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品
|
文库
|
方案
|
视频
|
下载
|
商城
|
开发板
|
数据中心
|
座谈新版
|
培训
|
工具
|
博客
|
论坛
|
百科
|
GEC
|
活动
|
主题月
|
电子展
注册
登录
论坛
博客
搜索
帮助
导航
默认风格
uchome
discuz6
GreenM
»
模拟电路
» 半导体器件的电气过应力和静电放电故障——第三部分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发新话题
发布投票
发布悬赏
发布辩论
发布活动
发布视频
发布商品
半导体器件的电气过应力和静电放电故障——第三部分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Bazinga
当前离线
UID
1023230
帖子
5213
精华
0
积分
2607
阅读权限
70
在线时间
1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2-20
最后登录
2015-10-22
金牌会员
UID
1023230
1
#
打印
字体大小:
t
T
Bazinga
发表于 2014-8-19 20:39
|
只看该作者
半导体器件的电气过应力和静电放电故障——第三部分
静电放电
,
半导体
遭受ESD应力的IC有着明显的故障特征。高电流会融化
半导体
结构的不同区域(ESD-HBM),而高电场则会破坏电介质(ESD-CDM)。ESD引发的最常见故障模式就是输入
/
输出引脚处漏电或电阻短路,通过测试台或ATE测试检测现场返修的产品就能发现这种情况。其它故障模式包括高关闭电流(IDDS)、供电电流(IDD)和无输出等开放引脚。开路和短路可通过I-V曲线跟踪测试台观察到。内部电路损坏检测则需要高级故障分析技术。在本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ESD/EOS损坏器件的电气和物理分析。
HBM和CDM代表不同的EOS类型。EOS和ESD可以多种方式损坏
半导体器件
。大多数EOS和ESD造成的故障都跟以下故障机制有关:
● 热损坏或燃烧金属化
● 氧化物或电介质击穿
● 接触损坏或结点损坏
热损坏
热损坏是一种EOS和ESD机制。由于EOS-ESD事件中生成大量热量,金属导体或电阻接头熔化。作为保险丝的金属线熔化变成开路。EOS、ESD-HBM事件中会观察到金属熔化。不过,如果导体膜较厚,金属会部分熔化,可能影响器件的功能。如果金属线电阻为R,电流为IESD,那么产生的功耗为P=I2ESD*R。当局部热量造成温度上升到金属线的熔点时,就会出现金属熔化。以下给出了一些EOS和ESD-HBM的实例。
在图7中,器件的引脚至引脚I/V曲线没出现短路、开路等不正常情况,但取下后SEM出现燃烧金属化。
图7:EOS造成的燃烧金属化图示
氧化物或电介质击穿
氧化物击穿可分为软击穿或硬击穿。软击穿是指电介质上的高电阻电流路径,而硬击穿是指电解质层上的高传导性路径。在氧化物软击穿中,器件仍能良好工作,晶体管性能不会发生很大变化。这时会发现漏电情况比正常器件略高,但仍可能在数据表限制范围以内。在氧化物硬击穿中,器件无法工作,从栅极到通道形成电流路径,晶体管被破坏。
栅氧化层损坏是ESD事件中最常见的。栅氧化层击穿取决于氧化物的厚度、偏置电压、氧化物材料的击穿电压、氧化物膜的均匀度和粗糙度等。如氧化物膜有尖锐边缘,那么感应电场会高度集中在边缘上,很可能被击穿。
假设氧化物层厚度为100A0而氧化物层上的电压为3.3V,那么氧化物层上的平均电场计算如下:E=V/Tox
氧化物或电介质击穿
