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品 | 文库 | 方案 | 视频 | 下载 | 商城 | 开发板 | 数据中心 | 座谈新版 | 培训 | 工具 | 博客 | 论坛 | 百科 | GEC | 活动 | 主题月 | 电子展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华为业绩赶超爱立信 需加大软实力建设

华为业绩赶超爱立信 需加大软实力建设

昨日,华为CFO孟晚舟称,是否上市将取决于股东的利益,但公司目前并不急于融资。孟晚舟还预计,华为今年的销售额最高将增长12%,而去年的涨幅是8%。
孟晚舟称,华为去年的营收增至人民币2200亿元(约合354亿美元),从而推动净利润同比增长33%至人民币154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德国巴登-符腾堡州银行(Landesbank Baden-Württemberg)分析师米尔科·迈尔(Mirko Maier)称,在未来几年,华为的发展速度可能快于爱立信。他说:“华为正在拓展核心业务之外的新市场,致力于拓展新客户,而爱立信则不然。”但很多时候,中国企业在硬实力方面发展强劲,却在软实力方面表现落后,这也是华为下一步努力的重点。


2011年时,华为就与爱立信的差距在不断缩小。而在2012年上半年,华为销售收入达1027亿元,同比增长5.1%;营业利润87.9亿元,营业利润率8.6%,营业利润环比上升20.3%,同比下降22.0%。而爱立信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净销售额为1063亿瑞典克朗,净收入为100亿瑞典克朗。按照当时的汇率计算,爱立信上半年收入约为975.2亿元人民币,不及华为的1027亿;净利润为91.75亿元人民币,超过华为的87.9亿。就2012年上半年而言,华为在去年上半年就已经在收入规模上超过了爱立信。
在过去的20年里,华为巧妙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通过自身完美的成本优势(尤其是研发成本优势),在提高网络性能的同时持续降低运营商乃至最终用户的投资成本,从而排挤了对手并胜出。作为华为的反面,竞争力相对低下的电信巨人北电网络已经香消玉碎,百年老店阿尔卡特名存实亡,昔日偶像诺基亚岌岌可危……也把老对手中兴甩在了身后。
但需要看到的是,业绩增长并不代表所能赚到的钱,对于华为来说,市场份额不断增加,但利润增长有限,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对于华为来说,帮助其取得迅速成长的运营商战略因为宏观形势的影响正逐渐陷入困局。一方面,市场需求乏力,但作为立身之本的市场份额不能丢掉,但另一方面,利润增长出现大幅下滑,后续增长难于预期。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华为营业利润和经营现金流在经历2010年较大增长之后,在2011年出现大幅下滑,其中,净利润和经营现金流在2008年也呈现了一定的下滑幅度,这暗示了2008年和2011年市场环境的变化,在经济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华为在追求业绩增长和市场份额扩大的同时,不得不牺牲利润。另一方面,华为2011年的净利润为116.47亿元,远远低于2010年的净利润247.16亿元,2011年经营活动现金流为178.26亿元,远远低于2010年的315.55亿元。这也意味着华为正在遭遇宏观环境所带来的增长瓶颈。
这就需要华为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华为也已经意识到了这点。为了打入美国市场,与当地运营商建立良好的合作,生产适合当地市场的产品,华为从思科、爱立信、英特尔、北电网络和Sun等西方公司聘请了大量高管。同时,华为也大量购买西方生产的设备,用于其在世界各国修建的电信系统中。IBM自1997年来一直与华为密切合作,购买华为的设备。波士顿咨询集团、普华永道、美世咨询公司与合益集团等也在华为发展的不同阶段与之合作。
单是做到这些还不够。去年10月,美国国会出台调查报告将华为中兴再次挡在了大门外。很多时候,中国企业在硬实力(如销售规模、利润等)方面发展强劲,却在软实力方面表现落后,这也是其被拒之门外的因素之一。“除了做生意赚钱以外,中国企业要让对方政府觉得你是一个企业公民,要对当地的发展有一定承诺,譬如将赚来的钱重新在当地投资等。”有专家说,“在如何让别国政府欢迎你去投资方面,中国公司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