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品 | 文库 | 方案 | 视频 | 下载 | 商城 | 开发板 | 数据中心 | 座谈新版 | 培训 | 工具 | 博客 | 论坛 | 百科 | GEC | 活动 | 主题月 | 电子展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基于STM32F的便携式核谱仪的研制 2

基于STM32F的便携式核谱仪的研制 2

关键词:
STM32F103 , 便携式核谱仪






在系统工作前首先要对系统进行初始化,下面给出了A/D、D/A、SPI 的初始化程序。其中ADC 选用ADC1 的通道0,独立连续转化模式,用于传输数据到SD 卡的SPI 总线采用八位数据传输模式,代码为:




谱线处理包括谱光滑、寻峰及计算峰面积等几方面的内容。其中谱光滑采用了多项式最小二乘拟合法,寻峰采用了对称零面积法,计算峰面积采用了线性本底法。最小二乘拟合的基本思想就是用一个n 次多项式与W = 2m + 1 个谱数据点逐次分段进行拟合,以达到光滑的目的。设在谱数据中取2m + 1


对称零面积法的思想是对称的面积为零的“窗”函数与实验谱数据进行褶积变换,对线性基底的褶积变换将为零,只有存在峰的地方不为零。这样就可以准确找出峰位所在。程序为:



3 实际测试
系统中的探测器用的是闪烁体探测器,虽然闪烁探测器的能量分辨率比不上半导体探测器,但具有探测效率较高及灵敏体积大等特点,并且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用NaI( Tl) 晶体50mm ×50mm 做测试,采集的数据经过核谱数据处理软件处理后如图6 所示。

图6 数据处理效果

由图6 可以看出,经过处理后的谱线很光滑,峰位清晰,并且在图形下方还可看见对应峰位的峰值,以便对其进行定性分析。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