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nk: 8](images/default/star_level3.gif) ![Rank: 8](images/default/star_level3.gif)
- UID
- 872238
|
![](http://images.eccn.com/silabs/silicon_chip_980x60_202203.jpg)
4.2 设定待采集图像的各种属性
zc0301p1摄像头支持JPEG格式的图像采集,定义VIDEO_PALETTE_JPEG为21,将其赋值给图像帧的调色板palette,这是一个必须设置的重要的参数。其他参数(如图像色调、颜色、对比度等)可以先将VIDIOCGPICT传递给ioctl()查看其默认值。
如果发觉以上的参数不符合采集图像的规范,则可以将pict.brightness、pict.colour、pict.contrast、pict.white-ness、pict.depth等重新赋值,再将VIDIOCSPICT传递给ioctl()来重新设置这些参数。
4.3 进行图像采集
在图像采集过程中,采用read方法直接读取设备文件来获取一帧数据保存到缓冲区中,通过convertframe()函数将pFramebuffer中的数据转成完整的JPEG格式的数据保存到ptframe缓存中去,再调用fwrite()函数将pt-frame缓存中的JPEG格式数据写入到指定的文件中去,即得到一幅JPEG格式的图像。
5 蓝牙传输
蓝牙协议规范遵循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d Model,OSI/RM),从低到高地定义了蓝牙协议堆栈的各个层次,如图3所示。
在蓝牙协议体系中,OBEX位于RFCOMM之上。OBEX提供了对象的表示模型,并通过“Put”和“Get”操作传输对象。设备间的对话遵循客户和服务器间的请求—响应模式。OBEX会话开始由客户端发出连接请求,连接建立成功后服务器发送成功的连接响应,否则发送连接不成功的连接响应。在连接之后,客户端可以通过Put请求向服务器“推送(Push)”对象,如果对象较大,Put请求可以使用多个Put请求分组,每个请求分组需返回一个Put响应分组。本系统将采集到的图片保存到/tmp/cap.jpeg,现在要将图片通过蓝牙传输到蓝牙手机上。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① 在内核中打上蓝牙补丁,加入蓝牙协议的支持,添加USB蓝牙适配器的驱动。
② 编译bluez的库和工具。从网上下载bluez-libs、bluez-utils和dbus库,用arm-linux-gcc完成交叉编译,得到了arm版的bluez库和bluez的工具以及dbus-daemon工具。这是蓝牙适配器在arm Linux的环境下正常工作所必需的。
③ 启动USB蓝牙适配器。要使USB蓝牙适配器正常工作,需要用到步骤②中编译得到的dbus-daemon工具和一些蓝牙工具(如hciconfig、hcid等)。dbus是一个消息传递系统,应用程序间可通过它来相互传递消息。dbus-daemon是一个守护进程,是运行hcid所必需的,hcid用来读入hcid.conf文件。该文件是蓝牙设备的一个配置文件,在该配置文件中设置好蓝牙设备的类型、classid、配对码、设备是否可被搜索等其他的属性。
④ 实现文件传输。本系统采用OBEX协议的客户/服务器模式来传递采集到的图片文件,需要用到蓝牙的Object PUSH服务。首先用sdptool工具搜索到蓝牙手机的MAC地址以及Object PUSH服务所占用的频道,然后用rfcomm工具将该频道绑定到虚拟串口,最后运行obex_test完成文件的传输。
图4是采用Object PUSH服务来实现文件传输的流程。
结 语
本设计实现了ARM Linux环境下的图像采集工作,构建了ARM Linux下的蓝牙工作环境;通过蓝牙的OBEX协议和Object PUSH服务,实现了arm Linux平台与蓝牙手机之间的文件传输。利用嵌入式系统和无线传输实现远程监控,符合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