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品 | 文库 | 方案 | 视频 | 下载 | 商城 | 开发板 | 数据中心 | 座谈新版 | 培训 | 工具 | 博客 | 论坛 | 百科 | GEC | 活动 | 主题月 | 电子展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早报】马云马化腾李彦宏论移动互联网

【早报】马云马化腾李彦宏论移动互联网

马云马化腾李彦宏“互侃”移动互联网
在近日的IT峰会上,百度CEO李彦宏、腾讯CEO马化腾、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再一次上演“互联网顶级对谈”。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IT企业的管理是今年的热门话题,三位国内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的“掌门人”纵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并就此展开了针锋相对的“切磋”和“调侃”。
【《网络发票管理办法》今实施 网购要发票
网购已成为一些人生活中的一部分,然而不开发票似乎成了网店通行的“潜规则”。上月,国家税务总局正式公布《网络发票管理办法》,并于4月1日起开始施行。
今天起开始实施的《网络发票管理办法》,规范了网络发票的开具和使用。《办法》规定,开具发票的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网络发票进行转让、虚开发票及其他违法活动。
淘宝网最大单司法拍卖落槌 围观网民超3万
备受关注的网络司法第一大拍终于落槌。前天,经过5轮竞价,浙江宏昌制革有限公司所有的土地使用权及地面建筑物和附属设施,以1.59亿元的价格被海宁一家投资公司拍得,高出起拍价400万元。有趣的是,该场网络拍卖只有两位竞买者参加,但网络围观人数却超过了3万。
中国博客网保障付费用户权益 关闭免费服务
中国博客网(blogcn.com )昨日清除了所有免费用户的数据。对此,有媒体评价“中国博客网在开通十年,并经历了辉煌之后,最终让位于微博等新媒体的碎片化传播模式”。
该网站上的一则《关于停止免费服务的通知》称,十年来,BlogCN在投入了1500万美元之后,发现无法再为海量的用户提供稳定的博客服务,“无奈之下只能优先保证付费用户权益。”
手机实名制名存实亡 专家称落实需提升高度
手机“实名制”实为“手机卡号实名制”。我国不少地方自2010年9月起陆续开始施行手机“实名制”,力求做到手机号与手机用户真实身份的完全匹配。按照相关规定,新购手机卡号的用户都需用身份证登记,做到手机号与真实身份的绑定。记者走访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三大运营商,发现在运营商的营业厅,这一规定被严格执行,办卡者必须登记身份证信息。而在营业厅之外,实名制却已“名存实亡”。
微信商业化举步维艰 腾讯先砸5亿港元回购股票
此刻的腾讯似乎正处在两难境地:面对花费两年多时间吸引来的逾3亿微信用户,马化腾近期不断在各种场合澄清微信收费只是谣传;然而,对微信商业化的这一谨慎表态,却又令持有腾讯控股(00700,HK)的投资者倍感纠结。
自3月11日盘中创下286港元的历史高位以来,腾讯股价已持续下跌半个多月,期间累计跌幅约14%。近日,腾讯频繁在二级市场进行股票回购,短短几个交易日里已砸下5亿港元。
有业内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回购通常发生在公司认为其价值被低估时,但考虑到腾讯此次回购的时机和规模,似乎更多的是为了稳定股价。
美国专利局或拒绝苹果iPad mini商标申请
北京时间3月31日上午消息,美国科技博客Patently Apple周六报道称,美国专利商标局很可能拒绝苹果对iPad mini的商标申请,原因是“商标仅仅描述了被申请商品的一种功能或特点”。
在iPad mini发布之后,苹果就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提交了iPad mini的商标申请。美国专利商标局早在1月24日就已回函苹果,但这封邮件直到最近才被曝光。苹果仍可以对这一通知做出回复,并修改商标申请说明。不过对于美国专利商标局提出的“mini”是“描述性词语”的说法,苹果很难进行反驳。
互联网巨头的刚需 争推手机引发入口战争
移动互联网初战伊始,在地图、搜索、浏览器、手机安全等各个用户“刚需”的细分领域,入口争夺战悄然开始。“从目前来看,应用搜索是用户存在的一个‘刚需’,并且互联网巨头可以借搭建应用市场来加强与开发者之间的合作与交集,也可以通过掌控渠道,而成为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艾媒咨询CEO张毅说道。
苹果iPhone 6曝光 凸显去三星化决心
三星的快速增长让他们与苹果的关系越来越糟糕,所以我们看到了后者正在努力的去三星化。此前曾有消息称,iPad mini 2将抛弃三星,采用台湾厂商群创光电的触控面板,而iPhone 6呢?韩国媒体给出的重点消息称,苹果不会把A7处理器交由三星代工,其取代者是台积电,而前者的去三星化态度相当的坚决。
戴尔或同意黑石集团收购:须确保创始人地位
北京时间3月30日早间消息,戴尔周五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长达274页的委托声明书,描述了公司业务及PC行业的黯淡前景,并对接受迈克尔·戴尔(Michael Dell)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银湖244亿美元私有化要约的理由作出了全面阐述。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