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品 | 文库 | 方案 | 视频 | 下载 | 商城 | 开发板 | 数据中心 | 座谈新版 | 培训 | 工具 | 博客 | 论坛 | 百科 | GEC | 活动 | 主题月 | 电子展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uClinux平台下的Flash存储技术 02

uClinux平台下的Flash存储技术 02

 1.6 软件支持在NOR器件上运行代码不需要任何的软件支持。在NAND器件上进行同样操作时,通常需要驱动程序,也就是闪存技术驱动程序(MTD)。NAND和NOR器件在进行写入和擦除操作时都需要MTD.使用NOR器件时,所需要的MTD要相对少一些。许多厂商都提供用于NOR器件的更高级的软件,其中包括M-System的TrueFFS驱动,该驱动被Wind River System、Microsoft、QNX Sotrware System、Symbian和Intel等厂商所采用。驱动还用于对DiskOnChip产品进行仿零点和NAND闪存的管理,包括纠错、坏块处理和损耗平衡。


  目前,NOR Flash的容量从几KB~64MB不等,NAND Flash存储芯片的容量从8MB~128MB,而DiskonChip可以达到1024MB. 2 系统设计Flash在每MB的存储开销上较RAM要昂贵,但对于uClinux系统来说,选择Flash作为存储器具有一定的优势。UClinux系统在上电后,需要运行的程序代码和数据都可以存储在Flash中,甚至放在CPU起始地址中的uClinux启动内核都可以写入Flash中。从一定意义上讲,嵌入式系统只用Flash就可以完成所需的存储功能。


  Flash存储器的分区较硬盘的分区更为简单,分区后的Flash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典型的Flash分区如下。


  SEGMENT PURPOSE 0 Bootloader 1 factory configuration 2┆ kernel X┆ root filesystem Y分区0放置Bootloader,分区1放置factory configuration,分区2到分区X放置系统内核,分区X到分区Y放置根文件系统。Flash的分区可以根据需要划分,uClinux中支持Flash存储器的块设备驱动负责定义上述的分区。


  和PC机下的Linux不同,Flash的分区把系统内核文件和根文件系统单独划分到两个分区中,而PC机的硬盘是把内核文件和根文件系统放在一个分区内。PC机下Linux的Bootloader是LILO或GRUB.它们在系统启动时能智能地在分区中找到内核文件块,并把它加载到RAM中运行。对于Flash而言,把内核的镜像文件写进一个单独的分区对嵌入式系统有两大优点:①系统可以直接在Flash上运行;②LILO或GRUB更易找到内核代码并加载,甚至可以不用LILO或GRUB引导而直接运行。


  内核文件和根文件系统在Flash中的放置,可以根据系统设计需要适当选择。


  3 引导程序选择系统启动之前的引导过程是CPU初始化的过程。包括arm和X86在内的许多CPU是从固定地址单元开始运行引导程序(Bootloader)的。其它的部分CPU是从某个地址单元读入引导程序的入口地址,然后再运行引导程序,譬如M68K和Coldfire系列。所以这些都影响到Flash中系统启动代码的存放地址。


  系统首先要考虑的是在什么地址存放Bootloader,或者说系统从哪个地址单元开始加载运行系统内核代码。


  CPU启动后直接运行系统内核是可以实现的。对于uClinux来说,启动代码必须包括芯片的初始化和RAM的初始化等硬件配置;同时加载内核的代码段到RAM中,并清除初始化的数据段内容。尽管这些实现起来很直观,但是要具体把启动代码存放在Flash中正确的地址偏移单元内,使CPU一启动便能执行就比较困难了。不过,现在技术比较先进的CPU都将默认的偏移地址设置为0,或者在偏移地址为0的附近存放起始地址。


  Bootloader是一段单独的代码,用以负责基本硬件的初始化过程,并且加载和运行uClinux的内核代码。作为系统启动工具,Bootloader经过配置可以加载Flash中的多个内核,甚至可以通过串口和网口来加载内核和系统的镜像到RAM中运行。Bootloader同时也提供对内核镜像文件的多级别保护,这一点对于以Flash作为存储设备的系统来说非常重要。譬如,当系统进行内核升级和重要数据备份时,系统突然掉电,正如PC机进行BIOS刷写过程中的旧电一样,都是灾难性的。但是利用Bootloader就可以实现保护性的恢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