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品 | 文库 | 方案 | 视频 | 下载 | 商城 | 开发板 | 数据中心 | 座谈新版 | 培训 | 工具 | 博客 | 论坛 | 百科 | GEC | 活动 | 主题月 | 电子展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C语言茶余饭后之if...else PK switch...case

C语言茶余饭后之if...else PK switch...case

在学校学C的那会儿,就已经知道switch...case的执行效率要相对if...else较高了(大体上讲),因为从字面上和逻辑上看,switch...case是不用像if...else那样做一系列比较判断就可以直接定位到相应的条件分支的。不过也没有深究过其中的原理。后来由于一偶然原因,就明白了其中的细节。今日碰巧看到一篇blog,是讲作者对此问题的思考,我觉得作者的理解大体上都是对的,不过下面跟帖的人,有人鄙夷,有人讽刺,实在是影响网容网貌,对作者本人也是没有起码的尊重,无法建立起平等的沟通,实在是不河蟹呀~~~:)

switch...case与if...else的根本区别在于,switch...case会生成一个跳转表来指示实际的case分支的地址,而这个跳转表的索引号与switch变量的值是相等的。从而,switch...case不用像if...else那样遍历条件分支直到命中条件,而只需访问对应索引号的表项从而到达定位分支的目的。

具体地说,switch...case会生成一份大小(表项数)为最大case常量+1的跳表,程序首先判断switch变量是否大于最大case常量,若大于,则跳到default分支处理;否则取得索引号为switch变量大小的跳表项的地址(即跳表的起始地址+表项大小*索引号),程序接着跳到此地址执行,到此完成了分支的跳转。如下代码(gcc编译,不开优化):

int main()
{
    int j = 0;
    int i = 1;

    switch (i)
    {
        case 1:
            j = 11;
            break;
        case 2:
            j = 22;
            break;
        case 3:
            j = 33;
            break;
        case 4:
            j = 44;
            break;
        case 10:
            j = 10;
   
        default:
            j = 88;
            break;
    }

    return 0;
}
继承事业,薪火相传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