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面计算机的多核处理器已经发展了多年,并且一路走过了双核、四核,甚至六核、八核。智能手机的历史也有点类似,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在大约5年前,我们先是看到了基于ARM架构的双核节能处理器,然后4、6、8、甚至更多核心的又冒了出来。与台式处理器不同的是,移动 SoC走上了稍有些不一样的道路。
桌面平台上,多核心处理器大多采用了相同的架构,但是在移动SoC上,大多数制造商都选择了ARM的big.LITTLE方案,即多个低性能核心+少量高性能核心。

移动SoC对于功耗更加敏感,当然也有些例外,比如某些8核SoC支持异构多处理(HMP)技术,能够同时启用不同架构的全部核心。

多核心与多处理,显然还需要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支持。具体到Linux、Windows、OS X、以及Android OS,它们都有着不同的调度方式。
在“核心大战”打得火热的时候,也有人提出了一些理性的质疑,比如那么多的核心是否真有必要。显然,要评估这一点,我们不能只看某兔跑分,还应该拿日常使用的app来测试一番。

以热门的Android系统为例,外媒Android Authority特地对Chrome、Gmail、YouTube、Riptide GP2、以及Temple Run 2等应用和游戏进行了实地评测。
首先来看一下Chrome(分别在四核高通骁龙801和八核高通骁龙615设备上执行):

这是四核模式下的Chrome浏览器(核心活跃度)。

四核模式下的Chrome浏览器(CPU平均使用率)。

八核模式下的Chrome浏览器(核心活跃度)。

八核模式下的Chrome浏览器(CPU平均使用率)。
需要指出的是,骁龙615是一款big.LITTLE处理器,所以核心调度的表现有些与众不同。当然,额外的核心是出于能源效率方面的考虑,而不是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