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品 | 文库 | 方案 | 视频 | 下载 | 商城 | 开发板 | 数据中心 | 座谈新版 | 培训 | 工具 | 博客 | 论坛 | 百科 | GEC | 活动 | 主题月 | 电子展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关于IPD体系的讨论

关于IPD体系的讨论

迈普是2003年引入IPD的,我当时受过一点点培训。也亲身参与其中,有一点感觉,这里抛块砖。
感觉IPD有其优点,矩阵式架构,能在产品的每个决策点,找到对应的角色为其负责,并且对于产品市场化的推动效果非常明显。
不足之处是IPD各项考评太过于量化,这对于预研性质的研发影响很大,很多预研项目,由于没有市场支撑,最终无法统计工作量。
而IT企业,能固守已有技术创造效益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创新才是IT企业生存发展的第一动力,因此,IPD体系对于迈普这种原创性企业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损害作用,这是各家公司要慎重注意的。
简单的建议是应该设立单独的技术预研部,这个部门明确说明不实行IPD体系架构,而按照传统树形,自上而下方法管理,效果可能反而会好一点点。
另外,IPD基本上是规划的公司运营方面的流程,产品研发仅仅是其中一个环节而已,我一直认为,该哪一级做的事情,就应该由哪一级来做。
开发效率不是IPD体系架构的重点,这个是研发管理问题,因此,对于华为把敏捷开发提高到运营级来考量,这个我持不同意见。
IPD的执行体系,本来就对产品的快速面市提出要求,它是裁判员的职务,他不会也不应该关心实做的研发人员效率如何,能否按期出来,那是公司资源分配问题,资源不够,应该由人力资源部来解决,IPD体系仅仅提要求,不关心如何解决。
至于研发部门,能否按照IPD的各级决策评审点完成,这实际上是死任务,必须完成,如果资源申请不够,那实际上说明这个市场不是公司目前状况应该去参与的,公司更多的要考虑的是如何增加投入,待公司实力达到这个市场的准入门槛,再行考虑切入。
可惜的是,很多公司在实时运营的时候,这个点都有问题,在资源投入不够的情况下,总是试图通过玩一些概念,变一些花样,强按牛头吃草,来强行切入,这一方面显示出老板的急功近利,二一个也说明领导决策层并没有切实做好IPD体系中资源分析这个环节,在前期决策启动的时候,就已经出了问题。但是很可惜,最终这些错误往往还是由员工来买单。
因此,IPD执行效果不好,我本人倒不认为是IPD本身有问题,而是执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其实这也带出了另外一个话题,IPD仅仅是一套运营架构,它本身是不能帮助公司赚钱的,而且,非常花钱,因此,企业运营时,如何决策产品路线图,进行市场规划,经营规划,这本身就没有标准答案,因此,仅仅期待一两套先进的工作方法,就期望公司赚钱,实际上是不现实的。企业在如何赚钱这个问题上,还是要修炼内功,冷静思考,不要被一些概念误导。
目前企业经营有中方法论,好像一个好的方法,就可以主导一切,我本人是万万不敢苟同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