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品 | 文库 | 方案 | 视频 | 下载 | 商城 | 开发板 | 数据中心 | 座谈新版 | 培训 | 工具 | 博客 | 论坛 | 百科 | GEC | 活动 | 主题月 | 电子展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以电力为中心聚合绿色正能量

以电力为中心聚合绿色正能量

电力是重要的终端能源载体,也是清洁、高效、安全、优质的能源,科学合理使用电力,可起到节约一次能源的作用。随着《能源法》出台,改变了能源领域各行业各自为政,统筹与协调不够的问题,这一变局将对电力工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随着经济社会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电力消费水平的提高,社会对电力的需求呈现迅猛的增长态势,导致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耗中比重不断增大。尤是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在不断增长,虽然能源产业在快速增长,但电力生产弹性系数基本上仍高于能源产业,可见在能源产业中电力工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最大。为此,必须以电力为中心,在大能源管理体制下,完善大能源体系建设,聚合旅社正能量。
一、实施DSM实现电力的中心地位
电力需求侧管理(DSM)系指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引导电力客户优化用电方式,提高终端用电效率,节约一次能源,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和保护环境,实现最小成本电力服务所进行的电力管理活动。
DSM自上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从实施情况看,在电力供应紧缺时期,在缓解电力供需矛盾,稳定社会用电秩序,弥补电力供应不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而在电力供应相对平衡时期,对提高电力利用效率等方面也能起到不可替代作用。
为积极应对国内外节能减排压力,国家再次号召掀起电力需求侧管理高潮。为此,应尽快建立起适合DSM管理的组织体系,切实把电力需求侧管理作为一种资源纳入电力工业和能源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实施DSM,它会涉及众多社会主体的利益调整,因而必须推进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只有始终将电力需求侧管理理念坚持下去,并贯穿于供用电全过程,才能得到社会各行各业的认知、支持与互动,从而促进电力中心地位的实现。
二、提升电力在能源产业的中心地位
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而电力消费增长速度。其中工业用电一直占全社会用电的很大份额,而增长速度也最强劲,并超过社会用电的增长速度,即使捡来产业结构调整到位,其用电量仍维持快速增长的态势。随着城镇化、信息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也会进一步激励电力的消费。如信息化社会带来电脑与网络的普及;家用电器的逐年降价带来大范围的普及,人体舒适度要求对空调的依赖等等,都会增加电力消费的数量,从而拉动电力的增长。
电力既是重要的二次能源,又是一次能源的消耗大户,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中长期以来占有重要地位。我国能源结构以火电为主,因而电煤的消耗仍会继续增加,但在环保压力之下,将煤炭转化为洁净的电力是最佳选择。另一方面,随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兴起,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电能的比例在不断增大,这使电力在能源产业中的安全地位更为重要。电力不仅影响终端能源的供应安全,而且还会株连到一次能源的供应安全。作为电力生产的主要原料,煤炭同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一样,属有限的不可再生能源,但电力还有丰富的水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支撑。为此可再生能源会有效地改善我国发电以煤为主的结构,这对保障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能源供应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据此,电力供应安全是关系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秩序稳定和千家万户生活的重要能源,它比其他能源的安全,影响面更广,影响力更大。
实践表明,特高压输电技术以其特有的技术优势,在服务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方面担负了重要作用。发展特高压电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国家能源政策,确保电力工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实现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满足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求,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和技术创新的意义。与此同时,电力行业也是我国节能降耗和污染物减排的重点领域,在节能减排以及环保极为严峻的形势之下,作为重中之重的电力行业,其节能减排任务也是异常艰巨。为此,做好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这对完成全国节能减排的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也凸显电力在整个能源领域的中心地位与作用。
三、完善大能源体系建设
能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建立安全、高效、清洁、经济的能源供应体系,这是未来能源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能源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因而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是研究能源发展战略的关键。同时还要树立大能源观,结合国情,统筹考虑能源发展与经济、社会、环境、外交等各方面关系,尤是要满足能源供应与生态环境“经济要发展,电力当先行”的理念,才能有效地推进能源工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让大能源体系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能源“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加快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的变革,强化节能优化的战略思想,全面题设能源开发转化和利用效率,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生体系”的目标。面对现实城镇化建设、生态文明、能源安全等历史重任,其根本出路在于要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的革命。十八大报告中也首次提出“能源革命”、“美丽中国”的理念,这表明国家对能源体系建设的高度重视。同时还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这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追求美丽生活的新期待。
为完善大能源体系建设,首先要树立能源工业发展以电力为中心的理念,这是由于电力具有清洁、高效、安全、优质的特性所决定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力的优势在不断显现,中心地位也在不断提升。电力可与多种能源之间进行互换,可大规模生产,远距离输送。同时电力在使用中可实现无限量的分割,易于进行精细地实现分散、定时、定量、定点的使用,方便各行各业和百姓生活的需求。电力是化石燃料清洁利用的最佳方式,而可再生能源只有转换成电力,才能被方便地使用。为此只有科学合理地使用电力,才能更好地节约一次能源。
为完善大能源体系建设,还要确立能源工业发展以电力为中心的知道思想,这是根据我国石油供应不足,煤炭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以及可再生能源储量的分布国情所决定,其中76%煤炭资源分布在北部和西北部。这就需要大力推进大型、清洁的煤炭发电,提高发电用电在煤炭消费中的比重。为此,能源资源大规模的优化配置势在必行。
能源产业是一个有机整体,发展能源产业对我国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改善民生起到重要支撑和保障作用。为此,更需在统一规划和政策指导下,实现能源产业整体结构优化和协调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的革命,实现能源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确保能源供应安全。同时,各类能源之间也存在着相互补充、替代和转换的关系,因而在建设大能源体系中,必须统筹协调各类能源之间的发展关系,建立健全大能源综合管理体制,促进各类能源的协调发展。
其次,要将电缆工业纳入大能源体系统一管理,推进能源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电力在保障能源安全中的地位与作用。深化能源产业市场化改革,要以煤炭为主吗,辅以核能、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其他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比重,推进电力与其他能源之间的互代、补充和转换,实现市场化配置,确保能源安全。
第三,将电力工业作为能源减排的重中之重,建立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推进节能减排的法制化管理。进一步发挥电力在大能源体系中的自律作用。电力部门的增供扩销、能源替代方案也要着眼于节能减排,以节能减排科学理念,引导全民的节能意识,使之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四、结束语
能源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只有建设大能源体系,才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只有坚持“经济要发展。电力当先行”的理念,才能推进能源发展方式的转变。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电力优势不断显现,其中心地位也会在发展中提升,从而聚合绿色正能量,建设更美的大能源体系。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