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nk: 8](images/default/star_level3.gif) ![Rank: 8](images/default/star_level3.gif)
- UID
- 872238
|
对实时性能的影响
迄今为止,调整CPU电压和频率对系统的实时性能而言依然是一个重大挑战。任何参数的改变都将导致系统不稳定,重新锁定锁相环和其它动态时钟机制也需要相应的时间,这两个因素将使系统的响应出现长延时(有时达到数十毫秒),在此期间,CPU既不能执行计算操作,也不能对外部事件(中断)做出响应。
TI的 OMAP、英特尔的Xscale和IBM的PowerLP等嵌入式处理器能够在十几毫秒的延时内调整频率,在数十毫秒的延时内改变电压,而且所有这些动作都不会中断系统的操作,从而允许实现更大胆和更精确的节电机制。例如,在处理MPEG视频帧或IP语音包的过程中可以降低电压和频率。
实时性能面临的一个更普遍的挑战是,如何在睡眠模式期间对中断做出响应。虽然通过编程,大多数片上外围元件在收到中断之后都可以唤醒系统,但开发者必须谨慎地定义用于唤醒设备的机制,并把整个系统的延时和存储器类别考虑在内,以确保处理中断的执行时间和用户空间对事件的响应(优先延时)。
向嵌入式Linux发展的趋势
理想情况下,用户既无需知道也无需关心支撑其手持设备的底层操作系统。现在,设备制造商对操作系统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虽然微软一直非常重视品牌,但 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进入手持设备市场(如蜂窝电话)的规模却落后于Symbian和Brew,也落后于嵌入式Linux。设备制造商转向 Linux的原因之一是可以利用标准的电源管理技术替代专有技术,这样既能达到更快的上市时间,同时又能满足终端用户和运营商的技术需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