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品 | 文库 | 方案 | 视频 | 下载 | 商城 | 开发板 | 数据中心 | 座谈新版 | 培训 | 工具 | 博客 | 论坛 | 百科 | GEC | 活动 | 主题月 | 电子展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武汉新芯持续亏损 豪威入股搁浅

武汉新芯持续亏损 豪威入股搁浅

对于期望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来拯救武汉新芯于「亏损泥潭」的武汉政府而言,希望再度落空。
  
  5月21日下午,经济观察报记者从多个渠道获悉,备受中国半导体业界关注的美国豪威半导体(OmniVi-sion)入股武汉新芯一事,目前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目前,武汉新芯还是由国资的省科投(指湖北省科技投资集团)100%控股,没有任何变化。」5月21日下午,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一位高层这样告诉经济观察报。
  
  武汉新芯项目始建于2006年,是华中地区唯一的12英寸晶元生产线。该项目是在地方政府不遗余力支持招商引资的背景下,采取与中芯国际「代管合作」模式投建。即由地方政府出资,并承担投资风险,中芯国际仅做技术和管理输出,待时机成熟后,中芯国际再择机回购。
  
  然而中芯国际回购计划「失约」,这项湖北、武汉两级政府耗资百亿但仍不见盈利的项目,陡然成为「烫手的山芋」。在此背景下,2012年上半年,武汉政府开始洽谈引进美国豪威半导体作为战略投资者入股,这一度被业界看做为武汉新芯的救赎迎来曙光。
  
  事实上,在豪威半导体入股一事「搁浅」后,武汉新芯已开始一场自我救赎,由原豪威半导体顾问杨士宁出任首席执行官并组建管理团队,彻底结束了「代管模式」,而豪威半导体也开始转入与武汉新芯的代工业务合作。但就目前产能而言,武汉新芯高层透露企业年内扭亏可能性不大。
  
  暂停入股
  
  早在2012年上半年,美国豪威半导体就开始与武汉新芯洽谈入股事宜。「双方的接触已近半年,目前合作的框架已经基本敲定,就差最后的流程环节。」2012年8月,一位跟武汉新芯有着长期业务合作的核心高层人士曾对经济观察报记者透露。
  
  合作的初步框架是,豪威半导体与武汉新芯目前的投资方武汉东湖高新区旗下的湖北省科技投资集团公司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在合资公司股权结构中,湖北省科技投资集团公司将作为第一大股东,豪威半导体股份比例次之。但在公司管理层面,豪威半导体将取代中芯国际,「操盘」武汉新芯的运营。
  
  为了缓解武汉新芯面临的资金压力,按照最初的计划,合资公司成立后,湖北省科技投资集团公司、豪威半导体还将对武汉新芯追加投资。「湖北科投的追加投资额,将大于豪威半导体。」前述知情者透露。此外,按当时规划武汉新芯将逐渐转换为豪威半导体加工厂,甚至退出代工业务。「当时双方基本上是谈得差不多了,但最后还是没有进展。」5月21日下午,一位熟悉此次交易的知情者透露,按照计划豪威半导体承诺对武汉新芯的投资,迟迟没有到位。
  
  事实上,无论是豪威半导体还是武汉国资,对于此项入股事宜,双方在内部均有不同的声音。
  
  「豪威半导体入股武汉新芯,一个重要的背景,是近年图像感测器晶元产能十分紧张。」iSuppli半导体首席分析师顾文军对经济观察报分析。以全球最大的晶元代工厂台积电为例,其28nm和40nm工艺订单已排到2013年第三季度末。而台积电正是豪威半导体最大的代工合作夥伴。
  
  因此,在豪威半导体与武汉新芯的入股合作中,台积电的态度显得非常微妙。「豪威半导体希望通过入股武汉新芯,来缓解产能不足的风险。但台积电显然也不愿意失去这个客户。」前述熟悉此次交易的知情者透露,不止于此,台积电与豪威还有相应的专利技术保密协议,这些也将成为豪威入股武汉新芯的一大障碍:「作为目前豪威半导体最大的晶元代工厂,台积电对豪威入股竞争对手武汉新芯,有着相当大的制约能力。」
  
