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品
|
文库
|
方案
|
视频
|
下载
|
商城
|
开发板
|
数据中心
|
座谈新版
|
培训
|
工具
|
博客
|
论坛
|
百科
|
GEC
|
活动
|
主题月
|
电子展
注册
登录
论坛
博客
搜索
帮助
导航
默认风格
uchome
discuz6
GreenM
»
FPGA/CPLD可编程逻辑
» GPS系统中伪码P码基于FPGA的扩展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发新话题
发布投票
发布悬赏
发布辩论
发布活动
发布视频
发布商品
GPS系统中伪码P码基于FPGA的扩展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pengpengpang
(pengpengpang)
当前离线
UID
1023229
帖子
6106
精华
0
积分
3055
阅读权限
90
来自
中国
在线时间
15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2-20
最后登录
2016-7-3
论坛元老
UID
1023229
来自
中国
1
#
打印
字体大小:
t
T
pengpengpang
发表于 2014-7-29 23:01
|
只看该作者
GPS系统中伪码P码基于FPGA的扩展
GPS系统
,
全球定位
,
美国
,
世纪
摘要:针对GPS系统使用直接序列扩频调制所使用的精测距码P码,P码具有定位精度高,长周期,结构复杂等的特性,以及其广泛的军事应用。通过对P码的产生原理进行深入研究,采用在Xilinx ISE中使用Verilog HDL语言,对P码产生电路进行硬件实现的方法,产生指定PRN号卫星的P码,通过对生成结果进行验证以及特性分析,以解决GPS中长周期精测距码(P码)不借助导航信息中短周期测距码的引导,实现P码的快速直接捕获的问题。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是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规划研制,历时21年,于1994年全面建成,是美国继阿波罗登月、航天飞机之后的第三大航天工程,利用GPS卫星实现全球、全天候、实时、连续导航定位的,具有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时间、速度、方位)导航与定位能力的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是目前全球应用最为广泛、最先进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GPS系统采用典型的CDMA体制,这种扩频调制信号具有低截获概率特性,系统利用直接序列扩频调制技术,以码分多址复用的形式区分各个卫星信号。GPS卫星信号导航电文为50bps的二进制数据码,利用伪随机噪声码(PRN)对导航电文进行扩频,码片速率远高于其本身的数据码速率,对信号的频谱进行扩展,再使用扩展的码元去调制L波段载波,可以有效地将低速率导航电文发送到接收端。目前现代化的GPS信号有3种载波方式:载波L1频段1 575.42 MHz,L2民用信号(L2C)频段1 227.6 MHz,和一个位于1176.45 MHz成为L5频段的载波。
GPS系统测距伪码有C/A码和P码(Y码),以及新的军用M码叠加在L1和L2频段上。基于码分多址复用(CDMA)的GPS需要其信号中伪码具有良好的自相关和互相关性能,PRN(Pseudo Random Noise Code伪随机噪声码)码序列不仅具有高斯噪声所有的良好自相关特性,而且具有可预知性和周期性的规律,它与自身的相移序列相加,结果仍然为PRN码序列,只是改变了其相位。P(Y)码又称为精确测距码,它同时调制在L1和L2载波信号上,主要应用于精测距、抗干扰及其保密性要求高的环境下。P码是一种高精度定位码,利用P码进行卫星定位要比利用粗测距码C /A码定位精度提高10倍左右,加密后的P码称为Y码,只有特许用户才能破译使用,多用于军事应用当中。由于P码的特点是长周期,结构复杂,因此对P码的捕获一直是备受关注,在P码捕获的过程中需要本地复现P码,产生P码周期内指定PRN号卫星任意时刻的P码数据,对提高P码的捕获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P码的产生原理
