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品 | 文库 | 方案 | 视频 | 下载 | 商城 | 开发板 | 数据中心 | 座谈新版 | 培训 | 工具 | 博客 | 论坛 | 百科 | GEC | 活动 | 主题月 | 电子展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RFID技术的安防应用市场分析及发展瓶颈

RFID技术的安防应用市场分析及发展瓶颈

一.RFID技术介绍
    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指应用射频识别信号对目标物进行识别。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内建无线电芯片的技术,芯片中可储存一系列信息。射频识别产品的体积可做到极小,并可附着于需要辨别的实体上,以非接触的方式快速读取其储存信息。射频识别技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走向成熟,近年来发展迅速。射频识别技术的覆盖范围广泛,许多正在应用中的自动识别技术都可以归于RFID技术之内,但它们的工作原理、工作频率、技术特点、适用领域以及遵循的标准却是不同的。
    通常,RFID系统由电子标签、读写器和数据管理系统这三个主要部分组成。rfid电子标签由天线和RFID芯片组成,每个芯片都含有唯一的识别码,用来表示电子标签所附着的物体。读写器用来读写电子标签中的信息,读写器通过网络和其他计算机或系统通讯,完成对电子标签的信息获取、解释以及数据管理。数据管理系统主要完成数据信息的存储及管理,可以由简单的小型数据库担当,也可以是集成了RFID管理模块的大型ERP数据库管理软件。
    在读写速度上,RFID技术具有速度快、非接触、无方向性要求、多目标识别、运动识别等特征;在物理特性方面,RFID技术具有防水、防磁、耐高低温、可弯折、无机械故障、寿命长、抗恶劣环境等优点;在数据存储上,RFID技术信息存储容量大、数据可随时更新、可读可写;在数据安全上,RFID技术采用了专用芯片、唯一序列号、密钥认证,具有极难复制的特点,可确保安全;RFID技术还具有多样的封装方式,外形易于小型化与多样化,可方便嵌入或贴在商品上,具有使用方便的优势。
    二.RFID产品市场发展情况
    不同频段的RFID如今有着不同的市场发展:13.56MHz以下低频RFID技术业界已经累积10年以上的成熟经验;目前业界最关注的是位于中高频段的RFID技术。高频方面国内业者技术逐渐成熟,正积极推动各项系统应用;860MHz~960MHz超高频RFID技术发展最快,但国内业者技术尚未完全成熟,需要各项示范应用计划带动。而2.45GHz和5.8GHz频段由于产品拥挤,易受干扰,技术相对复杂,其相关的研究和应用仍处于探索的阶段。
    中国RFID市场的需求量巨大,国内RFID产业近些年来得到快速发展。电子标签与芯片研发机构目前已开发出国产HF、UHF电子标签,并成熟地实现了规模化的量产,获得各行业的广泛应用。读写器及终端方面已经实现了规模化生产,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总体性能指标上与国外同类产品有一定的差距。
    随着国内第二代身份证工程对RFID的需求高峰退去,门禁、交通和IT资产追踪系统成为目前国内RFID增长最强劲的市场。工业自动化行业、医药行业的RFID应用将有所减缓,这将导致RFID行业的重新洗牌,未来RFID市场上将出现更多的兼容和合并。
   三.RFID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分析
  1、成本因素制约RFID发展
  价格仍然是RFID难以逾越的一道坎。尽管RFID技术有相当多的优势,但当提到RFID的时候,人们首先会想到它高昂的成本。以UHFRFID标签为例,标签成本已经从2007年的1美元降至现在的几美分。业界曾普遍认为每个5美分是一个“井喷临界点”的价格,结果现在5美分的标签已经实现了,这口“油井”的产量虽有提高,但与井喷相去甚远,至今甚至已降至每个标签1美分,但还是达不到预期的发展水平。如果纯粹用低价推广RFID技术,效果则不会理想,尤其是对大众消费品厂商、超市等零售商而言,它们要处理的商品数以百万件,就算每个标签的价格只有1美分,这也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成本。
  中国RFID的推广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别。主要还是因为中国具有很廉价的人工成本,企业不愿使用RFID解决方案来代替人工管理。尽管RFID相关成本每年都在以20%左右的速度在下降,但下降的速度还是达不到预期。在中国,消费者对RFID芯片成本的心理价位应该在0.5元以下。中国封装的芯片出口比例较高,国内RFID市场尚未引爆,市场空间还很大。
  尽管成本问题依然存在,但不应盲目悲观。专家亦指出,标签价格对于RFID市场固然非常重要,但却并非惟一的关键限制性因素。用户应该将RFID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成本放在系统收益的背景下来权衡,也就是从投入产出比的角度来判断。随着RFID成本逐年下降,该问题在近几年内应该就会逐渐淡出。
  2、安全隐患困扰RFID应用
  业界对RFID技术安全性问题也产生了不少争论。由于RFID便捷的读取性,使得其芯片上储存的个人信息很容易被他人获取。甚至在很多非自愿给予的情况下,自己的隐私信息也会在不经意间被读取,甚至造成被追踪。对于门禁类产品以及金融类产品,后果更加严重。破解芯片后,黑客可以提取原卡信息,从而复制出一张和原卡拥有同样认证信息的新卡。利用这张克隆卡,黑客就可以自由进出受限区域,或者进行刷卡消费。利用RFID技术打造的手机支付功能正在全球走红,消费者接受并喜爱这种便携的消费形态,市场前景也非常可观。然而安全隐患一天不解除,真正的手机支付时代就不能到来。
  隐私安全问题对于RFID技术而言,可谓避无可避,所以业界都采取了积极的态度对待。尽管目前还没有完全有效的方法来杜绝“破解”和“克隆”等非法行为,但是政府和厂商都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法。新法律法规的制定,新加密技术的研究和采用,都使得事件向好的方向发展,为RFID技术的快速发展,培育着更为健康的环境。
  3、产品测试与认定问题。
  产品的测试与认定是RFID产业链三方均需要的,通过测试认定可以建立起有关产品的规格与品质的基本规范,从而降低人们认识产品的复杂性,同时也建立起一种信誉体系。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是产品的测试标准和权威的认证机构。
  此外参与RFID技术及标准的制订机构众多,各国开放的频段不同,这些将导致RFID读写器与标签的互通性降低,并影响精确度,从而难以统一适用。在一些特殊环境中,RFID传导的无线电波信号会产生干扰与衰减,进而影响数据读取的可靠性与准确度,这也降低了RFID的适用范围。科技企业中掌握RFID技术的专业人才的匮乏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RFID的推广和发展。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