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品 | 文库 | 方案 | 视频 | 下载 | 商城 | 开发板 | 数据中心 | 座谈新版 | 培训 | 工具 | 博客 | 论坛 | 百科 | GEC | 活动 | 主题月 | 电子展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华为3G前夜突破广东移动 GSM市场分食爱立信

华为3G前夜突破广东移动 GSM市场分食爱立信

在今年的中国移动集中采购中,华为中标广东GSM设备大单。此前广东移动几乎一直为爱立信GSM设备地盘;而华为则对这一收获保持了低调姿态,并未公布相关消息。诺盛电信咨询报告数据显示,2006年1季度中国电信业GSM市场各厂商销售总额达5.70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1%;2006年2季度销售总额将会比1季度大幅增幅达86.1%。




   



  爱立信固守广东疆土

  广东作为中国最具通讯消费能力的地区,一省规模超过很多西欧发达国家。广东移动在2003年就实现了每天收入一个亿,业务收入占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的1/5。

  在2005年,爱立信与广东移动签订了2.2亿美元的GSM网络扩容协议(新浪科技注:为2.75G EDGE设备,广东移动在去年5月即开始提供准3G的体验与应用);2004年底,爱立信从广东移动斩获了一笔价值8亿美元的GSM扩容合同;2003年,爱立信还从广东移动取得高达6亿美元的GSM网络扩容合同。这样仅仅在最近三年,广东移动对爱立信的销售贡献就超过16亿美元。

  去年5月,爱立信投入1500万美元在广州成立移动数据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同年爱立信并向广东捐助1000万元用于促进山区信息化建设。爱立信挥舞橄榄枝,不仅是对广东省政府的一种表态,也是向广东移动的一种示好。作为广东省长经济顾问,爱立信CEO思文凯表示将把在广东的根基扎得更深。

  信产部官员慨叹国外厂商利润高

  在今年3月北京的一个小型媒体沙龙,信息产业部科技司副司长张新生表示:“华为中兴这些国内企业近年来的发展让信产部意识到,中国过去让国际巨头赚走太多的钱。”一则业界广为流传的生动事例是,俄罗斯电信市场目前很多同类产品采购价格依旧高于中国运营商3倍,根本原因就是俄罗斯没有本土的通讯设备商,但是中国则有。

  中兴通讯副总经理刘鹏对此也颇有感慨,中国程控交换机在上世纪90年代,每线的价格都在1500元以上;但是由于市场逐年被中兴、华为两家公司蚕食,目前每线只有200-300元。

  通过本次采购,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对于各厂商的GSM设备价格进行了新一轮调整,试图借此进一步降低自身资本性支出,提高净利润。诺盛透露,目前的统谈结果中国移动国内厂家每载频价格在3.5万元人民币左右,国外厂家每载频价格在4万元人民币左右;中国联通国内厂家每载频价格在2.5万元人民币左右,国外厂家每载频价格在3万元人民币左右。

  运营商采购向国内厂商倾斜

  5月,中国移动的第三次集中采购结束。本次集中采购还是延续“统谈分签”的模式,目前各省正在上报具体的建设和采购量(新浪科技注:采用统谈分签方式既能保证网络的先进、统一和完整,又充分考虑了各地区的实际特点和需要,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实用性之目的,使得整个采购过程更加透明化,一定程度上削弱“潜规则”影响)。

  此次统谈,爱立信、诺基亚、华为、中兴在各地区其实互有攻守,中国联通的GSM市场情况基本与中国移动类似,各厂商通过赠送的方式进行市场突破。

  从中国移动总部本次集中采购的目标是“将基本满足到2007年第一季度”来看,今年的再有新的集中采购可能性不大。在统谈过程中,中国移动提出如果每个省国内供应商市场份额不足20%,该省国外供应商的平均价格还要下降10%。此举被认为旨在大力扶持国内厂商。

  作为中国通信市场第一重镇,广东市场群狼环伺。对于爱立信而言,广东容不得半点闪失;华为中兴近年来在海外市场不断攻城略地,已经对跨国设备厂商构成一定威胁,在广东市场更拥有本土优势。2G时代收尾的蛋糕如此诱人,虽然业内普遍认为今年3G发牌可能性不大,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GSM集中采购将对于未来3G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