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品 | 文库 | 方案 | 视频 | 下载 | 商城 | 开发板 | 数据中心 | 座谈新版 | 培训 | 工具 | 博客 | 论坛 | 百科 | GEC | 活动 | 主题月 | 电子展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解析H.265编码新技术

解析H.265编码新技术

关键字:H.265   编码技术  
最近一段时间,H.265的曝光率越来越高,和传统的H.264相比,更加吸引用户的关注。H.264标准是2003年被通过的,这一标准成熟稳定,据统计,目前互联网高清视频资源中90%的内容,都是由H.264视频编码所构成。不过,H.264在经历了9年的发展期后,如今看来,虽然技术熟,但是由于标准确立日期较早,难免显得后劲不足,在一些功能方面,难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时代的车轮在不断前行,技术也在日益壮大的发展。在2012年8月,爱立信公司推出了首款基于H.265的编解码器。在2013年3月,国际电联(ITU)就正式批准通过了HEVC/H.265标准。




大家熟悉的迅雷看看,已经有部分在线资源采用了H.265编码方式,而目前仅仅限于网页版,包括PPSTV,也有着相应的H.265在线资源观看。

而有一些用户,相信对H.265编码还不太理解。在这里,我们先简单的介绍一下H.265编码技术的相关常识。H.265能在有限带宽下传输更高质量的网络 视频,也就是说只需原先H.264编码的一半带宽即可传输相同质量的视频。在用户比较关心的4K方面,H.265同时支 持 4K(4096×2160) 和 8K(8192×4320) 像素的超高清视频,对于像3840x2160这种电电视特有标准的4K视频,更是不在 话下。由于4K视频的数据量是高清的4-8倍。因此而言,就需要更高效率的压缩编码算法。根据公开资料表示,H.265的编码效率为 H.264的两倍。




从技术层面上分析,目前H.265/HEVC的架构大致上和 H.264/AVC相似,主要包含帧内预测、帧间预测、转换、量化、去区块滤波器、熵编码等模块。不同的是,HEVC整体被分成了编码单位、预测单位和转换单位这三个部分。




比起H.264/AVC,H.265/HEVC 可以使用多种方式降低码率。从上面的图片中大家就可以看出,在H.264标准下的每个宏块 (marcoblock/MB),其大小都是固定的16X16像素,而H.265的编码则更加自由,大小可以在8X8和64X64之间自由选择。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