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品 | 文库 | 方案 | 视频 | 下载 | 商城 | 开发板 | 数据中心 | 座谈新版 | 培训 | 工具 | 博客 | 论坛 | 百科 | GEC | 活动 | 主题月 | 电子展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何庆源:中国不必建全国3G网 大中城市为主

何庆源:中国不必建全国3G网 大中城市为主

2005年6月28日,主题为“2005 中国3G和后3G移动通信”的第6届中国移动通信国际论坛暨展览会在北京召开,这一次3G大会又将国内外设备制造商、运营商以及主管通信的政府部门官员的眼光吸引过来。


中国3G牌照什么时候发放?现在业界风传的后3G技术又是怎么回事,会不会在此后的3G进程中代替3G?这一切都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


6月28日下午,诺基亚中国区总裁何庆源在北京接受了《IT时代周刊》独家专访。面对《IT时代周刊》的提问,何庆源始终面带微笑,风度儒雅,有问必答。一些在业界争论良久的话题在他的阐述下,一个个迎刃而解。


也许,通过何庆源与《IT时代周刊》的对话,能为业界提供出一家之言,以开视听。


  3G牌照迟发 遭遇印度挑战


《IT时代周刊》:现在中国3G牌照发不下来,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印度成为诺基亚以及摩托罗拉等跨国公司关注的焦点,也是投资的重点区域。随着印度3G业务的来临,是否会对中国形成挑战的局面?


何庆源:中国3G迟迟不来,且随着印度的迅猛发展,对于中国市场的挑战是显而易见的。据了解,现在印度每个月有200多万用户的发展,从生产和需求上,都已经成为世界各通信企业关注的焦点,印度的发展对这些企业和公司来说,就意味着在中国市场上的投资减少,是具有很大打击性的。


《IT时代周刊》:印度市场的崛起,对中国市场来说,遭受到最大的打击将来自哪些方面?


何庆源:这种打击是多方面的。首先,中国3G上不来,很多高端手机进入不了中国市场,现在所有的GSM手机都是兼容和双模的,如果不能在中国获得入网的话,就不能在中国市场上销售,也不可能有厂家在中国生产,对产业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IT时代周刊》:如果不发展3G的话,中国市场是否就意味着抵挡不住来自印度市场的压力?中国现有的运营商在不发展3G的情况下,有没有更好的争夺市场的武器,或是一个赢利的模式?


何庆源:如果不发展3G业务的话,中国的运营商可能只有靠话音业务去赚钱。虽然市场还会发展,但运营商会面临很多挑战。据信产部透露,今年总体电信的增长已经比去年放慢了,2004年的增长是12.6%,整个电信收入是5188亿元,占GDP的2.72%;今年1到4月增长率只有9.5%,而电信行业十几年来都是呈双位数增长,都在国家平均GDP以上。这是一个很强的信号,表明这个行业的增长速度已经放慢。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固网运营商找不到新的增长点,以及移动运营商ARPU值不断下降,所以不能老是停留在技术上。不然,会被市场抛离。


《IT时代周刊》:纵观全球3G市场,3G的先行者都在惨淡经营;而中国政府迟迟不肯发放3G牌照,显然也是为了规避风险,为运营商创造机遇。如果中国再不上3G,怎样才能做到后发制人?


何庆源:运营商用自己的判断放手来做,可能会实现后发制人,限制他们可能会阻碍市场的发展,包括技术层面、市场层面。


从产业来讲,华为中兴都做得很好,但他们都属于民营公司,他们是靠自己在市场上拼搏出来的成功,他们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成就,是靠自己,不是靠政策。所以用市场判断,用运营商来判断才会发展得好。


中国没必要建全国性的3G网络


《IT时代周刊》:中国建设一张3G网络会花掉几千亿元的资金,这对中国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风险。现在有没有一条更适合中国3G发展的捷径?


何庆源:中国建设一张全国性的3G网络是不合理的,而应该是在原来的2G基础上建立3G网络。其实,中国完全可以在大中城市先行建设起一张3G网络,因为使用3G数据服务的用户一般都处于这些大城市中,几十个大城市铺设网络就够了,很多小城市初期没有必要。只要做得精细,就能吸引来用户,还能节省资金。


《IT时代周刊》:中国移动也许正是意识到这个问题,近日向外界透露现在没有必要马上建全国性的3G网络,看来与您的想法不谋而合。在3G牌照的前夜,中国移动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声音?


