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品 | 文库 | 方案 | 视频 | 下载 | 商城 | 开发板 | 数据中心 | 座谈新版 | 培训 | 工具 | 博客 | 论坛 | 百科 | GEC | 活动 | 主题月 | 电子展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中国五项NGN标准获ITU通过 华为中兴海外飘红

中国五项NGN标准获ITU通过 华为中兴海外飘红

据人民邮电报报道,国际电联标准化局(ITU-T)于7月28日在SG13的全会上通过了下一代网络(NGN)的两份补充文件和14份建议。在此次通过的建议中,我国主导了5项标准,其中中国电信主导两项,华为公司主导两项,中兴公司主导一项。在NGN标准话语权方面,中国和国际标准处于同一阶段,中国不再落后。

  产业联盟推动标准突破
     这是ITU-T在NGN领域研究历时两年多之后取得的重大成果,为全球NGN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和指导。

  易观国际报告认为,去年WAPI与IEEE802.11i提案之所以没能达成协议,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政府和产业联盟关系整合的错位——美国是产业中先形成强大的联盟然后游说政府支持;而我国则恰恰相反,产业联盟一直比较松散,政府只是基于安全考虑才召集起了一个WAPI集团。这种半行政手段促成的联盟缺乏明晰的商业利益基础,难以和国外那些具有明确共同利益诉求的产业联盟竞争。北京邮电大学阚凯力教授更明确指出:“产业价值链不能倒置,自主知识产权不等于要违背市场经济规律。”

  此次中国标准的突破,正是在研究单位(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运营商(中国电信)和设备制造商(华为、中兴、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北京西门子等)的密切配合、分工协作、互相支持和信息产业部科技司推动下完成的。中国代表团在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共提交了300多篇文稿,主导了多个标准的形成。其中中国电信主导两项(PSTN/ISDN仿真体系架构、基于呼叫服务器的PSTN/ISDN仿真实现),华为主导两项(NGN功能要求和体系架构、NGN中资源和接纳控制的要求和体系架构),中兴主导一项(VPN业务的QoS支持的框架和特征)。

  国内市场三足鼎立

  2004年11月底,中国移动完成了软交换网以及IP专网工程,采用华为软交换系统以独立组网方式建设了31个省区市的汇接网平面。面对VoIP的日渐盛行及对话音市场的蚕食,移动NGN的长话平台无疑是有力回应。中国移动在关注3G建设的同时,考虑在移动核心网上向下一代网络演进,方向是IMS。

  2005年5月,中国电信长途汇接局NGN项目正式启动,合作伙伴为中兴通讯,该网络基本覆盖了中国主要省会级城市,并以叠加软交换网络的方式进行演进。中国电信还在核心网部署了CN2,积极做城域网的优化工作,同时推出新的增值业务。在今年2月,中国电信选择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为其在国内26个省份的现有宽带网络升级,加速布局IPTV。

  2005年10月底,中国网通启动长途骨干商用试验网,是中国市场目前为止最大的一张NGN网络。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为中国网通部署覆盖全国31个省市的长途NGN商用试验网以及两个省市的本地NGN网。网通用户藉此可以享受基于NGN的高质量长途语音和多媒体业务。

  华为中兴海外飘红

  根据咨询公司Dittberner Associates调研报告显示,华为继2004年NGN出货量全球排名第一后,2005年华为NGN出货量达2800万端口,再次蝉联全球第一,市场占有率为27.68%。

  中兴通讯则在中亚、南亚、南美等地都有NGN规模商用网络。中兴表示,根据业界公布的信息显示,其NGN覆盖用户已经超过1亿,在NGN领域目前中国厂商已经占据了绝对的市场份额。

  华为副总裁郭海卫在今年3月的2006年全球NGN高峰论坛上坦言:“发达市场多年前话音已饱和,转型紧迫性更强,早已经实现了转变。而国内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固网正面临转型,所以中国厂商占据了较大份额。

  今年7月,华为与德国电信控股的匈牙利电信签定了IMS全网商用合同,华为将为匈牙利电信旗下的T-Com和T-Mobile提供基于IMS的网络和部分的业务,建设覆盖匈牙利全国的IMS商用网络。这也是华为IMS首次海外开张,并且是在在欧洲赢取订单。(长乐未央)

  相关资料:

  1993年3月1日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的国际电联的第一届世界电信标准大会(WTSC-93)上,对原机构进行改组,产生电信标准化部门(ITU-T)、无线通信部门(ITU-R)和电信发展部门(ITU-D)。

  电信标准化部门(TSS,或称ITU-T)主要职责是完成电联有关电信标准方面的目标,即研究电信技术、操作和资费等问题,出版建议书,目的是在世界范围内实现电信标准化,包括在公共电信网上无线电系统互连和为实现互连所应具备的性能。ITU-T制定的标准被称为“建议书”,意指非强制性的、自愿的协议。因为它保证了各国电信网的互联和运转,所以越来越广泛地为世界各国采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