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品 | 文库 | 方案 | 视频 | 下载 | 商城 | 开发板 | 数据中心 | 座谈新版 | 培训 | 工具 | 博客 | 论坛 | 百科 | GEC | 活动 | 主题月 | 电子展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我国的阀门工业还处在发展阶段,在技术和质量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我国的阀门工业还处在发展阶段,在技术和质量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随着西气东输主调节阀阀门竞标的落定,业内都非常清楚地知道,中国唯一入围的企业也终因业绩和价格原因被淘汰出局,对此,我们不能不思考中国的阀门企业败北究竟是何原因?中国阀门企业该如何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就此问题本刊记者专程走访了中国阀门协会秘书长康家桥先生,就中国阀门行业发展作了深入的探讨。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国内阀门企业甚至于国外阀门企业都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西气东输主干道口径阀门竞标能否成功是对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考验,此次入围企业——球阀自贡高阀就其产品质量来说应该是可以与此次竞标成功的美国库博—卡麦隆阀门(Cooper Camron Valvrs)及意大利的格罗夫相比的,且其产品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但参与国际竞争,不仅是技术质量上的竞争,还有服务、价格等诸多因素上的竞争。国内大口径阀门产品没有在重大工程中得到过验证,没有此方面的业绩,用户要求零风险,也是有道理的。
从阀门行业总体蝶阀上看,国内企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不多,尤其是高水平产品不多。但改革开放以来阀门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外资企业在市场的繁荣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通过近几年的统计数据表明,由于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外资企业他们的机制灵活,经济增长非常快,而多数国企近些年举步艰难。虽然阀门行业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还必须承认我们的总体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国的阀门工业还处在发展阶段,在技术、品种、材闸阀质和质量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要想赶上世界阀门工业的先进水平,阀门企业必须踏踏实实地苦练内功。
机长制是一个企业生存的前提,有了好的机制我们才能谈发展,近些年国有企业经营困难,不光是机制问题但制约国企发展的关键是机制,有名话说得好,改革是找死,不改革是等死。这已经说明国有企业要发展只有一条路—改革。阀门行业经过了40多年的发展,在这一发展历程中,如果他截止阀不挣脱桎梏他发展的绳索,他就无法发挥他自身的优势。国企关键是要增强在市场上的快速反应能力,采用灵活的经营方式,树立主动服务意识,真正将企业的产品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将客户视为上帝。
1.企业的战略规划及科学管理
战略问题是关系到一个企业长期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制定好企业的发展战略,就是充分认识自己与对手,在竞争中趋利避害。采用科学管理,向管理要效益是使企业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管理是企业长期立身的资本,从某种意义上讲,具有高效减压阀管理机制的企业才是本钱足的企业。
2.技术和产品质量
我国目前在阀门生产上,基本能满足80%的阀门市场需求,但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不多,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多数还依赖进口。低压大口径阀门略为短缺,高中压阀门产需矛盾主要在品种、材质及技术工艺上,比如海上石油开采,它要求阀门的质量高、寿命长,还比如西气东输主管道大口径放料阀阀门要深埋,要求全焊工艺,使有寿命达到几十年,这对阀门高技术与高质量是严格的考验。我们要想赢得市场参与竞争就必须拥有这方面的雄厚实力,在技术与质量上狠下功夫。
要参与竞争就要懂竞争的规则,我们不应仅限于参与竞争、懂得规则,更要积极参与标准和规则的制定,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重要的是我们要有这样的意识。不断地去研究标准研究规则,并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意见。成为行业的专家。
刚才您谈到要直面市场,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您认为中国的日标阀阀门企业离这样的目标还有多长的路要走。
:阀门制造业经历了从修理和手工为主的零星加工到使用专机生产线、加工中心和数控机床等设备的大批量生产的过程;产品设计从最初的拿来主义发展为自行开发设计;产品类型也从低温和低压阀门扩展到高温中压、高压和超高压各种专用阀门,以及多种材质、多种驱动方式的各类特殊阀门,具备了相当的配套能力;整个行业的规模逐渐扩大,形成了一个比较健全的阀门制造体系。但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还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既技术、管理、人才、服务与业绩。前四美标阀项是可以通过学习提高的,最后一项业绩是要靠用户支持的,在这方面希望我们的企业家们要有胆识与魄力。中国的阀门企业要赢得在重大工程中客户的信任一定要有不同于国外企业的营销方式,更要有强大的实力去与之竞争,我相信迅速成长并日益成熟的中国阀门企业会在不远的将来实现令中国人民自豪的这个目标。
江泽民说过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企业无法长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企业创新体现在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德标阀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上。熊彼得认为技术发明者不一定是“创新者”,只有那种敢于冒风险把新发明引入经济之中的企业家才是创新者,只有倡导和实行“创新”活动的企业经营者才是“企业家”。在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里,一层不变的东西已不存在,企业要发展,创新是源动力,只用这种源动力才能将企业推向一个又一个新的台阶。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