场的“地摊”上。
“我们都是去厂里拿货,但是你必须认识熟人,不然你拿不到货的,进货的时候都是收到什么就是什么,很多东西我也不晓得具体是做什么用的。”老板娘指着一个圣诞老人造型的烛台说,“你看,这些货上还贴着美金的价格,‘$’就是美金,这些都是好货来的,如果是残次品,我会跟你说有瑕疵,价格也会便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