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品 | 文库 | 方案 | 视频 | 下载 | 商城 | 开发板 | 数据中心 | 座谈新版 | 培训 | 工具 | 博客 | 论坛 | 百科 | GEC | 活动 | 主题月 | 电子展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智能硬件設備層出不窮 行業現狀解密

智能硬件設備層出不窮 行業現狀解密

小米要推出智能鞋的消息這兩天引發行業熱議,做爲國內擴張速度最快的企業,小米公司旗下的智能手機目前已穩居國內前三甲,而圍繞著智能手機所進行的 多元布局也逐漸滲透到日常消費品中,包括血壓計、體重秤、燈泡、插座等等,如今的小米俨然已不是傳統的手機制造商,手機業務也只是它布局智能生態的基石而已。

  對于普通消費群體來說,雖然這兩年智能設備看似已走上康莊大道,但實際上仕途並不順利。各大廠商爲長遠布局考慮,紛紛推出了各類智能附屬設備,力求打造出以手機爲載體的智能生態圈。但用戶對智能設備的認知和理解始終處于觀望和嘗鮮的角度,導致市場反饋叫好不叫座。那智能設備目前的發展現狀究竟如何?我們普通用戶購買一款智能設備究竟有沒有必要?


  首先我們來看看當下智能設備的發展現狀,具體來說應該是非手機類智能設備(硬件)。目前知名的企業都在這塊有所涉足,包括傳統的手機企業和互聯網企業,大有百花齊放的趨勢,然後二者的做法實際上卻大相徑庭。傳統手機廠商對智能設備的定義往往是從手機出發,打造出以手機爲核心的附屬硬件,包括智能手環、智能手表等,依托自身已有的制造背景和完善的市場渠道,很容易就推向市場和銷售,並駕齊驅。

  對于新型的互聯網企業來說,智能設備顯然還是試水之作,但其産品定義也從智能手表、手環發展到全方面,例如智能路由器、智能體重秤、智能電燈泡、智能插 座等等,恨不得一時間內把所有傳統電器打造爲智能設備。但其弊端也非常明顯,由于缺乏相關産品的制造底蘊和技術沈澱,導致用戶體驗並不良好。此外缺少完善 的分銷渠道,購買上並不容易。甚至還有不少尚且處于衆籌階段,能否真正量産似乎都還是未知之數。對于新型企業來說,智能設備的發展和興盛似乎舉步維艱。

  落實到用戶體驗層面,雖然傳統的手機制造企業在智能設備上相對謹慎,但其産品理念和體驗都相對成熟,並且後續服務也能有所保障,這也是當前市面上在售較多的産品。既然如此,我們不妨看看目前各大手機品牌在智能設備方面的相關表現。

  蘋果公司:以iPhone手機爲載體,借助iWatch智能手表擴展功能和體驗

  雖然蘋果公司並不是第一家推出智能硬件的廠商,並且它推出相關産品的進度也遠落後于其它國際品牌。但考慮到目前千萬級的iPhone用戶,iWatch 已然成爲衆多用戶心中最佳的智能穿戴式手表。但即便iWatch受到衆多好評,他仍舊逃離不了當下手機類智能硬件普遍存在的瓶頸,即這些智能硬件基本是對 原手機功能的擴展,並非是取代,甚至在脫離手機這個載體後很難成爲做爲獨立的個體使用。進一步聯想到iWatch目前糟糕的電池表現,你很難爲它打出一個 高分。
智能硬件設備層出不窮 行業現狀大揭秘

  所以我們就不難明白,爲什麽通知中心會是iWatch的核心功能。因爲iWatch主要就是讓用戶可以隨時隨地在手腕上進行簡單操作,以此來讀取iOS 設備上的各種信息又或者是進行通話,簡單來說就是解放用戶對手機設備的頻繁操作,但本質上還是附屬于手機的“遙控器”。

  索尼/三星/LG:手表/手環齊步走,以手機爲依托,思路不斷嘗試和轉變。

  在Android陣營中,索尼/三星是比較早就推出智能硬件的品牌,其實索尼早在2012年就推出了第一款手機助手性質的硬件設備Live View,當時已經頗具智能手表的形態。而三星則在2013年9月才帶來首款智能手表Galaxy Gear,LG的速度則更慢些。經過幾年的發展,日韓廠商在智能手表上的意識形態已經非常完善,並且理念也由早期的手機類附屬配件逐步發展爲目前獨立自主 的智能設備。

  例如三星此前推出的Gear S就已經擁有獨立的通信和數據功能,而LG Urbane LTE更是成爲首款支持4G網絡的智能手表,索尼也在持續跟進。但實際上這裏卻帶來衍生出另外一個問題,擁有數據和通信功能的智能手表俨然已經是一個獨立 的通信裝置,但卻要將全部內容集成在如此小的體積中,體驗和續航不得不令人擔憂。
智能硬件設備層出不窮 行業現狀大揭秘

  實際上這並不是索尼/三星的思路,目前絕大部分的傳統制造商都陷入在這個矛盾當中,一方面爲了讓智能硬件快速推向市場,難免會用智能手機的思路去思考智能硬件,但問題在于傳統手機廠商的核心仍然在于移動終端方面,並不會針對這個細分領域進行獨立研究,甚至打造爲和手機一樣重要的産品線。所以功能和體驗的 相似性,成爲國際大廠當下普遍的解決方案。