何庆源:中国移动很清楚它的用户在哪里。3G对中国移动来说主要是运行数据业务,怎样利用好3G这种数据上的传送优势,提供给用户更好的卖点是中国移动最主要的任务之一。而且中国移动的大客户都处于大城市里,相信中国移动考虑的覆盖范围肯定是在某些区域,满足这些数据用户的需求就行了,而话音完全可以用2G来承载。所以对现有运营商来讲投资是很小,只是把关键地区网络铺得比较好,室内覆盖要做得好,在投资不很大的情况下,中国移动不可能去冒这个风险,所以这个网不用做很大就行。


《IT时代周刊》:3G之所以滞后,有一部分声音说是中国在做自己的标准。前一段时间听到爱立信和中兴在TD-SCDMA方面的合作,而诺基亚是为数不多在TD-SCDMA上没有表态的企业,该如何看待TD-SCDMA标准的发展?


何庆源:TD-SCDMA这个技术最后肯定是能用的,也会变得更成熟,但关键是要看能不能找到匹配的市场定位。


在TD-SCDMA上,诺基亚占有非常多的专利,达到30%以上,并且一直在研究TD-SCD-MA。只要牌照一发放,手机有需求的话,就会将相关的手机推到市场上,任人分享。


《IT时代周刊》:假如中国现在实行3G,在市场定位上该如何选择?因为任何一种技术只有定位才有市场,在实践之前,怎样定位3G才能更好的发展?


何庆源:技术本身可以定位为某种应用的支撑技术。这个定位指的是市场的定位,主要看技术本身的特性,能不能和市场匹配,在市场上取得较好的发展。好的技术,先进的技术不一定在市场上取得成功。拿CDMA和小灵通来比较,很多人都说小灵通并不是一个很先进的技术,但它却赢得了很大市场。这是定位的价值。


而CDMA是一个很先进的技术,但这个技术生产成本,从网络到手机都比GSM贵,它的定位主要是高端用户,但此策略并没有得到成功,主要是当时推出的网络太快了,网络的质量,还没有得到用户的认可,所以高端用户不愿转网,才导致在市场没有取得成功。


因此,中国选择上3G,应该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只有当技术本身与市场匹配,这样才能更快地达到效果,才能成功。

后3G技术不能代替3G

《IT时代周刊》:“中国移动通信国际论坛暨展览会”已经开了6年,这次会议把后3G作为主题来讨论,是不是有一种认为“后3G”将成为一个趋势的共识?

何庆源:现在很多人都在提后3G这个概念,确实也是业界比较关注的。但我认为现在所谓的后3G还没有一个真正的定义。中国的3G已经讲了5年,可能是这段时间3G讲得太多了,于是有人想找一个取代的方式,开始讲是不是可以讨论一下后3G。

《IT时代周刊》:后3G既然没有一个真正的定义,那应该怎么定位比较合适?

何庆源:后3G技术,我觉得只是一个概念。3G搞了这么长时间,轰轰烈烈却没有看到结果。现在讨论后3G觉得有点言之过早,而且现在也只是有一些学者争议而已。

《IT时代周刊》:伴随着后3G的说法,现在还有一种“超3G”的说法,即讲的是“HSDPA”这一新兴技术。据了解,它是3G的一个延伸,它对运营商有什么样的意义?将来会怎么发展呢?

何庆源:HSDPA是一个无线技术,它是WCDMA技术的一个延伸,做高速无线延伸技术。中国移动作为全球最大的先进的运营商不会不考虑和采用HSDPA,相信到时候如果能够提供这个平台的话,也会形成很多新的业务并支持这个方向。

《IT时代周刊》:除了HSDPA技术,还有一种基于无线的WiMAX技术。3G与WiMAX之间存在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何庆源:从网络的角度来讲,3G和WiMAX都是互联网的一个补充。从应用上说, WiMAX吸收了部分话务量,用更便宜的方式处理数据业务,这需要大的网络配合。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在室内做WiMAX,关键是其如何与移动网络之间配合。比如,你拿一个139的电话,到家里,网络可能知道你在家里,中国移动知道你在家里,为你提供服务。但是其他的朋友使用的是电信网络,他怎么知道你在家里并给你打家里电话?所以运营商之间、技术上和协议上怎么配合很重要,现在这个问题还没有很完整的解决方案。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