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IPv6 地址规划 主机密度比率
1.引言
目前全球可用的IPv4网址剩余量不足10%,随着网络的普及,手机、笔记本、服务器、路由器等设备,都在消耗IP地址,3G网络和物联网的推广和应用更进一步加大了IP地址的消耗。中国的IPv4资源分配只占全球的4.5%,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达到3.84亿,成长速度28.9%,IP地址增幅和数量落后于网民增幅和数量,所以中国面临IP地址供需缺口形势更为严峻,面对紧缺的IPv4资源,网络管理者应立即采取措施,推进IPv6网络部署规划。
为简化IPv6地址申请流程,促进IPv6的申请和应用,APNIC在2010年2月推出了IPv6地址申请的快速通道计划,根据这一计划,凡是持有IPv4地址且尚未持有IPv6地址的会员,可以免费申请一块IPv6地址(默认大小;/32)。就目前的情况,全球分配的IPv6地址块80%的大小是/32,也就是说,就目前可以预见的情况,/32的IPv6地址块基本能满足大部分企业的需求,因此快速通道计划采用/32做默认大小,不做进一步审核,大大简化了申请流程。
IPv6地址空间巨大,如果按IPv4的地址使用方法,显然1块/32地址(296个IP地址)就能满足全世界的需求,然而,正是因为IPv6地址空间巨大,可以允许层次化、结构化的IP地址规划和分配,便于路由汇聚,从而可以大大缩小路由表,并且简化网络管理,配置,变更和扩展的工作量。对于大型互联网服务商,采用层次化、结构化的IP地址规划和分配,/32的地址量就不一定能满足网络部署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互联网服务商已经先申请了1块/32的IPv6,如果在后期的网络规划中发现需要更多的IPv6地址,再申请时就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流程,特别是要考查原先的IPv6地址的使用率,在IPv6网络规划和部署初期,由于用户量少使用率很难满足后续申请的需求,从而对网络地址规划造成困难,即使在若干年后使用率达到要求申请后续的IPv6地址,也有可能跟原来的/32是不连续的地址段,造成路由汇聚的困难。
本文旨在为互联网服务商IPv6地址规划和申请提供必要的参考,通过简单的方法初步估算自己的IPv6地址量需求,申请适量的IPv6地址块,便于网络的规划和部署。
2.IPv6地址规划
2.1层次化设计
大型互联网服务商的IPv6网络采用层次化、结构化的设计,可以把网络分为多个区域(地区),每个区域有多个区域骨干节点,每个骨干节点汇聚多个接入网(站)点,通过接入网点连接终端网点(企业或个人用户)提供服务;一般来说,是一个4个层级的网络模型,而小型互联网服务商则采用1-2层级的网络模型。
2.2IPv6地址结构
为了便于路由汇聚和简化网络管理,配置,变更和扩展的工作量,IPv6采用层次化、结构化的地址规划,一般来说,按RFC3177的原则,把128位的IPv6地址分为一个64位的网络标识符和一个64位的节点(主机)标识符,节点(主机)标识符通常根据物理地址自动生成,叫做EUI-64(或者64-位扩展唯一标识);64位的网络标识符又进一步分为全球网络标识符和本地子网标识符,通常全球网络标识符占用48位和本地子网标识符占有16位,如下图所示:
图1.IPv6地址结构(RFC3513,RFC3177)
按照上图的原则,终端网点(企业或个人用户,见附录的定义)分配一段/48的IPv6地址,最终连接主机/PDA设备的子网分配1段/64的IPv6地址,假设互联网服务商自己分配到的IPv6地址段是/32,则该服务商有48-32=16位做自己服务网络的网点
图2.IPv6地址结构
65,536个网点节点数量上是很大,但如果再考虑以上所述的层次化设计,服务商有16位做自己服务网络的网点标识,如果要结构化地把这16位用于上面所述的4层(区域、骨干节点、接入网点、终端网点)网络模型,平均每个层级可以占用4位(注:本文描述的是一个通用的模型,因此采用平均分配的方式,实际设计应该根据每个层级预期的节点数量决定所占用的位数),这样每个层的节点数就只可以允许16个,如下图所示:
图3.IPv6地址层次化结构
可见,对大型的全国性的互联网服务商,如果网络层次较多,一个/32的地址就相对不足。
当然,这主要还是根据网络的层次和终端网点的地址分配策略来定,例如,如果上述终端网点分配从/48改为/56,互联网服务商的网点标识就有56-32=24位,每个层级有6位可用,允许64个节点,这样/32就相对足够,同样,如果网络是2-3层结构的话,/32也相对足够。 |