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下ColdFire片内SRAM的应用程序优化设计 01
![Rank: 8](images/default/star_level3.gif) ![Rank: 8](images/default/star_level3.gif)
- UID
- 872238
|
Linux下ColdFire片内SRAM的应用程序优化设计 01
本文以MP3解码器为例,介绍了一种在嵌入式Linux系统下配置使用处理器片内SRAM的应用方案,有效提高了代码的解码效率,降低了执行功耗。该方案不论在性能还是成本上都得到了很大改善。
1 硬件平台和软件架构
硬件平台采用Freescale公司的MCF5329EVB开发板。终端硬件包括ColdFire5329处理器、32 KB的片内SRAM、1 800×600矩阵LCD显示屏、9×3阵列矩阵键盘、I2S音频解码芯片、64 MB的SDRAM、10/100M以太网接口,以及3个UART接口。软件构架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MP3解码器、音频驱动、键盘驱动和用户图形界面(GUI)等模块。采用μClinux作为操作系统。μClinux针对嵌入式应用的特点作了较大的简化和修改,支持多种文件系统和多任务处理,而且具有相对完整的网络体系协议,因而特别适合嵌入式应用。
![](http://embed.chinaitlab.com/UploadFiles_4615/201002/20100206103534571.jpg) 2 MP3解码算法分析
本文选用MP3解码程序作为方案验证代码。MPEG-1/2 Audio Layer 3是专门针对音乐和语音数据设计的有损压缩算法。该算法的解码过程比较复杂,主要包括反向修正离散余弦变换(IMDCT)、逆量化、Huffman解码、子带综合等功能模块。读入一段MP3数据后,首先要检测数据流中的同步字,以确定一帧数据的开始;然后提取帧头信息,特别是解码所需要的一些参数,同时分离出帧边信息和主数据;之后对边信息数据解码得到Huffman解码信息和逆量化信息,再经过重新排序、立体声处理、反混叠处理、IMDCT变换和子带综合滤波器组后,就可以得到PCM输出。
MP3解码流程如图2所示。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即数据流控制阶段和数值计算阶段。数据流控制阶段包括帧同步、边带信息解码和Huffman解压缩等过程。其中,Huffman解压缩是对编码数据进行操作,其他过程则是对帧控制部分进行操作。
![](http://embed.chinaitlab.com/UploadFiles_4615/201002/20100206103535515.jpg)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