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品 | 文库 | 方案 | 视频 | 下载 | 商城 | 开发板 | 数据中心 | 座谈新版 | 培训 | 工具 | 博客 | 论坛 | 百科 | GEC | 活动 | 主题月 | 电子展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蓝光光盘可能会因长期的销售颓势而提前消亡

蓝光光盘可能会因长期的销售颓势而提前消亡

关键字:蓝光光盘   光学存储   索尼  
索尼近期表示,用户对蓝光光盘的需求正在迅速减少。其实我6年前就预测到这一点。请原谅我的自以为是,但在十年前,我已经从我一个小型但声势浩大的子读者群中看到了蛛丝马迹。那时,我刚开始对高清光学存储格式的竞争进行报道,然后将这些报道整理成了多年来的系列文章和博文。
我仍然坚信,技术上处于下等的物理光盘格式已经胜出;HD-DVD对DVD的反向兼容能力,不足以和消费者在购买蓝光格式时的价格吸引力相抗衡。但是,如我在2008年1月的国际消费电子展(CES)和2008年2月份预测的那样,在光盘格式大战中,当东芝正式败下阵以后,索尼的胜利也似乎已变得毫无意义。以下内容摘自我此前发表的文章:

我仍然坚信,蓝光光盘表面上获得的最终胜利最后将变得毫无意义。迄今为止,两大阵营均已在技术开发、制造工艺提升、播放器硬件和软件开发、播放器生产能力提升、电影制片厂“融资”以及零售商和终端用户促销活动等领域投入了大量资金。在这种情况下,索尼及其合作伙伴将要花费多长时间,以及通过何种配备和媒体产出率才能收回早期的大量投资?他们能挽回这些损失吗?

就这一点而言,我们需切记,光盘格式的不确定性是消费者尚未转而选用高清光盘的唯一原因。貌似我曾经提到过很多次,高质量倍线红光DVD播放器能够输出可与“真正”的高清蓝光或HD-DVD媲美的画面。为了实现从常规DVD向HD-DVD的转变,蓝光光盘和相关媒体的价格需要下调到什么样的水平?额外的价格压力将对财务产生多大的影响?

请谨记,红光DVD并不是唯一的可倍线标清视频内容。随着苹果公司有可能准备在其在线电影发行服务中添加租赁功能,电影制片厂试图发展光盘业务的做法是否太少、太迟?

对于后一个观点,一个月后我通过一个帖子发表了如下看法:随着旨在吸引消费者眼球的Apple TV及大量其他在线高清内容交付方案(现有及即将推出)的发布,蓝光生态系统的结局将会如何?

现在,索尼还有什么可说的呢?The Verge网站曾于索尼正式发布2014年第一季度财报之前发表了一篇关于该公司调整预期收入的报道,其中曾提到:

二次减损支出是由于索尼宣称的“物理媒体需求的萎缩程度高于预期”而导致的,尤其是在欧洲。基于此,索尼表示,其不相信该业务将来能产生“足够的现金流以收回长期资产的账面价值”。索尼已对此类资产预计相应地减损支出,并对其光盘制造业务的总值预计二次减损费用,总计250亿日元(2.45亿美元)。

2006年,索尼和多家生产商正式推出蓝光光盘,并在短时间内与竞争对手“下一代”格式HD-DVD形成对抗之势。由于该格式集成在PlayStation 3中被广泛应用,索尼蓝光格式不留痕迹地击败了HD-DVD。

索尼为了赢得这场大战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只有销售业绩常年走高的情况下才能收回这些成本。然而,消费者并没有立即从DVD转向购买蓝光光盘,而是开始选择从苹果公司的iTunes服务平台以及Netflix和Hulu等流媒体视频服务网站中下载所需的程序和信息。尽管一些安装了Windows操作系统的笔记本电脑中集成了蓝光技术,但苹果公司的产品中却始终不支持该格式—苹果前CEO史蒂芬

乔布斯曾对蓝光技术做出下述评价:蓝光光盘制造业务将让索尼“画地为牢”。随着电影流媒体和下载的增加,索尼现在承认其光盘业务并不像期望中的那样有利可图。

下述为Slashdot网站提供的关于索尼开支缩减的一些信息:索尼已警告投资者,由于蓝光光盘的需求萎缩程度高于预期,其预期收益可能会受到影响。索尼将于未来两周发布财务业绩报告,预计公司会面临净亏损。索尼发布的警告与其他机构发布的行业分析报告相符,例如:Generator Research机构于今年年初发布的报告显示,未来四年,DVD和蓝光光盘的销售收入有可能降低38%;与此相反,在线电影的收入有望从今年的35亿美元增长至2018年的127亿美元,增幅达260%。市场调研公司DisplaySearch电视电子产品及欧洲电视调研总监Paul Gray表示,消费者现已习惯从在线媒体中实时下载所需内容,并且“未满25岁人士认为购买实体光盘是很土的行为”。

如我在本文开头提到过的,我在6年前就已预测这一点。我从未自大或狂妄地认为我的观点总是正确的。例如,我就忽略了人们对附带拍照功能的手机的依赖程度将对相机市场造成沉重的打击。我并不认为我属于未卜先知的人,因为我是基于历史趋势和数据点而得出各结论的。我认为,索尼的高管属于“当局者”,因此不能客观和清楚地分析当前趋势。考虑到蓝光影像的高分辨率,这颇具讽刺意味。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