GPS卫星信号扩频使用的P码,序列长度2.35x1014,速率为10.23 MHz,序列周期为266.41天。在实际应用中,GPS卫星使用序列中的一个星期的码元,作为卫星使用的扩频伪码序列,所以其长度为6.287×1012,远大于C/A码的1 023个码元长度。
依据ICD-GPS-200C,P码的生成主要由4个称为X1A,X1B,X2A和X2B的12位移位寄存器产生PRN序列。图1中给出了这种寄存器方案的详细框图。GPS基于CDMA技术的直接序列扩频调制技术,在P码的情况下,延时的整码片数与对应的卫星PRN号相同。X1A和X1B寄存器的输出由一个异或电路形成X1码发生器,X2A和X2B寄存器输出异或形成X2码发生器,X2结果馈送给一个移位寄存器,延迟卫星PRN号的码片数,然后与X1结果异或合并产生P码。
P码的设计规范要求4个移位寄存器每一个都有一组反馈抽头,这些抽头用异或电路相互合并在一起,并反馈到各个寄存器的输入级。描述这些反馈移位寄存器方案的多项式表达示在表1中。
这4个反馈移位寄存器产生的m序列的自然周期是经过截短的,寄存器X1A和X2A都是在4092个码片之后复位,去掉了它们自然的4 095个码片序列的最后3个码片;寄存器X1B和X2B是在4 093个码片后复位,去掉了它们自然的4 095个码片序列的最后2个码片。这导致在每个X1A寄存器循环,X1B序列相位相对于X1A序列都滞后一个码片,结果在两个寄存器之间有相对相位进动,在X2组寄存器之间也发生同样的相位进动。
P码发生器4个反馈移位寄存器所用多项式和初始状态如表1所示。
在GPS星期的起始点,所有移位寄存器均置于初始状态,在每个移位寄存器历元的末尾,移位寄存器也复位到其初始状态。所谓“4092码片截短”具体功能就是当X1A寄存器的输出序列等于第4 092个码片的时候。输出“1”将X1A复位到初始状态。截断码片状态示于表2中。
X1历元是由X1A的复位信号3750分频得来的,已经验证过X1A历元的周期为4 092x3 750=15 345 000个码片(1.5 s),而X1B的历元时间为4093x3 749=15 344 657个码片,滞后于X1历元343个码片。对于X1B的驱动时钟不是直接来自于P码发生器模块的输入,而是经过一个时钟控制模块。此模块检测来自于X1历元的恢复信号和X1B历元的暂停信号的上升沿来控制X1B工作状态。由于X1B历元快于X1历元343个码片,所以X1B经过一个历元之后就被自己产生的历元信号挂停,然后等待343个码片时间之后,被X1历元恢复工作,从而达到同步进动的效果。
X1历元的重要的功能是为GPS标准时间进行计时和标定。X1历元为GPS系统中重要的所谓“Z计数器”提供计数时钟,其中低19位(这个计数器又被称为周时间计数器,即time-of-week,简称TOW)是以403200为模来计数的。可以计算有1.5x403 200÷60÷60÷24=7天。
X2A/X2B移位寄存器相对于X1A/X1B移位寄存器来说也有相位进动,这表现在每一个X1周期在X2历元和X1历元之间有37个码片的相位进动,这是由将X2周期调整成比X1周期长37个码片而产生的。控制X2A/X2B的原理基本上和控制X1A/X1B相同,但有2个区别:1)挂停信号不是像X1A/X1B一样来自于X1历元而是来自于周复位模块,也就是说X2A/X2B每星期才暂停一次(发生在每个星期的结束时间段,即1.5 s的EOW时间段内X2A/X2B历元发生的时刻),而不是发生在每个历元(即每个1.5 s)的时刻。2)恢复信号也是每星期一次(发生在每个星期的开始时间段,即1.5 s的SOW时间段内),它发生在SOW时间段内中的X2A历元时刻之后的37个码片。在这37个码片时间段内,X2A/X2B均由暂停时钟控制,使得它们在这段时间内保持不变。因此,X2移位寄存器的实际周期为15345037个码片时间,比X1的要长37个。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EOW和SOW均来自周复位模块。Z计数器的零状态下的X1历元被定义为当前星期的开始(SOW),大约在星期六到星期天的午夜,这里午夜的定义是指调整宇宙时间(UTC)的零点也就是所谓的格林威治子午线时刻。而EOW则是SOW的前一个X1历元。
