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品 | 文库 | 方案 | 视频 | 下载 | 商城 | 开发板 | 数据中心 | 座谈新版 | 培训 | 工具 | 博客 | 论坛 | 百科 | GEC | 活动 | 主题月 | 电子展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本土IC设计公司:梦想照进现实

本土IC设计公司:梦想照进现实

2001~2003年开始,国内IC设计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崭露头角,展示着他们巨大的创业热情。直至今年,半导体业界的一波波寒流侵袭着曾经对未来对市场充满无限憧憬的创业人士。国内IC设计公司从开始的引吭高歌,到如今在全球半导体产业萧条环境下历练下,艰难地寻求新的突破和发展。国内IC设计公司正在经历着冰火两重天的考验。
经过几年的发展,国内厂商在MCU/CPU嵌入式处理器、模拟/混合信号等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MCU产品作为半导体市场重要的一个产品线,市场容量非常大,因此,海尔集成电路、深圳芯海、上海普芯达、无锡力芯、苏州华芯等多家厂商都选择了MCU产品来切入IC市场。虽然,本土厂商已经在该领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看到,本土MCU芯片仍然停留在以4位、8位为主的低端产品线,基本还没有涉足16/32位市场。而产品目标应用也还是集中在小家电、玩具、学习机等中低端消费类电子产品等领域。对此,上海海尔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晓诗解释说:“在通用MCU市场,本土公司的身影并不常见。在MCU市场,对公司的技术、资金实力、获取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力、开发合作伙伴的能力以及培育市场的能力等都有较高要求,需要有长期的、综合的竞争力。要想在这一领域有所作为,本土厂商必须发挥贴近市场的优势,明确市场定位,开发更适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并提供完善的技术支持,以及高度的灵活性赢得客户,与日韩以及台湾地区厂商竞争。”
在CPU嵌入式处理器领域,则有以同方微电子、华大集成电路、上海复旦微电子等为代表的几家厂商。相比MCU厂商,在创立之初就要苦苦为生计而奔波,同方微电子等以智能卡为主打产品的厂商则显得幸运得多。同方微电子承担了国家第二代身份证芯片的开发项目,而该项目通过三年的研发终于首家通过了相关部门的验收并量产出货,该项目在过去的几年间为该公司带来了80~90%的营业收入。同方微电子副总经理段立坦承:“确实,和其他初创公司有所不同。因为国家二代身份证的研发项目成功,至少我们不用为近一两年的生存问题而担忧。” 同时,该公司还承担了本届奥运会门票的RFID芯片的研发以及供货。“RFID今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而身份证芯片随着二代身份证的集中换发进入尾声,业务量逐渐在萎缩,但通过对芯片性能以及成本的优化,我们的利润并没有显著下跌。此外,我们还在2005年开始了SIM芯片的开发,在今年该市场达到了高峰。弥补了身份证项目出货量的下降。”
与数字电路相对简单容易的入门相比,模拟电路进入门槛显然要高很多。模拟电路设计是一个需要长时间积累和大量经验的领域。也因此,在模拟/混合信号领域摸爬滚打的本土设计公司更是面临严峻考验。以埃派克森、硅谷数模半导体为代表的本土公司已经在这一领域有所建树。但两家公司却表达了同样的观点,那就是不尽如人意。埃派克森研发部副总刘建就表示,本土IC设计公司的生存环境非常一般。除了在人员、设备等方面具有一些廉价的优势外,其他环境并不尽如人意。“整个IC设计产业积累不够。如果有本土IC设计公司在真正意义上能够做出世界上最好、性价比最高的主流芯片,突破的机会就来临了。” 硅谷数模半导体中国市场部经理梁倩也表示,活跃在数模混合信号领域的公司并不多,中高端设计开发人才也非常紧缺。

