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品 | 文库 | 方案 | 视频 | 下载 | 商城 | 开发板 | 数据中心 | 座谈新版 | 培训 | 工具 | 博客 | 论坛 | 百科 | GEC | 活动 | 主题月 | 电子展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Evernote:从一头“大象”到“大象”家族

Evernote:从一头“大象”到“大象”家族

俄罗斯裔美国人菲尔·利宾(Phil Libin)第一次的中国之行,就遭到了“围攻”。在5月份的GMIC大会上,利宾被“大象”的粉丝和媒体包围了。
  利宾是“印象笔记”的创始人,这家公司英文名叫作Evernote,之所以被粉丝们亲切地称为“大象”,是因为印象笔记用了一头绿色的大象作为标志。
  如今,利宾的“大象”,已经开始在中国落地,成立办公室,并找到了一些比较靠谱的本土合伙伙伴,比如UC Web、支付宝(微博)等。
  事实上,在“印象笔记”这个中文名问世前,Evernote已经拥有了百万左右的中国用户。这群人主要分布在互联网、金融、媒体等行业当中。代表人物有SOHO中国潘石屹、张欣夫妇,UC优视董事长兼CEO俞永福(微博)、果壳网CEO姬十三等等。
  在接受记者采访中,有过三次创业经历的利宾告诉记者说,这次,他想建一家百年老店,这间店做的生意是“记忆外包”。一款依托于云端储存技术的互联网应用,从创立之初即坚持的目标是“记录点点滴滴”。利宾毫不掩饰自己的雄心,“我们要为用户打造第二大脑”。
  作为“爱尝试新鲜玩意儿”的互联网创业家,俞永福一年多前被“大象”吸引,开始用它管理自己的日常工作计划和生活琐事。他不仅持续使用了Evernote的主打应用,还尝试了用来记录美食的Food(“食记”)。
  在硅谷,这家公司最为人称道之处,是它做出了一款最好的云储存应用。一位LinkedIn的软件工程师评价道,“美国公司喜欢把东西做到极致的好,好到没有第二名可以竞争”。按照业界风评,印象笔记在细分领域里已经达成这个目标。
  但利宾的动作表明,印象笔记显然不甘于只做一头出色的大象:他要从工具走向平台,去领导一个象群。
  怎么才能从一头大象发展到一个象群?对于做“记忆”生意的印象笔记来说,人记忆的不同方式就决定了它不会只做出一种与记忆有关的产品。
  利宾和VP安德鲁向记者介绍道,作为一家服务型的企业,思考的第一问题是用户需要什么,根据这种记忆的需求进行产品化,于是就有了各种衍生产品。比如帮助人们即时记录美食的“食记”,以及记录新结识朋友的“人脉”。“需求跑到哪儿,象群就扩展到那里”,一位印象笔记的工程师说。
  而象群的衍生单靠一头大象的努力仍旧不够。印象笔记开放了API平台,将第三方的合作开发者吸纳到周围,围绕它的产品进行新的繁殖。两个月内,在中国的API平台上,已经吸引了2000位开发者。利宾告诉记者,印象笔记开放平台后,如果出现他们认为匹配度较高的产品,会采取收购的方式纳入自己的产品体系。来自澳洲的“圈点”就是一个典例。
  而作为印象笔记在中国的第一位合作者,俞永福选择“大象”的理由也绝不止于自己的爱好。对他来说,印象笔记以上的产品逻辑与他的互联网理念有诸多内合之处。
  他告诉记者,互联网保持开放的两个重要方向,一是对用户,二是对合作方,印象笔记正朝着第二层向合作方开放的方向发展。“抛弃软件公司的思维,做服务型的互联网企业,每一个每一个软件服务的平台都在通过API的形式来向整个产业合作伙伴进行开放,其目的还是给自己的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用户体验。”俞永福说道。
  中国的丛林能否容“大象”生活?
  俞永福带领UC优视呼应了“大象”进军中国的脚步,但印象笔记能否在本土存活还是一个未知数。
  利宾对进入中国一事十分执着,“如果不到中国,就算不上一家国际公司”。为了这个愿景,他需要寻找一批熟悉本土生态的带路者。
  宽带产业基金董事长田溯宁在印象笔记的第五轮融资中站了出来。这位看好大数据和云计算商机的投资人经由杨致远等人的介绍,相中了印象笔记。而菲尔·利宾来自俄罗斯,成为了打动田溯宁的另一个理由。田溯宁的父亲田裕剑和母亲刘恕曾是留学苏联的生物学学生,1954年在列宁格勒的林业技术学院相知相恋,“溯宁”两个字的意思正是“记住列宁格勒”。
  两人的初次会面中,田溯宁想试试利宾的俄语,于是拨通了母亲的电话,“他俩聊了半天俄语,谈得很投缘”,田溯宁饶有兴致地回味说。此后六个月内,两人一共见面四次,敲定了宽带产业基金为Evernote引路的投资计划。
  起初,利宾同硅谷其他企业主一样,对中国的互联网管制充满困惑。田溯宁“带路”的第一件要事,就是把北京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的负责人引介给利宾,让他亲自触到中国政府方伸出的橄榄枝。
  利宾因此信心大增。在GMIC的演讲中,他表示,期待中国在年底超越日本成为印象笔记的全球第二大市场。接下去的七十多天时间里,谷懿带领的中国团队一直为“大象”适应国内水土努力着。
  但“大象”如何在中国市场获得更好,许多本土的中国互联网应用人士各有看法,其中也不乏担忧。
  36氪联合创始人王壮告诉记者,作为印象笔记的老用户,他也试用了“人脉”这款周边产品,但一周后就放弃使用,“互换手机拍照记录他人的方式,可能不大适合中国人的社交习惯”。
  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微博)虽然表示了与印象笔记的合作意向,但对于“大象”的“本土丛林生存”,也表达了他的担忧。在他看来,印象笔记“通过免费储存,再通过扩大空间来收费”的付费模式得以开展,与美国人的购买力有关。“但在中国这些功能往往很难变成一个独立的软件或者独立的公司,而是变成大公司里面的一个功能,他们会采用免费的方案来做”。周鸿祎说。
  蒋炜航率领的网易有道云笔记团队就是印象笔记在本土的主要挑战者之一。“有道云笔记扎根在中国市场,通过微博等本土产品进行扩展”。不过,蒋炜航认为,云储存市场对中国互联网来说还是一个早期市场,印象笔记积累了百万以上用户,有道云笔记也不过三、四百万。“当下的阶段是要共同培育市场,如果市场只是这么小是没有意思的。”
  而回归“象群”的产品本身,科学松鼠会创始人、神经生物学博士姬十三觉得,印象笔记未及完美,记忆的复杂性让它有广的研发空间。“人一生需要接触的事很多,但回忆有限,需要一个很重要的选择机制。目前印象笔记的工具还只能做到把信息放进去,并且在适当的时候搜索出来。还需要好的算法来实现人类的记忆机构,让人知道什么东西值得被记起”。
  这个复杂的工程,不分国内还是海外,都需要印象笔记的工程师们继续攻克--如果他们真要实现“人脑外包机制”的话。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