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品
|
文库
|
方案
|
视频
|
下载
|
商城
|
开发板
|
数据中心
|
座谈新版
|
培训
|
工具
|
博客
|
论坛
|
百科
|
GEC
|
活动
|
主题月
|
电子展
注册
登录
论坛
博客
搜索
帮助
导航
默认风格
uchome
discuz6
GreenM
»
模拟电路
» 共模反馈环路稳定性分析及电路设计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发新话题
发布投票
发布悬赏
发布辩论
发布活动
发布视频
发布商品
共模反馈环路稳定性分析及电路设计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Bazinga
当前离线
UID
1023230
帖子
5213
精华
0
积分
2607
阅读权限
70
在线时间
1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2-20
最后登录
2015-10-22
金牌会员
UID
1023230
1
#
打印
字体大小:
t
T
Bazinga
发表于 2014-9-25 19:15
|
只看该作者
共模反馈环路稳定性分析及电路设计
operation
,
稳定性
,
负反馈
,
电源
,
而且
0 引言 全差分运放(fully differential operation)相对于单端输出电路来说,不仅输出摆幅更大、共模噪声抑制更好,还能消除高阶谐波失真。然而,在高增益运放中,输出共模电平对器件的特性和失配相当敏感,而且不能通过差模反馈来达到稳定。因此,必须额外引入负反馈机制,即共模反馈(CMFB)来稳定运放的共模输出电平。共模反馈的基本原理是先通过检测网络得到输出共模电平Vo_cn,然后将Vo_cn和一个参考电压Vcn(一般为电源电压的一半)相比较,再用得出的误差信号来调节运放的偏置电流,从而达到使输出共模信号稳定的目的。这种方式的设计要点如下: (1)共模信号检测应具有线性特性; (2)共模反馈环路的增益必须尽可能的高; (3)反馈环路的带宽不能小于差模通路(在许多实际应用中,这两个带宽必须一致); (4)确保共模环路稳定; (5)应引入保护机制,以避免“锁死状态”的出现(输出保持在电源电压的情况)。 目前已经有了大量关于差模反馈环路稳定性的理论研究,而对于共模反馈环路的研究却很少。现有的共模反馈电路的设计更多的是通过实际经验、反复调试来得到稳定环路。笔者通过对最常用的、采用一级共模反馈的两级运放的环路进行稳定性分析,明确得出了其稳定条件,从而理论化了共模反馈电路的设计。然后基于这个条件,并采用Bi-CMOS工艺设计了一种低成本、高稳定、匹配好的共模反馈电路。整个运放可应用于一款高性能音频CLASS-D芯片。 1 共模反馈环路分析及稳定条件 图1所示是全差分运放的一种典型应用电路。该电路中共有三个环路:差模环路、共模反馈外环(结构相同,由R1、R2及运放本身构成);以及共模反馈内环(运放内部自带)。只有在三个环路均稳定的条件下,该运放才能正常工作。须特别注意的是:对于两级运放,共模反馈外环是一个正反馈。因为信号经过运放内部的两次反相后。共模信号从Vo反馈到Vi,是同相的,但对差模信号则是反相的。实际应用中,运放的输入端可能出现非常大的共模电平(使它是瞬时的),这将导致输入对管关断,输出电平接近电源电压。由于此时差模回路中断,整个外环呈现共模正反馈。这就会使运放呈现“锁死状态”。由于这种情况很可能发生在电路的启动过程。因此,对于共模环路的稳定性研究很有必要。
图2所示是采用一级共模反馈的两级运放的典型拓扑结构。其中Vi_cm、Vo_cm一分别为运放的输入、输出共模信号。A1、A2为运放的第一、二级。一般对两级运放多采用密勒补偿,使A点为主极点,B点为次主极点。AFB处设定比较电平Vcm(以下称之为共模反馈运放);Ab为共模内环与差模第一级的相交部分。各子运放均为单级运放,并假定它们内部的零、极点均远远大于带宽。共模反馈信号通过调节运放第一级的偏置电流,可以达到稳定第一、二级输出共模电平的目的。这个拓扑结构将三个环路紧密联系起来,其共模环路完整包括了运放的第二级和运放差模通路的主、次极点,而忽略了带宽外零极点。逐一分析三个环路,即可得出其共模环路的稳定条件。
首先分析运放本身。其共模反馈内环传输函数ACMFB(s)为:
即可保证在差模开环稳定时,其共模内环也稳定。 继续分析由运放构成的环路。系数为β(一般地,β≤1),那么,输函数Adm_loop(s)为:其共模内环也设运放的反馈其差模环路传输函数Adm_loop(s)为:
即可保证共模外环的稳定。 联系式(3)、(5)、(10),可以得到该拓扑结构共模环路的稳定条件如下: (1)运放的差模开环稳定; (2)AFB(0)、Ab(0)与A1(0)满足相位相差180°、绝对值近似相等: (3)共模反馈额外引入的极点不影响环路带宽。 基于上述条件可见,共模环路无需额外补偿。由于整个运放仅额外引入运放AFB,因此成本低、设计简单,且共模内环带宽与差模开环相等、增益相近,故能满足共模反馈设计要点(2)、(3)、(4)。 2 低成本高稳定的共模反馈电路 图3是本文所设计的两级全差分运放电路。该电路的共模反馈部分结构新颖、成本低、匹配好,基于图2的拓扑结构,可满足本文提出的稳定条件。图3中,Iref为基准电流,两级运放采用RZ和Cc组成密勒补偿,来满足稳定条件(1)。为了减小失调,运放的第一级和共模反馈运放采用三极管(Q1~Q4)作为输入对管。
电路中的Ml、M2分别与Ql、Q2并联,其栅极信号Vb2随电源电压的升高而升高,其作用相当于在输入级增加两个比较器。正常工作时,M1、M2关断,Ql、Q2处理信号,而在电源电压较低(启动时)以及输入信号的共模电平高于Vb2比时,Q1、Q2关断,M1、M2线性导通,以稳定环路各级共模电平。从而有效避免了电路启动过程锁死状态的出现,满足了设计要点(5)。 共模检测电路由电阻Rcs并联Ccs来完成。引人后者的目的是在高频时既可旁路电阻的寄生电容,又可产生一个零点。以阻止共模增益的降低,从而满足设计要点(1)。 共模反馈运放在Q3、Q4、M10、Mll组成的普通电流镜结构基础上,还额外增加了Q5和M9两个器件。Q5作为射随器可将原电流镜结构中的高阻、大电容输出结点分隔为C、D两点。分隔后,相对于两级运放的主、次极点A、B,D点,其电容减小(仅有寄生电容),而C点阻抗减小(连接Q5的射极),所以,C、D两处极点均不影响环路带宽,可满足稳定条件(3)。接着比较两者的增益,其差模第一级增益为:
联系式(11)、(15)、(16)可见,只需Q1~Q4,M3、M4、M9、M11以及M12~M15尺寸对应
在式(11)~(17)中,rA、rC、VA、VC分别为结点A、C处的小信号电阻值和电压值。 式(17)表明共模环路增益与差模开环增益绝对值近似相等、相位相差180°,可满足稳定条件(2)。由此,本电路已可同时满足本文提出的3个稳定条件以及5个共模反馈设计要点。 传统的共模反馈运放一般采用电流镜和二极管作为负载。即使严格按照稳定条件进行设计,由于电路的不匹配(共模反馈运放的结构、尺寸与差模第一级不相同),将导致器件的短沟道效应相异、工艺失配的差异较大,从而使得共模内环与差模开环的增益不可避免的存在偏差,因此,传统电路不能很好的满足稳定条件。 而本文提出的共模反馈运放电路匹配高、版图匹配容易。由式(15)可知,运放的右半电路几乎不影响运放的增益,且对C处偏置电压的影响也较小(受Q5和M9组成的负反馈作用)。所以,在平衡条件下,右半部分器件的短沟道效应及工艺失配带来的影响可以忽略。而运放的左半边电路以及尾电流源与差模第一级对应匹配,因而其短沟道效应也相近。因此只需使这部分器件的版图采用对称放置来设计,即可使它们的工艺匹配良好,从而确保电路严格满足稳定条件。 3 仿真结果 本电路的设计主要基于TSMC 0.5um BiCMOS工艺,电源电压为6 V。所有波形均可在Spectre下仿真所得。仿真结果表明,在开环条件下,该运放的正、负端增益相同,相位相差180°,而且电路匹配良好,输出精确平衡。图4所示是该运放的共模抑制比(CMRR)特性曲线。由图可见,在10kHz时,该电路的CMRR依旧高达85 dB。事实上,该运放已实际应用于一款高性能音频CLASS—D芯片之中。图5是其作为积分器处理音频数据的瞬态仿真波形,其中输入信号是3 V共模电平,幅度为50 mV,频率为1 kHz的正弦信号。输出信号为频率不变,幅度为3 V的余弦信号,其共模电平稳定在3 V,从而表明该运放工作良好。
4 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全差分运算放大器的共模反馈原理,研究了采用一级共模反馈的两级运放拓扑结构并得出其稳定条件。基于这个条件,文章又提出的一种结构新颖、电路匹配良好、输出平衡高的共模反馈方案。整个运放现已用于一款高性能音频CLASS—D芯片。经Spectre仿真验证,本运放工作稳定,输出精确平衡。
收藏
分享
评分
the king of nerds
回复
引用
订阅
TOP
返回列表
电商论坛
Pine A64
资料下载
方案分享
FAQ
行业应用
消费电子
便携式设备
医疗电子
汽车电子
工业控制
热门技术
智能可穿戴
3D打印
智能家居
综合设计
示波器技术
存储器
电子制造
计算机和外设
软件开发
分立器件
传感器技术
无源元件
资料共享
PCB综合技术
综合技术交流
EDA
MCU 单片机技术
ST MCU
Freescale MCU
NXP MCU
新唐 MCU
MIPS
X86
ARM
PowerPC
DSP技术
嵌入式技术
FPGA/CPLD可编程逻辑
模拟电路
数字电路
富士通半导体FRAM 铁电存储器“免费样片”使用心得
电源与功率管理
LED技术
测试测量
通信技术
3G
无线技术
微波在线
综合交流区
职场驿站
活动专区
在线座谈交流区
紧缺人才培训课程交流区
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