可持续性发展:选择细分市场
在国内IC产业发展最初的几年,大批公司涌入市场。国内IC产业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欣欣向荣的景象,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在这一领域跃跃欲试。但经历了最初的5~8年的发展,本土公司面临着方方面面的考验。显然仅有创业的激情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在激情退却之后,依然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才是根本。也因此,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性以及下一代产品规划在这一刻显得意义非凡。
如何定义规划下一代产品以及可持续性发展成为本土厂商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本土厂商变得更加务实起来。“对IC设计公司来说,产品规划直接体现了公司的愿景、市场定位、以及市场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张晓诗表示。
他举了海尔集成电路的例子。从研发和生产来看,一方面,不断对原有OTP产品线进行完善;另一方面,加速推陈出新。目前,海尔已经推出了数款内嵌Flash存储器的MCU,给客户提供了更多选择。“我们还会沿着我们既定的路线图稳步前进,推出更多产品。”除去MCU产品,海尔集成电路在一些配套的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例如,开发工具的完善,技术支持力量的加强以及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等。
同方微电子的段立则表示, “虽然身份证、RFID、SIM卡这三大产品线给公司带来了不菲的利润收入,也使得公司可以正常快速的发展,但我们也已经开始了公司下一代产品线的规划。”他说道,“下一步我们将在新的应用市场有所发展。”这些项目已经开始初步实施。而该公司也针对模拟市场的特殊性制定了自己的策略。避免和大公司直面竞争。“和做数字电路不同,做模拟器件需要很长时间积累,包括技术和经验。因此,我们会选择细分之后再多次细分的市场,即市场份额不大,大公司不关注,但应用稳定的市场。在这些市场成功立足之后,我们会不断繁殖、蚕食其他相关引申的市场。我们不会过多地做短平快的项目,而潜在竞争对手如果想进入这些领域,也并不十分容易。”
刘建则表示,该公司的产品定义是结合市场和自身能力来制定的,许多产品的定义会参考市场同类公司或领头羊的长远规划。

价格战:甜蜜与苦涩并存
虽然价格策略往往是初创公司赢得市场的一项必要手段,但价格战却也让本土厂商甜蜜与苦涩并存。“拼价格是一种最简单的竞争策略,往往也是见效最快的,能够帮助公司在一筹莫展时找到一条出路。但是,单纯地依赖于拼价格会多方面损害公司的长期竞争力。” 张晓诗表示。
段立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国内厂商如果要增长迅速,价格战是无法避免的。在同质化产品阶段,价格一定是首要考虑的。但在取得了一定市场份额后,价格战很可能达不到预期目标。
“我们国内企业应该多学习欧洲、日本企业,在行业里达成某种默契和相互制约。纯粹的价格竞争对整个行业、整个产品链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段立说,“同业公司之间应该进行整合,通过整合在某些领域做到一定规模后逐步与国外公司竞争,甚至在产品上,在应用上紧跟市场,超过国外公司。”

上市是一剂良药?
绝大多数公司在成立之初,都把上市当成公司长远发展的一个既定目标,也都对上市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并且积极地为上市做准备。然而,上市能否成为改变国内厂商实力的一剂良药?上市是否就真正意味着成为了某个领域的巨头?显然事实并非如此。“虽然上市是获取大量资金流的一个来源,如果将资金用来进行产品持续开发或者市场拓展,上市显然是好的,可以让自身变得更强大。反之,如果上市只是股东要求公司短时间尽快膨胀,这显然就无法在技术、市场等方面有深厚的积累。这样即使上市,在竞争对手的压力下,市场也会很快流失。”段立表示。
在目前这样一个阶段,多数公司都把上市当成目的,为了上市而上市。实际上,当公司业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上市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他说道,“如果仅仅是为了上市而上市,虽然能获得巨大的社会效应及反响,但如果公司自身并没有长远以及扎实的产品线规划,那辉煌也只能是昙花一现。”段立说道,“这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非常不利。包括一些已经上市的公司,可能只有某几款产品支撑着公司的业务发展。当市场竞争不激烈的时候,因为进入早而占有大量市场,但当竞争对手逐渐涌入的时候,利润就会大幅下滑。”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