P码的发生是X1与X2的延时叠加而来,X2的延时不像C/A码从移位寄存器上抽头而来,而是直接经过一个37位的移位寄存器,每位m序列的抽头分别对应37颗卫星的PRN号,因此每颗卫星的X2码延时输出码片时间就等于其PRN号,使各个都能产生自己独特的P码序列。
2 P码产生器设计
依据P码产生方框图,P码产生模块分为时钟控制模块、反馈移位寄存器组、译码截止模块、3750/3749分频模块、Z计数器及周复位信号产生模块、37位移位寄存器组。各个模块功能如下:
1)时钟控制模块:依据控制信号,定时控制X1B,X2A和X2B 3个移位寄存器工作,时钟为系统时钟10.23 MHz;
2)反馈移位寄存器组:分别实现4个12级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X1A,X1B,X2A,X2B)的功能,根据反馈逻辑多项式各自生成输出移位序列;实现过程中,直接设计触发器的复位整合其初始化量,如初始化时该触发器输出为“1”,则直接设置其触发器复位时输出为“1”,省略初始化信号赋值模块;
3)译码电路:根据各移位寄存器生成序列,对其输出序列进行截断,并产生复位信号使移位寄存器组复位到其初始状态;
4)Z计数器,周复位信号产生器:触发为X1历元,周时间计时,并产生当前星期的开始(SOW)和当前星期的结束(EOW)信号,供X2A和X2B两个移位寄存器时钟控制信号实现时钟的暂停与恢复功能;
5)37位移位寄存器组:A和B移位寄存器的输出(第12级)由异或电路合并起来,形成X1序列,及C和D形成的X2序列,对X2组移位器寄存器产生序列进行移位,移位与所需卫星对应的PRN号一致,输出后与X1组序列再异或操作后,产生对应PRN号的P码。
3 P码产生器仿真
依据表3中P码的码相位分配和码序列初始段,得到卫星PRN号为2的P码数据前12个P码片(八进制)为4000,以此于仿真结果进行验证。
如图,为在Xilinx ISE 10.0中生成的PRN号为2号卫星的P码的仿真信号输出图,图中P_code为P码产生的序列,Select[5:0]为卫星信号选择输入,在此为6’H02。
4 结论
通过对设计结果分析,可以看出P码的长周期,以及结构复杂的特点,也正是因此才保证其应用在精测距、抗干扰及其保密性要求高的环境下,在P码捕获的过程中本地产生复现P码,产生P码周期内指定PRN号卫星任意时刻的P码数据,以解决在不借助短周期粗测距码的引导下,对P码实现直接快速捕获。
作者: 作者:王伟伟,杨长龙 来源:《电子设计工程》2013年第24期
收藏
分享
评分
记录学习中的点点滴滴,让每一天过的更加有意义!
回复
引用
订阅
TOP
返回列表
电商论坛
Pine A64
资料下载
方案分享
FAQ
行业应用
消费电子
便携式设备
医疗电子
汽车电子
工业控制
热门技术
智能可穿戴
3D打印
智能家居
综合设计
示波器技术
存储器
电子制造
计算机和外设
软件开发
分立器件
传感器技术
无源元件
资料共享
PCB综合技术
综合技术交流
EDA
MCU 单片机技术
ST MCU
Freescale MCU
NXP MCU
新唐 MCU
MIPS
X86
ARM
PowerPC
DSP技术
嵌入式技术
FPGA/CPLD可编程逻辑
模拟电路
数字电路
富士通半导体FRAM 铁电存储器“免费样片”使用心得
电源与功率管理
LED技术
测试测量
通信技术
3G
无线技术
微波在线
综合交流区
职场驿站
活动专区
在线座谈交流区
紧缺人才培训课程交流区
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