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述公式我们可以得知,影响因素包括为天线衰减因子,损耗计算的标准方差,距离损耗为考虑频率影响修正系数,参考距离下的损耗大小等,下面就通过实际测试具体分析各个因素对无线传输的影响。
3.2 具体因素分析
下面通过实际测试得到实验数据对Z i g B e e传输距离进行比对分析,用上述介绍的实验装置测试Z i g B e e实际的传输距离。表2中列出了实验中模块的收发功率,收发天线架设高度,天线衰减因子,收发天线增益,参考距离下的损耗大小,损耗计算的标准方差,行为距离损耗修正系数,频率影响修正系数,天线的馈线长度,天线的架设高度等各种影响因素。
表2中第一组和第二组数据对比,收发天线的架设高度对无线传输的距离有着重要影响,天线架设高度不同,损耗计算的标准方差和距离损耗修正系数不同,收发天线的架设高度增加了两米,则传输距离提高了122米,增幅为88.4%.
第二组和第三组数据对比中可以看出,天线的架设高度相同,无线的工作环境的不同,传输距离也不尽相同,工作环境的不同,损耗计算的标准方差、距离损耗修正系数不同和频率影响修正系数都不相同,这导致在复杂环境中,无线传输的距离大大缩短,仅为户外广阔环境中的53.1%.
第二组和第四组数据得出,天线的增益是影响传输距离的最重要因素,发送天线增益增加八倍之后,传输距离提高了4倍,同时也说明天线增益和传输距离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第一组和第五组数据显示,在天线的外配馈线增加时,传输距离也会相应缩短,在天线增益、工作环境和天线架设高度都相同的情况下,发送天线加长6米馈线,天线衰减因子变大,导致传输距离缩短了48.6%.
第四组和第六组数据显示,其他影响因素相同的条件下,馈线延长6米,传输距离缩短了22.7%.同时和第一组、第五祖对比得出,馈线在影响传输距离中远没有天线增益对传输距离的影响大。
在实际测试中所得到的数据,都经过了实际传输距离估算方法的计算,表2中给出了理论计算和实测值之间的误差,误差都在5%以内,说明测试得出的数据真实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