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品 | 文库 | 方案 | 视频 | 下载 | 商城 | 开发板 | 数据中心 | 座谈新版 | 培训 | 工具 | 博客 | 论坛 | 百科 | GEC | 活动 | 主题月 | 电子展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VxWorks基本概念及常见问题 02

VxWorks基本概念及常见问题 02

而在Linux中的网卡驱动,是在space.c中声明该网络设备,再把网卡驱动的一些函数加到dev结构中,由函数ether_setup()来完成网卡驱动的安装。
 
  纯粹的BSP所包含的内容一般说来是和系统有关的驱动和程序,如网络驱动和系统中网络协议有关,串口驱动和系统下载调试有关等等。离开这些驱动系统就不能正常工作。
 
  Tornado中BSP的编译和上层应用程序不同,用命令行或直接在Tornado环境下Build,在Tornado下不能跟踪调试。
 
  用户也可以添加自己的程序到BSP中,但严格来说不应该算BSP.一般来说这种做法不建议。因为一旦操作系统能良好运行于最终的主板硬件后,BSP也就固定了,不需要做任何改动。而用户自己在BSP中的程序还会不断的升级更新,这样势必对BSP有不好的影响,对系统造成影响,同时由于BSP调试编译环境较差,也不利于程序的编译调试。
 
  上层程序Tools - Applications I/O System VxWorks Libraries TCP/IP Wind Kernel BSP SCSI Controllerr Controllerr Serial Controller Controller Clock Timer Timer Ethernet Controller Controller …… ……
 
  硬件BSP在嵌入式系统和Windows系统中的不同其实运行与PC机上的windows或Linux系统也是有BSP的。只是PC机均采用统一的X86体系架构,这样一定操作系统(windows,Linux……)的BSP相对x86架构是单一确定的,不需要做任何修改就可以很容易支持OS在x86上正常运行,所以在PC机上谈论BSP这个概念也没什么意义了。
 
  而对嵌入式系统来说情况则完全不同,目前市场上多种结构的嵌入式CPU(RISC)并存(PPC,arm,MIPS……),为了性能的需要,外围设备也会有不同的选择和定义。一个嵌入式操作系统针对不同的CPU,会有不同的BSP,即使同一种CPU,由于外设的一点差别(如外部扩展DRAM的大小,类型改变),BSP相应的部分也不一样。
 
  所以根据硬件设计编写和修改BSP,保证系统正常的运行是非常重要的。
 
  BSP和PC机主板上的BIOS区别BSP和PC机主板上的BIOS区别很大,BIOS主要是负责在电脑开启时检测、初始化系统设备(设置栈指针,中断分配,内存初始化……)、装入操作系统并调度操作系统向硬件发出的指令,它的Firmware代码是在芯片生产过程中固化的,一般来说用户是无法修改。其实是为下载运行操作系统做准备,把操作系统由硬盘加载到内存,并传递一些硬件接口设置给系统。在OS正常运行后,BIOS的作用基本上也就完成了,这就是为什么更改BIOS一定要从新关机开机。
 
  PC机BIOS的作用更象嵌入式系统中的Bootloader(最底层的引导软件,初始化主板的基本设置,为接收外部程序做硬件上的准备)。与Bootloader不同的是BIOS在装载OS系统的同时,还传递一些参数设置(中断端口定义,……),而Bootloader只是简单的装载系统。
 
  BSP是和操作系统绑在一起运行在主板上的,尽管BSP的开始部分和BIOS所做的工作类似,可是大部分和BIOS不同,作用也完全不同。此外BSP还包含和系统有关的基本驱动(串口,网口……),此外程序员还可以编程修改BSP,在BSP中任意添加一些和系统无关的驱动或程序,甚至可以把上层开发的统统放到BSP中。
 
  而BIOS程序是用户不能更改,编译编程的,只能对参数进行修改设置。更不会包含一些基本的硬件驱动。
 
  BSP在嵌入式开发中的位置和作用BSP开发处于整个嵌入式开发的前期,是后面系统上应用程序能够正常运行的保证。
 
  大概步骤如下:1.硬件主板研制,测试。
 
  2.操作系统的选定,BSP编程。
 
  3.上层应用程序的开发。
 
  BSP部分在硬件和操作系统,上层应用程序之间。所以这就要求BSP程序员对硬件,软件和操作系统都要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做好BSP编程。
 
  熟悉工具方面:电表,示波器,逻辑分析仪。硬件仿真器,仿真调试环境。
 
  语言方面:汇编语言,C语言。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