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品 | 文库 | 方案 | 视频 | 下载 | 商城 | 开发板 | 数据中心 | 座谈新版 | 培训 | 工具 | 博客 | 论坛 | 百科 | GEC | 活动 | 主题月 | 电子展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华人IC设计LDO商品化专家:“模拟电路没有空降兵”

华人IC设计LDO商品化专家:“模拟电路没有空降兵”

从2004年4月正式成立到现在,上海南麟(Natlinear)电子只走过了4年的历史。然而就在这短短的4年里,这家以LDO产品起家的模拟IC设计公司其业务量却一直保持着每年翻番的高速增长势头。这家号称“华人IC设计LDO商品化专家的华人IC设计公司”表示,其已经占据中国大陆LDO领域3~4成的市场份额,LDO销售收入目前占总业务的一半左右。随着在LDO领域站稳脚跟以及技术积累和企业成长的需要,在总经理刘桂芝的带领下,该公司又陆续推出了DC/DC转换器、电压检测、LED驱动、充电管理、音频功放等产品,并计划在明年成立新的事业部涉足SoC和RF领域,令其产品线日趋系列化、多元化。而当被问及何以在短期内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时,刘桂芝的回答非常简单:“我们最大的特点就是能熬。”

步步为营

“之所以最开始选择从LDO做起,主要有两个原因。一相比其他产品,LDO技术门槛较低,一就是我们希望能够避免浮躁一步一个脚印把主要的相关技术吃透掌握后再去做难度稍高的产品。”刘桂芝表示。他指出,与国内有很多同行从同步整流到普通DC/DC再到LDO一步一步退下来尴尬的发展轨迹相比,南麟电子正好相反。“我们是一步步的往上看,一个产品做好了,再去着手做下一个,不成熟的产品绝对不会往外推广,走得较为扎实。”

也许真是印证了“好事多磨”的那句老话。南麟电子的第一款产品总共投入了500万人民币的研发费用,耗去了研发人员将近两年的时间,直到2005年底才由华润上华代工量产。主要面向MP3播放器。“当时华人圈有10多家竞争对手都在做LDO,但是很多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刘桂芝说,“LDO看似简单,但是其对信噪比和功耗的要求较高,第一颗LDO我们前前后后一共改版了16次,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很多对于日后发展非常有用的基本功。”第一颗LDO的出世令南麟电子成为华人圈中最先成功实现LDO产品商业化的IC设计公司之一,并迅速取得了能够同市场领先的日本厂商一比高下的实力。

在首颗产品取得成功的鼓励下,刘桂芝带领旗下团队开始着手进行LDO产品的系列化工作。如今,该公司的LDO已经拥有了小电流、大电流、低电压、高电压多个系列。“高电压方面我们已经可以做到20V,正在进行40V的研发工作。”刘桂芝说。此外,他还提到,南麟电子业是国内最早涉足多路LDO产品开发的IC设计公司之一,并在2006年实现了商业化,目前主要用在手机产品上。

南麟电子的DC/DC产品包括PWM、PFM以及同步整流产品,并可实现PWM与PFM的自动切换。该公司还在研发多路与升降压一体的DC/DC。而在LED驱动方面,则主要面向便携式的白光LED驱动,且DC/DC升压模式、LDO形式、电荷泵(共阴、共阳)、均流四种模式一应俱全。“我们刚刚推出了可驱动21颗LED的大电流白光驱动器,可用于GPS、MID、PMP等屏幕尺寸在7~9寸之间的应用。”充电管理方面,除了提供锂电充电管理芯片之外,南麟电子还在研发镍氢电池的充电管理芯片。

尽管国内从事电源管理芯片的公司有如过江之鲫,但质量才是应用工程师最为关心的话题。刘桂芝表示,南麟电子特别在意产品的可靠性。“第一款LDO,一般面向MP3应用的ESD保护能力要求为2kV,但为了降低客户的返修率,我们将其定在了8kV。”他说,“国内代工厂不提供ESD模型,我们就自己做试验进行摸索。”据称,2007年仅ESD一项所引起的改版就就花费了该公司近500万人民币的研发费用。另外,针对一些耐高压和大电流的产品,他们也采用了BCD工艺。

“我们最大的特点就是能熬。”谈到何以实现如此稳健的发展,刘桂芝表示,“与大多数本土IC设计公司不同,南麟电子的资金并非来自风投,投资人也没有给我们任何压力,而且也从来没有拿走一分钱。这让我们能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踏踏实实地做事。”

“模拟电路没有空降兵”

稳扎稳打的经营策略让南麟电子尝到了甜头。刘桂芝声称,今年该公司的销售收入将会超过1,000万美元。“2009年我们的目标仍然是增长一倍。”尽管LDO仍然占其销售收入的一半左右,不过展望明年,他表示,南麟电子将继续执行产品多元化的策略,由于每款产品都是在前有产品的基础上扎扎实实的研发出来的,无论技术性能还是可靠性都得到市场的认可,因此预计明年其他产品的业务量将会稳步提高,“明年LDO产品线的收入将降低到全部收入的30%。”

多元化策略还将渗透到整个公司的整个构架和长远发展规划中,刘桂芝表示,今后他将继续奉行“步步为营”的做法,在电源管理芯片市场站稳脚跟后,将会组建两个新的事业部,分别进行RF和SoC芯片的研发工作,而现有部门则划归“电源事业部”。他指出,无论SoC还是RF,最难攻克的部分的仍然是模拟电路,而在模拟市场的经验将确保这一点不会成为南麟电子进军RF和SoC市场的短板,为将来的成功打下基础。

不过进军RF市场并非易事,在中国IC设计人才中,目前最为缺乏的就是RF。刘桂芝承认这一点,不过他强调,进行RF芯片的研发最重要的是对细节问题的把握和理解。“在既往产品的研发中,我们已吸取了很多教训,同时也获得了足够的经验。因此我想我们有足够的信心能够克服这一点。”

一些市场上失败的例子也证明了RF市场的残酷性。刘桂芝将这些失败归结为浮躁。“模拟电路没有空降兵,必须要踏踏实实成长起来的人才。”他说,“这些公司创始人大多都是海归派,心气比较浮躁。也许他们在大公司做过,但并不是每个细节他都经历过,比如工艺和版图的配合等等。业界常说,模拟设计是一门艺术,而最体现这种艺术性的就是版图。”

以模拟IC起家的南麟电子如何进军SoC市场?刘桂芝表示,SoC的很多数字IP都可以购买,比如ARM、MIPS等内核,尽管模拟IP市场上也有厂商可以提供,但是“买来的模拟IP可复制性较差”。此外,他还指出:“看似SoC芯片是以数字为主,但是能够真正获得差异性的部分还是模拟部分,我们的优势就在于此,知道如何将数字电路与我们的模拟技术结合起来。”

2009年,南麟电子将依然保持每月Tapeout两到三款产品的速度推出新品。“我们的整体思路是成为Linear、Maxim这样的公司。”刘桂芝表示,“当然,要实现这个理想还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与这些公司动辄近万种产品的相比,南麟的产品目前还只有300多个。”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