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品 | 文库 | 方案 | 视频 | 下载 | 商城 | 开发板 | 数据中心 | 座谈新版 | 培训 | 工具 | 博客 | 论坛 | 百科 | GEC | 活动 | 主题月 | 电子展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嵌入式系统学习笔记

嵌入式系统学习笔记

1.先确定你要移植的操作系统是uClinux还是GNU/LINUX
    2.确定你要移植的硬件CPU类型,假定是arm
    3.装LINUX操作系统
    4.在网上下载arm-LINUX的交叉编译工具链,建立软硬件环境(如:用JTAG代理或者Jfash工具来烧写)
    5.移植U-BOOT或者vivi-boot之类
    6.移植LINUX内核(包含驱动)
    7.移植busybox
    8.称植或编写应用程序
    一个典型的桌面Linux系统包括3个主要的软件层---linux内核、C库和应用程序代码。
    内核是唯一可以完全控制硬件的层,内核驱动程序代表应用程序与硬件之间进行会话。内核之上是C库,负责把POSIX API转换为内核可以识别的形式,然后调用内核,从应用程序向内核传递参数。应用程序依靠驱动内核来完成特定的任务。
    在设计嵌入式应用的时候,可以不按照这种层次,应用程序越过C库直接和内核会话,或者把应用和内核捆绑在一起,甚至可以把应用写为内核的一个线程,在内核中运行,虽然这样在移植上带来了困难,但考虑嵌入式系统对尺寸要求小的特点,是完全可行的。不过我们使用三层软件结构的模式来学习嵌入式linux将会是我们认识更清晰,简单可行并使应用具有弹性。
    快速入门
    最简单的建立嵌入式Linux应用的方法就是从我们使用的桌面Linux入手,安装一个喜爱的版本,把我们的某个应用作为初始化的一部分,框架就算完成了。
    当然,嵌入式linux应用远比我们的桌面版本功能简单专一,它也许就是一个用于足彩的终端机,或是一个数码音频播放器,这些系统除了使用嵌入式CPU外,仅仅再需要一个串口,网口等少量的输入输出接口就可以完成它们特定的应用了。
    在软件上,它可以按照三层的概念由内核装载器,定制的内核和较少的为特定任务设计的静态连接的应用程序组成。之所以使用静态连接的应用程序,是因为少量的静态连接程序所要的存储空间,比同样数量的动态连接的程序所占的空间小,这个平衡点需要我们在实际开发中去获取。也许你正在设计的是个PDA,它的应用程序较多,那么你很可能就要使用动态连接程序来减少存储空间。在你的/bin或者/sbin目录下,用厂列表看看bash,ifconfig, vi...,也许只用几十K,当你运行 ldd /bin/bash 时,你会看到它们都和好几个库文件相连。好了,这样看来,我们得把PC想像成一个嵌入式硬件平台,再重新制作一个特定功能的嵌入式linux。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