  不過由于市場的需求變化,再加上自身品牌技術已經有所積累,所以國際品牌對于智能硬件目前也處于不斷嘗試和轉變的過程中。目前三星/索尼/LG都已經開始規劃下一階段的智能硬件産品,競爭程度甚至已轉變爲上遊制造優勢的爭奪戰。

  國內用戶對智能硬件的認可度較低,外觀設計仍是第一因素

  除了三星/索尼/LG外,實際上國産品牌也同樣有這些問題存在,包括華爲、中興、聯想等,值得一提的是,老牌手機廠商在對智能硬件的研發上基本還算自 主,不過也有一些廠商直接由第三方企業進行ODM,基本都把智能硬件當成是附屬于手機的高級配件,效果上再打折扣,在此我們就不過多細究。對于傳統手機制 造商來說,智能硬件的意識形態基本相差無幾。雖然經過這幾年的市場反饋,大衆用戶對智能硬件早已不陌生,但依舊有很多用戶覺得使用價值並不大。
智能硬件設備層出不窮 行業現狀大揭秘

  根據第三方機構調查後發現,大部分用戶對智能硬件(手表/手環)的第一大要素依舊是外觀和設計,操作和功能反居次要,而這顯然會是下一階段智能硬件的發 展目標之一。將智能硬件打造爲智能手機的通知中心,固然是一個好主意,但如果沒能讓消費者有動力把手中的卡西歐丟掉,它依舊不算完美。

  小米/魅族,以智能生態爲布局,連接第三方新興企業,智能硬件多元化

  在衆多手機廠商中,小米和魅族的發展速度非常迅猛。做爲國産兩大人氣王,二者對智能硬件也表現出不一樣的做法。魅族比小米的起步早,以音樂起家的它始終 只專注于産品層面,不過從MX4以後魅族開始布局智能生態,鼓勵第三方企業與魅族共同打造智能産品,借助于魅族的平台進行産品的推廣和銷售,實現雙方共贏 的過程。這點我們從魅族官網上也可知其一二,目前已有幾款産品登陸魅族在線商店,並提供銷售服務。

  雖然小米是半路出家的手機廠商,但這幾年的發展已讓它成爲世界級的黑馬,今年智能手機的銷量更是有望達到8000萬部。而在智能硬件方面小米也表現出同 樣的思維路線,以價格爲衝擊點,利用小米系列手機爲載體,將智能硬件産品從單純的手環擴展到路由器、血壓計、空氣淨化器、插座等諸多方面,龐大的小米帝國 正在一步步呈現。與魅族不同的是,小米旗下的智能硬件設備多來源于小米智能生態鏈團隊,包括紫米、智米、華米、飛米、雲米等系列公司。
智能硬件設備層出不窮 行業現狀大揭秘▲小米的智能硬件産品已經從手環、路由器等擴展到日常生活消費品

  不過我們還是可以看到,小米和魅族實際上在核心思路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例如二者都主打生態牌,都與第三方團隊共同合作。而有所不同的是,魅族提供平台與 銷售,而小米則是通過入股、全資購買等多種方式打造生態鏈團隊,建立起龐大的小米帝國。至于孰爲優勝的問題,可能很難下一個定論,但不置可否的是,小米生 態的建成,背後更是無比強大的資金鏈。

  無論是國內外廠商,在智能硬件這方面都面臨相似的情況:智能硬件並不缺思路和想法,但問題在于難 以獲得原材料供應商和硬件加工上的支持。對于新興的互聯網企業來說這是致命的,營銷無法落地、産能銷量不足、後期經費吃緊,任何一項都足以讓一家企業面臨 巨大的危機。而傳統手機制造商則相對有優勢,但考量到市場和品牌的影響,推出的智能硬件産品往往沒有太多新意,且價格並不親民,最終導致智能硬件銷量慘 淡,淪陷爲智能手機的附屬品。
智能硬件設備層出不窮 行業現狀大揭秘

  所以當小米推出智能運動鞋、智能插座之時,不難理解爲何會有不少國內外品牌爲之失色。高速增長的國內智能市場,任何一項智能硬件都是機會,抛開體驗是否 能夠創新不談,小米已經率先出擊,贏在了起跑線上。至于産品是否超值這樣的消費問題,相信廠商會通過當前的市場反饋進行不斷的軟硬件調整,畢竟不是每一款 産品都能一鳴驚人,iPhone如此,小米系列産品也同樣如是。

  對于普通用戶來說,目前入手智能設備是否已經是一個最佳的時機?如 果你青睐高性價比的智能産品,需要一些基本的生活體驗(類似計步、睡眠監測、健康提醒等),無論是小米、三星、華爲等,相信都能滿足你的基本需求,不同之 處在于品牌的底蘊決定了産品的屬性會各有差異。但如果你想真正體驗到類似人工般的智能硬件設備,從當下行業的發展現狀來看,顯然還不是最佳的時機。


  根據市場調研公司IDC之前公布的數據顯示,可穿戴智能設備已經連續第八個季度呈現穩步增長,而今年第一季度全球範圍內可穿戴智能設備的出貨量已經突破 1140萬台,而這其中還並未包括蘋果iWatch的數據(業內人士估計出貨量在500萬台左右),智能設備的高速增長仍然是未來的一大趨勢。隨著越來越多的智能設備登場,或許在下一階段我們能看到真正創新和變革之處。
灿达电子连接器 热线:13925775398;网站
http://www.okconn.com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