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稻飞虱扑灯数量大,可提高测报准确率
水稻稻飞虱是迁飞性害虫,迁飞性强,危害性大,是昭平县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从2005~2008智能测报灯诱集到的害虫数量看,水稻稻飞虱的扑灯数量最大(见表1)。通过对4a来的灯下稻飞虱扑灯结果与田间发生高峰期进行比较,灯下高峰期与田间若虫高峰期关系密切(见表2)。第2代是迁入代,田间以成虫为主,田间高峰期平均比灯下高峰期偏迟2d,差异不明显;第3~6代是本地繁殖代,田间以若虫为主,灯下出现高峰期1315~1615d后,田间出现若虫高峰期;第7代是迁出代,田间稻飞虱出现高峰期4~6d后,灯下开始出现高峰期,成虫陆续外迁。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灯下稻飞虱扑灯高峰期与田间发生高峰期的关系,确定主害代第3~6代的最佳防治适期,提高测报准确率。
2灯下三化螟峰期明显,与田间发育进度调查结果基本一致
智能虫情测报灯对水稻三化螟的诱杀效果显著,灯下高峰期与田间发育进度调查预测高峰期基本一致(见表3),螟蛾高峰期发育进度预报值比灯下实况平均偏迟013~2d。从进行三化螟发育进度调查到田间出现蚁螟高峰一般需要16~20d,期间三化螟的发育进度仍然会受到一些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三化螟发生期预测时,要根据三化螟田间发育进度调查结果,结合三化螟扑灯情况,及时修正螟蛾盛发期,准确预报蚁螟盛孵期,指导防治工作。
3稻纵卷叶螟的扑灯数量虽然较少,但仍够反映田间发生的规律
稻纵卷叶螟是典型的迁飞性害虫,在昭平县,第3代是早稻主害代,每年的5月下旬至6月上旬大量成虫随风雨迁入,在早稻孕穗期取食稻叶。由于第3代稻纵卷叶螟的虫源由本地虫源和迁入虫源组成,以迁入虫源为主,重叠发生,造成螟蛾峰期长,峰期多。在基层开展稻纵卷叶螟预测预报时,通常采用人工田间赶蛾的方法确定成虫迁入高峰期。安装智能虫情测报灯后,从稻纵卷叶螟扑灯数量看,每1盏灯的诱虫量相当于田间每10m2的虫量,在成虫盛发期扑灯数量虽然较少,但灯下高峰期与田间赶蛾高峰期基本一致(见图1)。由于人工田间赶蛾受到天气状况、药剂防治、禾苗长势、地理位置、计数方法等因素的影响,赶蛾结果本身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实际测报工作中,灯下数据可以作为稻纵卷叶螟预测预报的重要依据。
4虫体完整,利于制作昆虫标本
由于智能虫情测报灯采用远红外处理虫体,处理收集的虫体比较完整,不易腐烂、霉变和变质,可识别率高,有利于制作害虫标本[5]。根据调查,处理后的虫体完整率总体可识别率达9712%,其中鞘翅目的金龟子科和叶甲科,完整率达98%,直翅目的蝼蛄科、蟋蟀科完整率达9616%,同翅目的飞虱科、叶蝉科和蝉科完整率也达9315%,虫体完整率较低的是鳞翅目,完整率仍达6512%。文章来源:中国植保仪器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