  而武汉国资也有另一层的顾虑。根据最初的合作协议,豪威半导体一旦入股,武汉新芯有可能由一个独立的第三方晶元代工基地,沦为豪威半导体单一的代工厂。
  
  「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武汉政府是希望将武汉新芯做成一个平台性的晶元制造基地,还是仅仅做某个客户的代工厂。」iSuppli半导体首席分析师顾文军分析,武汉政府当初与中芯国际合作引进12英寸晶元项目,其出发点是希望藉此打造华中地区的半导体产业集群,而不仅是一个单一的代工厂。
  
  「双方在内部都存在一些分歧,这是豪威入股迟迟未获进展的重要原因。」前述熟悉此次交易的知情者透露。
  
  再待救赎
  
  豪威半导体暂停入股后,令武汉新芯扭亏的计划再度陷入困局。
  
  经济观察报从武汉东湖开发区获得的一份资料显示,2012年武汉新芯实现销售收入1.62亿美元,但仍旧处于亏损状态。据悉,目前武汉新芯的月产能在12000片左右,而其盈亏平衡点大约在月产能30000片左右,显然差距不小。「如果要扩充产能,就需要进一步的巨额资金投入。」在顾文军看来,武汉新芯面临一个两难的困境。
  
  不止于此,这项总投资超过百亿的项目,还面临巨额的债务压力。来自湖北省发改委获得一份资料显示,2007年5月,国开行湖北分行与湖北省科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武汉新芯签署首笔68亿元贷款协议,该笔贷款期限为8年,还有两年到期。对于武汉新芯的债务规模,范梦迪回复经济观察报称:「由于我们并非上市公司,不会对外披露财政细节。」「武汉政府原本希望通过引进豪威半导体,来分摊部分后续投资的压力。」前述熟悉此项交易的人士透露,但豪威方面的资金迟迟未能到位。
  
  事实上,在豪威半导体入股一事「搁浅」后,武汉新芯已开始一场自我救赎。
  
  据经济观察报了解,早在去年下半年开始,原中芯国际首席运营官杨士宁,已经在武汉新芯悄然主持工作。彼时,杨士宁的另一个身份,还是豪威半导体顾问。今年1月,武汉新芯正式对外发布了杨士宁出任首席执行官的消息。「目前,杨士宁已经辞去了豪威半导体顾问的职务,专职武汉新芯的工作。」前述武汉新芯高层人士透露,杨士宁还引进了大量原来中芯国际的「旧部」:「有超过10名核心的管理人员,都是来自以前杨士宁在中芯国际的团队。」
  
  区别于此前中芯国际的「代管模式」,目前的管理团队已经跟中芯国际完全脱离干系,这意味着武汉新芯的「代管时代」已然终结。武汉新芯还对外发布全新的英文简称——XMC。
  
  在杨士宁执掌武汉新芯的运营后,其对于公司的发展战略也做了相应调整。此前,武汉新芯的客户主要集中在兆易创新等价格偏低的存储器产品。目前,武汉新芯开始尝试将代工产品结构向高端延伸。
  
  经济观察报记者获悉,豪威半导体在暂停入股后,开始转入与武汉新芯的代工业务合作。武汉新芯将代工其高端的图像感测器晶元,其利润相对偏高。但有业内人士认为,图像感测器晶元尽管市场需求较大,但对产品制作工艺要求较高。武汉新芯最终的产品成熟度还待观望。「目前,豪威的产品还在试产阶段,预计今年四季度才能量产。」前述武汉新芯高层告诉经济观察报:「豪威的产品量产后,月产量大约在5000片左右,加上目前12000片,今年底月产能也就在17000片左右,年内扭亏可能性不大。」
  
  这意味着武汉新芯在短期内,依然难见盈利的曙光。事实上,这个总投资超过百亿元、湖北省历史上最大的单体投资项目,已令地方政府不堪重负。对于武汉新芯是否还有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计划,武汉新芯公司媒体事务负责人范梦迪回复称:「目前不对此做任何推测。」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