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和诺基亚会复制下一个“Wintel”联盟吗?
- UID
- 1023166
- 性别
- 男
- 来自
- 燕山大学
|
英特尔和诺基亚会复制下一个“Wintel”联盟吗?
今年2月底,在《第一财经周刊》“炫商业”颁奖典礼和周刊1周年庆典结束之后,送诺基亚全球副总裁邓元鋆先生下楼——诺基亚的E71被周刊评为2008年最炫产品。闲聊中邓元鋆提到,用E71的人并不一定是因为它的价格——比如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叙,前不久他和杨叙会谈,发现杨叙也用的是E71。
当时我很好奇,为什么英特尔和诺基亚会发生很正式的接触。另外据我所知杨叙其实也是一个潮人,2006年摩托罗拉的“明”最火的时候他用的就是“明”,不过当时最火的“明”用的是英特尔的Xscale手机芯片——就是在2006年6月,英特尔把Xscale手机芯片部门卖给了Marvell。
所以我很难不好奇,也很难不联想,杨叙这会用E71有没有啥特殊的意思——哪怕是表现给诺基亚看的意思。尽管我猜的可能不靠谱,但从全球范围看,英特尔和诺基亚之间的互动消息是越来越多了——先是在诺基亚放风有意进入上网本的时候传来英特尔与诺基亚中止联合开发HSDPA笔记本的消息。5月,英特尔开始与诺基亚联合开发基于英特尔Moblin操作系统平台的操作系统Ofono。
直到6月23日双方正式宣布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共同开发基于英特尔架构的新移动处理设备和芯片组架构,将电脑的强大性能与高带宽移动宽带通讯和无处不在的网络连接紧密结合到一起”(引自公开的新闻资料)。
最简单的理解是,全球最大的手机厂商准备用英特尔的芯片了。英特尔在2006年折戟手机芯片市场之后一直预谋杀回来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了,而2008年发布的Atom处理器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其借MID和上网本试水低功耗、小体积移动设备,为重新返回智能手机市场探路——不同于上次,英特尔这次开发的移动设备处理器放弃了自己并不擅长的ARM架构而采用个人计算机通常采用的X86架构,而这一点也在英特尔与诺基亚的合作声明中写的很清楚。
另外,请注意三个关键信息:
第一,双方"共同开发基于英特尔架构的新移动处理设备和芯片组架构,将电脑的强大性能与高带宽移动宽带通讯和无处不在的网络连接紧密结合到一起”——这说明双方都试图改变目前市场的格局,让PC更像
手机,让手机更像PC。这也像是两个No.1之间的游戏,不是所有的玩家都能卷动的。
第二,英特尔与诺基亚的行动将包括在手机Linux软件7大项目上进行合作——加上之前基于Mobilin平台的操作系统的合作,意味着这场合作已从处理器芯片组的硬件层面蔓延到了软件层面,从软及硬。而诺基亚如何处理和调整Symbian操作系统,也是个很有意思的猜想。
第三,英特尔也将购买诺基亚的HSPA/3G调制解调器IP许可,并应用到未来产品中——别忘了没有哪个公司在这个世界上最无限度地支持WiMax了。4月初诺基亚执行副总裁Anssi Vanjoki批评WiMax还让英特尔很不爽,但此次的合作信息也让人对英特尔有了些猜想:看来它也很难指望WiMax成为未来移动世界最流行的标准技术,哪怕到了3.5G和4G,可能还是HSPA和LTE更受欢迎一些。
最最重要的是,我们回顾一下当今的PC世界的秩序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吧——1980年代中期“Wintel”联盟开始浮现,它依赖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和英特尔不断技术升级的PC微处理器,它们的升级和更新带动了PC产品的更新。哦,这个联盟里其实还包括早期的IBM PCD部门——如果没有IBM早年参与其中,PC OEM就缺少了对Wintel联盟最有力的支持者。
当手机正在成为一个几十亿用户的市场,而PC只有几亿用户且几乎再难有质的飞跃时,到了格局和秩序改变的时候了。而这次英特尔与诺基亚的合作,突然让我觉得像是“Wintel”联盟在手机领域——准确地说是在移动智能终端领域的重演。英特尔扮演的仍然是硬件微处理器和芯片组提供商的角色,同时它与诺基亚共同扮演操作系统软件的角色,而拥有终端制造能力的诺基亚则兼扮了当年IBM PC的角色——当然对于诺基亚来说,这里面的软件和互联网服务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这么想,还真是一件有点让人兴奋的事。但这个新联盟和“Wintel”还有一点很明显的不同——“Wintel”联盟中的英特尔、微软和IBM分工明确,只是互相的配合关系。而在英特尔和诺基亚之间,无论是芯片组还是Linux操作系统,双方都是“联合开发”进行的。如果说Wintel联盟的各个玩家是壁垒分明,英特尔和诺基亚之间则是“犬牙交错”。
我想,这可能是两个公司的特殊位置和多少有点尴尬的处境相关吧。两家分别在手机终端和PC微处理器领域居于No.1的公司,都在进入自己并不熟知的领域且遇到了障碍——英特尔进军手机芯片多次受阻,也难以复制自己在PC领域对生态系统的全面掌握;诺基亚进入互联网领域也遭遇到了很现实的挑战,迄今效果未彰,在手机和PC融合的产品上更是前途未测。而双方的结合,至少在表面上看都让彼此,也让旁观它们的人和业内的人们有了些底气。
当然复制下一个Wintel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还得看用户和市场最终的反馈。如果这真是个联盟的话该叫啥名字呢?“Notel”?靠,听着跟“Nortel(北电)”似的,不太吉利吧。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