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品 | 文库 | 方案 | 视频 | 下载 | 商城 | 开发板 | 数据中心 | 座谈新版 | 培训 | 工具 | 博客 | 论坛 | 百科 | GEC | 活动 | 主题月 | 电子展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Linux超线程感知的调度算法研究 01

Linux超线程感知的调度算法研究 01

超线程技术背景
  传统的处理器内部存在着多种并行操作方式。①指令级并行ILP(Instruction Level Paramllelism):同时执行几条指令,单CPU就能完成。但是,传统的单CPU处理器只能同时执行一个线程,很难保证CPU资源得到100%的利用,性能提高只能通过提升时钟频率和改进架构来实现。②线程级并行TLP(Thread Level Paramllesim):可以同时执行多个线程,但是需要多处理器系统的支持,通过增加CPU的数量来提高性能。
  超线程微处理器将同时多线程技术SMT(Simultaneous Multi-Threading)引入Intel体系结构,支持超线程技术的操作系统将一个物理处理器视为两个逻辑处理器,并且为每个逻辑处理器分配一个线程运行。物理处理器在两个逻辑处理器之间分配高速缓存、执行单元、总线等执行资源,让暂时闲置的运算单元去执行其他线程代码,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CPU资源的利用率。
  Intel 超线程技术通过复制、划分、共享Intel的Netburst微架构的资源让一个物理CPU中具有两个逻辑CPU。(1)复制的资源:每个逻辑CPU都维持一套完整的体系结构状态,包括通用寄存器、控制寄存器、高级可编程寄存器(APIC)以及一些机器状态寄存器,体系结构状态对程序或线程流进行跟踪。从软件的角度,一旦体系结构状态被复制,就可以将一个物理CPU视为两个逻辑CPU。(2)划分的资源:包括重定序(re-order)缓冲、Load/Store缓冲、队列等。划分的资源在多任务模式时分给两个逻辑CPU使用,在单任务模式时合并起来给一个逻辑CPU使用。(3)共享的资源:包括cache及执行单元等,逻辑CPU共享物理CPU的执行单元进行加、减、取数等操作。
  在线程调度时,体系结构状态对程序或线程流进行跟踪,各项工作(包括加、乘、加载等)由执行资源(处理器上的单元)负责完成。每个逻辑处理器可以单独对中断作出响应。第一个逻辑处理器跟踪一个线程时,第二个逻辑处理器可以同时跟踪另一个线程。例如,当一个逻辑处理器在执行浮点运算时,另一个逻辑处理器可以执行加法运算和加载操作。拥有超线程技术的CPU可以同时执行处理两个线程,它可以将来自两个线程的指令同时发送到处理器内核执行。处理器内核采用乱序指令调度并发执行两个线程,以确保其执行单元在各时钟周期均处于运行状态。
  图1和图2分别为传统的双处理器系统和支持超线程的双处理器系统。传统的双处理器系统中,每个处理器有一套独立的体系结构状态和处理器执行资源,每个处理器上只能同时执行一个线程。支持超线程的双处理器系统中,每个处理器有两套独立体系结构状态,可以独立地响应中断。



2 Linux超线程感知调度优化
  Linux从2.4.17版开始支持超线程技术,传统的Linux O(1)调度器不能区分物理CPU和逻辑CPU,因此不能充分利用超线程处理器的特性。Ingo Monlar编写了“HT-aware scheduler patch”,针对超线程技术对O(1)调度器进行了调度算法优化:优先安排线程在空闲的物理CPU的逻辑CPU上运行,避免资源竞争带来的性能下降;在线程调度时考虑了在两个逻辑CPU之间进行线程迁移的开销远远小于物理CPU之间的迁移开销以及逻辑CPU共享cache等资源的特性。这些优化的相关算法被Linux的后期版本所吸收,具体如下: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