电介质材料二氧化硅的击穿电场为11x106V/cm。如氧化物厚度减为50A0,E=6.6x106V/cm且电介质间的电场增加,就会趋近于击穿。如V为常量不变,E.Tox=常量,这是一个双曲线方程式(XY=C)。图8给出了电场和氧化物厚度的曲线。
图8:电场和氧化物厚度
图9:(a)ESD脉冲前的栅氧化层、(b)受到破坏的氧化物形成的细丝和(c)V>VB电介质短路等原理图
氧化物击穿有以下机制:氧化物层上的电压超过氧化物(电介质)的击穿电压(V>VB),这样栅氧化层会被击穿,氧化物层上形成较低电阻或传导路径。由于电流流过路径的电阻减小(氧化物或电介质击穿),会出现电介质的局部升温。由于局部温度较高,传导位置熔化,形成细丝,进而导致电介质上的金属层短路,如图9所示。氧化物击穿是CDM的主要击穿机制。
图10:栅氧化层破裂
图10给出了ESD-CDM事件中出现氧化物破裂的情况。在故障部件中,测试台没有观察到输出。在电隔离情况下,振荡器电路的参考输入引脚处观察到高漏电。振荡器模块的参考输入引脚电容处也检测到热点。
图11显示了没有观察到输出的晶体振荡器的ESD损坏情况。测试台(I-V曲线跟踪)显示OE(输出启用)引脚处有4.3mA的漏电。故障点隔离用Hamamatsu emission/OBIRCH显微镜检查实现,将问题局部化。在故障引脚的输入电路上检测到热点。随后采用等离子/化学蚀刻进行物理分析发现emission microcopy识别的热点区域存在引脚孔。
图11:I-V曲线跟踪、热点和引脚孔的图示
接触毛刺或结点损坏
接触毛刺或结点损坏是指p-n结点因ESD事件造成的焦耳热效应损坏。当芯片加热后,共价键被破坏并生成电荷载体,而芯片的电阻率和热传导性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
图12:接触损坏的SEM图
ESD脉冲作为一个电流源。当ESD脉冲突然施加到芯片上时,会加热不均匀。局部区域在绝热条件下加热,较高电流提升结点温度,并超过芯片的熔点,从而造成结点熔化。图12显示ESD造成的接触损坏。ESD产生的能耗引起接触毛刺或结点损坏,其计算如下:
在绝热条件下,ESD事件产生的能量等于结点吸收的能量:Q1=Q2
其中,
假设Q1=Q2
Csp=具体热容量,ρ=密度,T0=初始温度
如果T≥Tm(熔点),那么就会出现结点熔化。
Wunsch & Bell模型采用以下热扩散方程式,这是描述结点击穿的最常用模型。在此模型中,结点击穿现象由脉冲宽度和器件施加的功率密度决定。
其中,P=以瓦特为单位的故障功耗,A=以平方厘米为单位的面积,Cp=以J/gcm-K为单位的热容量,ρ=以g/cm3为单位的密度,κ=以W/cm-K为单位的热传导,t=矩形脉冲宽度,Tm=结点熔化温度,而T0=初始温度。
以上方程式说明了温度、ESD脉冲电压、故障功率和材料熔点之间的关系。
收藏
分享
评分
the king of nerds
回复
引用
订阅
TOP
返回列表
电商论坛
Pine A64
资料下载
方案分享
FAQ
行业应用
消费电子
便携式设备
医疗电子
汽车电子
工业控制
热门技术
智能可穿戴
3D打印
智能家居
综合设计
示波器技术
存储器
电子制造
计算机和外设
软件开发
分立器件
传感器技术
无源元件
资料共享
PCB综合技术
综合技术交流
EDA
MCU 单片机技术
ST MCU
Freescale MCU
NXP MCU
新唐 MCU
MIPS
X86
ARM
PowerPC
DSP技术
嵌入式技术
FPGA/CPLD可编程逻辑
模拟电路
数字电路
富士通半导体FRAM 铁电存储器“免费样片”使用心得
电源与功率管理
LED技术
测试测量
通信技术
3G
无线技术
微波在线
综合交流区
职场驿站
活动专区
在线座谈交流区
紧缺人才培训课程交流区
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